偈頌九十三首 其五十三
據此座者,
說無味話。
上下三指,
彼此七馬。
據此座者,
說無味話。
上下三指,
彼此七馬。
據守此座說法的人,講的是看似平淡無奇的言語。上下比劃三指,彼此對舉七馬之喻。
據此座者:指住持法席、登座說法的禪師,禪宗中常以法座象征佛法傳承。
無味話:禪宗術語,指超越語言機鋒、直指心性的平常言語,看似平淡卻蘊含深意,非字面‘無趣味’之意。
上下三指:或為禪宗機鋒手勢,如以三指喻‘三乘’(聲聞、緣覺、菩薩)或‘三玄三要’(禪宗玄旨),借手勢破除文字執著。
彼此七馬:‘七馬’無實指,或為數字游戲,喻禪宗對機時的靈活應答,暗合‘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宗旨。
《偈頌九十三首》為宋代禪宗偈頌集,此類作品多為禪師登座說法時所作,用于開示學人。宋代禪宗盛行‘頌古’之風,通過簡短言語破除學人參禪時的執著。此首或為禪師針對學人參禪拘泥文字的弊端而作,以機鋒言語引導其直悟本心。
此偈以‘無味話’‘三指’‘七馬’等機鋒意象,破除對文字言說的執著,強調禪法不可言說、需自身體悟的核心思想。作為宋代禪林偈頌的典型,其語言簡練玄奧,體現了禪宗‘教外別傳’的文學特色,在禪宗文學史上具有代表性。
中秋水競發,田廬既漂沒。重九復陰雨,沉沉竟旬日。不畏水沒田,不畏水沒場。泛艇腰霜鐮,懸稻迎秋陽。飛飛鳥鵲樂,銜得穗上谷。非復穗上谷,但疑秧簇簇。
寶氣搜殘剩石頭,石玲瓏化洞天幽。三分得水知魚樂,九曲看人作蟻游?;耐庥猩饺莸纻H,海中無地不瀛洲。他年補入神仙傳,曾費驂鸞半日留。林外方塘塘外山,洞門高下鎖煙鬟。藤陰滿院聞蟬語,云氣當軒待鶴還。絕妙文心惟曲折,最難仙福是清閒。海天歸去猶留夢,他日相思浩渺間。
碧海無波,瑤臺有路。思量便合雙飛去。當時輕別意中人,山長水遠知何處。綺席凝塵,香閨掩霧。紅箋小字憑誰附。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
苦海依稀見宿因,長期抖擻出風塵。從他斑管書文伯,不博黃冠署道民。舉眼便非干已事,到頭須認自家身。似聞寒雨多僝僽,二月梅花始露春。海上青鸞杳未還,至今消息有無間。毋論神女曾捐佩,不向君王乞賜環。風急亂英迷客路,雨晴圓照滿家山。雙輪任是催人緊,見說難銷物外顏。
鹝惜綬,鸞信影??兹笎劢鹞?,鴛鴦重鶯領。在世安有秦西巴,狝麑殺孩予亦肯。俛啄仰顧活須臾,虞羅得女女禿頂。嘴銜魚婢不得飫,何異海鶴遇吞竫。不如清饑學蟬飲露,或飽土壤為蛙黽。嗟哉象以齒焚千斤軀,拳身得托為女幸。得魚休向蓮莖啄,恐涴蓮房帶蒂腥。猶勝羽毛或遺落,著人冠上得人驚。
飽看青山讀古書,無人能識市中儒。朝朝賣藥歸來晚,留得蕓香辟蠹魚。松蘿門下筑書臺,滿架牙簽一徑苔。常有新詩生眼■,不知山色近人來。王孫瀟灑皂綸巾,獨起高軒出市塵。見說年來書更熟,門前常有問奇人。秘府圖書閱半交,故園松菊可全拋。何時更約開新社,與子山中共結茅。
旦暮何愁下夕陽,三竿紅日出扶桑。寒梅不懼漫天雪,要與春風爭短長。
江南好,白下早春來。三閣斜陽新第宅,六朝細雨舊樓臺。庾信合重哀。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秋出時。樓上清風猶足喜,水邊芳草未全衰。才涼便可停新酒,薄暮初能著夾衣。都沒人間浪憂事,堯夫非是愛吟詩。
東望扶桑氣欲吞,幾人思痛蓄煩冤。且除滄海橫流感,來試層樓酒一樽。
巖邑富人物,才惟史氏多。流傳有丹桂,遺逸嘆朱坡。學飽終難售,詩成祇自哦??这胖鴷冢钭愚阝挪?。
驟夕我愁雨,沉陰天忽開。小籬成獨坐,冷客或能來。愛菊頻探蕊,傾家一舉杯。饑烏誰飯爾?落葉走枯苔。
郡大當涂古,分符得少蓬。威如烏府在,令與繡衣同。鈴閣紬書外,花村賣劍中。少需撫摩意,來作玉堂翁。
一庵依舊翠微中,身在蓬萊第幾宮。羽衛夜歸人不識,滿山松檜響清風。
東君好事惜年華,偏愛荒園野老家。一任西風管搖落,小春自管數枝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