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陶宮保偕同人登東海云臺山之作 其一
夙聞海上郁洲勝,呼吸真能通帝臺。
三島有人同望去,九峰何日果飛來。
嵯峨疊磴云中屩,澒洞回潮地底雷。
一自峴山臨叔子,橫揮椽筆亦雄哉。
夙聞海上郁洲勝,呼吸真能通帝臺。
三島有人同望去,九峰何日果飛來。
嵯峨疊磴云中屩,澒洞回潮地底雷。
一自峴山臨叔子,橫揮椽筆亦雄哉。
早就聽聞海上郁洲山景色絕美,登上此山仿佛呼吸都能直通天帝的宮闕。人們一同眺望傳說中的海上三島,不禁遐想九峰何時真的會飛來。陡峭的石階上,登山者的草鞋在云霧中若隱若現,洶涌的潮水回蕩,好似地底傳來的雷聲。自從羊祜登臨峴山留下佳話,如今陶宮保揮筆題詩也是如此豪邁啊。
次韻:按照別人詩詞的韻腳和用韻次序來和詩。
陶宮保:指陶澍,曾任太子少保等職。
郁洲:指云臺山,古稱郁洲山。
帝臺:天帝的宮闕。
三島:傳說中的海上三神山,即蓬萊、方丈、瀛洲。
九峰:可能泛指云臺山眾多山峰。
屩(juē):草鞋。
澒(hòng)洞:彌漫無際、洶涌澎湃的樣子。
峴山臨叔子:峴山在湖北襄陽,叔子是西晉羊祜的字,羊祜曾登峴山感慨。
椽筆:大筆,比喻大手筆、有杰出的寫作才能。
陶澍作為當時的重要官員,在文學上也有一定造詣,常與文人墨客交游唱和。此詩應是詩人與陶宮保等人一同登上云臺山后,按照陶宮保詩的韻腳和用韻次序創作的和詩。當時云臺山是海上名山,景色壯美,吸引眾多文人前往游覽題詩。
這首詩以云臺山為主題,展現了其壯美景色,融合神話與歷史典故,體現了詩人豪邁的情懷和較高的文學素養。在當時的文學創作中,此類紀游詩較為常見,豐富了山水詩的創作內容。
北苑靈芽天下精,要須寒過入春生。
故人偏愛云腴白,佳句遙傳玉律清。
衰病萬緣皆絕慮,甘香一味未忘情。
封題原是山家寶,盡日虛堂試品程。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贊易時。
士昧固難分體用,人靈豈不異蓍龜。
吉兇只向面前決,動靜何煩心上疑。
由此敢開天下口,堯夫非是愛吟詩。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用畜時。
史籍始終明治亂,經書表里見安危。
庖羲可作三才主,孔子當為萬世師。
不止前言與往行,堯夫非是愛吟詩。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喜老時。
好話說時常愈疾,善人逢處每忘機。
此心是物難為動,其志唯天然后知。
詩是堯夫分付處,堯夫非是愛吟詩。
十年前倅北州來,平日風情尚壯哉。
玉水聲中寒濯筆,石楠鄉里夜銜杯。
可憐白首成何事,猶得紅旌向北回。
太守故人應笑我,踐言堪媿子陵臺。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登閣時。
往事千年徒渺漭,斜陽一片漫光輝。
伊川洛川水似線,太室少室峰如錐。
爭者從來有閑氣,堯夫非是愛吟詩。
南北逢除日,天涯有去舟。
蠻城和雨閉,峽水帶春流。
不負新年感,惟多故國愁。
寧無賀新酒,徒此事羈囚。
亭上芳樽惜別人,亭前斜日欲歸輪。
傷心定是丹楓樹,拂面空來紫陌塵。
歲月暗驚山色古,愁情長與草芽新。
何時此地回飛蓋,寂寞欄干又一春。
系自我者,可以力行。
系自人者,難乎力爭。
貴為萬乘,亦莫之矜。
賤為匹夫,亦莫之凌。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堯夫可愛時。
已著意時仍著意,未加辭處與加辭。
物皆有理我何者,天且不言人代之。
代了天工無限說,堯夫非是愛吟詩。
是短非長,好丹非素。
一生區區,未免愛惡。
愛惡不去,何由是非。
愛惡既去,是非何為。
弟兄尚路人,它人安可從。
人心方寸間,山海幾千重。
輕言托朋友,對面九嶷峰。
多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鮑死已久,何人繼其蹤。
堯夫非是愛吟詩,詩是閑觀蔬圃時。
暖地春初才欝欝,宿根秋末卻披披。
韭蔥蒜薤青遮隴,蕷芋姜蘘綠滿畦。
時到皆能弄精彩,堯夫非是愛吟詩。
仙陬翠觀盡繁英,朱白相兼照眼明。
池浸嵐光生晚碧,鳥驚人語斷春聲。
談諧遽喜開懷久,骩骳終慙走筆成。
佳致可能陶靖節,庭柯斜眄獨忘情。
昔子尚穉孩,從親來此邑。
今子稽簿書,職守仍前襲。
歲月曾未幾,風流正相及。
新硎刃益铦,舊署墨猶濕。
非徒使氣奮,固使家聲立。
征調事漸繁,須材時所急。
何不一軒翔,榮名亦可拾。
勖子乃自省,滿顏抱羞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