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襄陽峴山
昔年亟攀踐,征馬復來過。
信若山川舊,誰如歲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令圖猶寂寞,嘉會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漢水波。
逶迤春日遠,感寄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來煙景和。
同心不同賞,留嘆此巖阿。
昔年亟攀踐,征馬復來過。
信若山川舊,誰如歲月何。
蜀相吟安在,羊公碣已磨。
令圖猶寂寞,嘉會亦蹉跎。
宛宛樊城岸,悠悠漢水波。
逶迤春日遠,感寄客情多。
地本原林秀,朝來煙景和。
同心不同賞,留嘆此巖阿。
往年我曾多次攀登此山,如今騎馬又來到這里。確實是山川依舊,可誰能奈何歲月的流逝呢。蜀相諸葛亮的吟誦聲如今在哪里,羊祜的石碑也已磨滅。美好的規(guī)劃仍被埋沒,歡樂的聚會也已錯過。蜿蜒的樊城岸邊,悠悠流淌著漢水的水波。漫長的春日漸漸遠去,我心中感慨,客居之情油然而生。此地原本山林秀麗,早晨的煙景也很和諧。我和友人雖心意相通卻不能一同欣賞美景,只能在此山角落下嘆息。
亟:多次。
信:確實。
蜀相:指諸葛亮。
羊公碣:羊祜曾鎮(zhèn)守襄陽,有政績,死后百姓為他立碑。
令圖:美好的規(guī)劃。
嘉會:歡樂的聚會。
蹉跎:錯過時機。
宛宛:蜿蜒曲折的樣子。
逶迤:漫長的樣子。
巖阿:山角落。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詩人重登襄陽峴山,此山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有諸多歷史典故與之相關。詩人面對依舊的山川,感慨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結合自身經(jīng)歷和當時心境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歷史變遷和時光流逝,抒發(fā)人生感慨。其特點是借景抒情、用典自然,將歷史與現(xiàn)實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xiàn)了詩人對歷史和人生的思考。
催景陰陽長短宵,
天回星紀又玄枵。
霜寒草野真無惡,
雨濕禾場正不聊。
薄晚固宜山色遠,
經(jīng)冬猶未水痕銷。
私家一飽官何恤,
寂寂閒中歲月飄。
豈是羅敷定婉羅,秦家好女共娥娥。舊書紈扇辭還少,新學瑤琴曲未多。香發(fā)似云休用剃,玉顏如酒不須酡。黃花不忍簪雙朵,日夕東籬拂翠蘿。
架筆珊瑚玉作床,水巖真硯墨凝香。箋花字字曹娥小,繪竹枝枝趙管長。粉鏡弄馀嫌日短,衣砧搗罷喜秋涼。小姑吟諷能相伴,日夕葩經(jīng)在繡筐。
幾度中秋賦別離,
今年把酒城東陲。
坐看桂魄懸荊樹,
翻喜蟾光入雁池。
移席正當月出皎,
飛籌那問夜何其。
胡床不淺庾公興,
任醉清輝倒接籬。
危,三星不直舊先知。
危上五黑號人星,人畔三五杵臼形。
人上七烏號車府,府上天鉤九黃晶。
鉤上五鴉字造父,危下四星號墳墓。
墓下四星斜虛梁,十個天錢梁下黃。
墓傍兩星能蓋屋,身著黑衣危下宿。
三石參天作柱擎,自從開辟便崢嶸。何為末俗為奇怪,盡道江郎魄化成。
緣爾江家兄弟三,平生愛此石巖巖。寓居石下多年代,陋俗因成附會談。
好看三石絕奇蹤,自是山靈氣所鐘。致雨興云功利博,合編祀典以神封。
禮經(jīng)岳瀆視公侯,只謂祠儀一例修。不識鬼神情狀者,錯將經(jīng)意以人求。
峙立嶆峨本石形,人其廟貌據(jù)何經(jīng)。祗宜壇壝為民禱,時雨時旸便是靈。
禮學無人發(fā)世蒙,正神流弊與妖同。既非氣類相求者,豈解精誠妙感通。
水承山管了公程,
駐節(jié)關西憩晚晴。
已信眾星能拱極,
謾勞儀衛(wèi)盛陳兵。
春風到處人爭睹,
雨露來時草亦榮。
欲寄歸心隨出日,
中天下直是神京。
盤關自昔雄吳郡,
與客攜壺次第行。
孤塔岧峣撐碧漢,
萬山回合繞秋城。
河流隱映星初見,
云樹依微月倍明。
取醉但酬今夕興,
升沈莫問古今情。
一氣清絕處,
坤元直西方。
公生受西氣,
戲筆俱文章。
北門逼西清,
金仙侍玉皇。
凡遺不朽蹤,
便是難老方。
前夕盛雷電,謂言春和發(fā)。典衣買春酒,歲事亦可悅。
不知天難諶,信宿更凝冽。朝來雪盈尺,初計頓乖越。
吾廬甘重塞,敝褐忍百結。豈敢咨祁寒,又非慕炎熱。
陰陽相交錯,萬一成災孽。憶昔魯隱公,九年春三月。
癸酉雨震電,庚辰大雨雪。春秋書為法,其事何照晰。
曾經(jīng)圣人筆,下學而上達。況此四月間,又當季春末。
愿排閶闔戟,一獻春秋說。路遠泥阻深,愁哉臥巖穴。
離奇夭矯,借怪樹、為門天然圭寶。中有喬松,前代物、閱歷幾何人壽。碧蓋盤空,枯筋穴地,白雨蒼皮溜。樹猶如此,主人門第應舊。
怎奈屋少樓臺,地無丘壑,拳石差堪漱。么鳥爭含,紅雨墜、萬點朱櫻如豆。露井尋詩,平臺啜茗,香染荀家袖。斜陽歸去,郁然回首深秀。
著破箱中欲嫁衣,
翠顰何止只憂葵。
春來偷摘斑斑發(fā),
淚濕菱花只自知。
手汲清泉和碧煙,
細臨晉帖滿吳箋。
南風送暑催三伏,
西日下山留半圓。
丹柰雨肥禽著意,
畫梁泥足燕高眠。
方床高結跏趺坐,
我與幽居信有緣。
瀑聲深澗淺澗
峰勢煙籠霧籠
彷佛身游海上
須臾覺上山中
一天秋訊又重陽,
無限羈愁客念鄉(xiāng)。
滿徑翻飛楓葉赤,
半籬燦爛菊花黃。
白衣送酒人何在,
烏帽隨風興太狂。
折得茱萸頻眺望,
家山故事未能忘。
老去何年是會時,
一江南北路微微。
山深驛使無來往,
莫怪梅花折寄遲。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