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陽雜詠 其五
佛髻波羅蜜,仙膚優缽曇。
苓抽芳薏苦,蕉剝露芽甘。
南鳳三杯粟,西螺五寸柑。
問誰能編織,名狀漏嵇含。
佛髻波羅蜜,仙膚優缽曇。
苓抽芳薏苦,蕉剝露芽甘。
南鳳三杯粟,西螺五寸柑。
問誰能編織,名狀漏嵇含。
那水果像佛髻般,如同波羅蜜一樣;外觀似仙膚,仿佛優缽曇花。茯苓抽出的芳薏帶著苦味,剝開香蕉露出的芽是甘甜的。南鳳的粟米三杯就很美味,西螺的柑子有五寸大小。想問誰能把這些物產編織成文來描述,可惜像嵇含那樣記載物產的名作里卻遺漏了它們。
佛髻波羅蜜:將水果比作佛髻般的波羅蜜,波羅蜜是一種熱帶水果。
仙膚優缽曇:把水果外觀形容為如仙膚般的優缽曇花,優缽曇花是傳說中的仙花。
苓:茯苓,一種菌類。
芳薏:芳香的薏苡。
南鳳、西螺:地名,可能當地有特產。
嵇含:西晉時期植物學家,著有《南方草木狀》。
此詩可能創作于作者游歷臺灣期間。當時臺灣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多樣的物產,而大陸對臺灣的了解可能還不夠全面,作者有感于當地獨特的物產,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介紹臺灣的物產。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形象的描寫展現物產特色。在文學史上,它為后人了解當時臺灣的物產提供了珍貴資料。
秋浦綠層波,月明愁奈何。移船湘女廟,曾聽竹枝歌。
葉葉新長約黛蛾,絲絲輕軟任風梭。啼鶯便學歌喉囀,知是春來舞意多。
朔風驚曉雪花乾,盡力尋梅不道寒。萬事不如初見好,一枝全勝滿園看。
時候黃昏,蘭房獨坐愁多少。寒云縹緲。深把梅枝繞。海月初升,遠寺鐘聲早。爐煙裊。離情未了。步即蘭灺小。
纖塵不動天如水,一色無垠月共霜。
祥云好色近蓬萊,列辟稱觴廣殿開。樂奏九成丹鳳降,香焚百和玉龍來。三農臘雪方呈瑞,萬國春風已暗回。共祝圣君千萬壽,年年長奉白云杯。興龍嘉節會簪纓,步武蹌蹌鷺集庭。拜笏競從花外見,仙歌疑是夢中聽。升平圣世真難遇,醉飽君恩敢獨醒。同望闕庭稱萬壽,慶云中見老人星。
斷虹飲海日光微,西北崇朝氣慘悽。颶母呼風千里至,土皇傷木萬山悲。掀天坐看乾坤變,剝地渾驚海岳移。最是桐鄉心獨苦,三間茅屋可能支。
青天寥廓行白云,一時夕景開晴曛。清風院宇蕩炎燠,高枝鳥雀鳴歡忻。我坐花前北檐下,仰天看云心欲駕。虛空燕舉掠微茫,須臾月出溪昏夜。黃金寶殿麗岧峣,西來諸山錦障朝。時雨時晴盛王理,殷勤仰止唐虞遙。
默默無思,閒閒不羈。秋濯星河色,風吹月蕩漪。二儀前是我,萬像里名誰。似難去取,決定相隨。
長安狹斜路,縱橫四達分。車輪鳴鳳轄,箭服耀魚文。五陵多任俠,輕騎自連群。少年皆重氣,誰識故將軍。
醉時愁亦樂,老去日如年。慣見紅相別,欣逢綠又鮮。
斜陽遠樹晚鴉棲,薄暮愁云閉。又朔風、吹入孤舟里。蕩雙橈月浮江碎,過沙汀三四。看漁燈、隱隱蘆葦岸,一派臘深天氣。
上苑芳菲第一叢,何年移入禮臺中。堪嗟富貴非前日,誰信清高有舊風。夜月皎如銀燭照,曉煙輕似碧紗籠。不須對此頻惆悵,萬品榮枯屬化工。
勝槩圓山水竹村,故家文獻百年存。書香濟美今如昔,科第光華祖又孫。酒興詩情惟歲月,水遭山獨自乾坤。白頭慢憶通家舊,世難無因一過門。
小驛蘇巴什,由來險莫論。南山圍似幛,西域鑿為門。風熱蠅仍擾,泉枯草不繁。勞人自今古,石上認車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