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柳堂
高堂翠繞柳千條,振策登臨入絳霄。
日影漸移云覆檻,泉聲不散雨過橋。
山盤曲徑看人小,花布重陰隔市遙。
莫怨章臺攀折手,月明還有客吹簫。
高堂翠繞柳千條,振策登臨入絳霄。
日影漸移云覆檻,泉聲不散雨過橋。
山盤曲徑看人小,花布重陰隔市遙。
莫怨章臺攀折手,月明還有客吹簫。
高大的廳堂被千萬條翠柳環繞,揮鞭登樓仿佛直入紅色云霄。日影逐漸移動,云氣覆蓋欄桿;泉聲不斷,雨絲飄過小橋。山路盤繞曲折,看行人渺小;花樹投下濃蔭,隔絕了遙遠的市集。不要怨恨章臺柳被攀折的人,明月下仍有客人吹簫抒懷。
振策:策,馬鞭;振策即揮鞭。
絳霄:紅色的天空,指高空。
檻(jiàn):欄桿。
章臺:漢代長安章臺街,后多指柳樹聚集處或冶游之地。
重陰:濃密的樹蔭。
市遙:遙遠的市集
此詩約創作于作者游覽萬柳堂時。萬柳堂為古代文人雅集名園,多植柳樹,景色清幽。詩人登堂覽勝,觸景生情,寫下此作以記游興。
全詩以萬柳堂為中心,從不同視角描繪柳色、云日、泉橋、山徑、花蔭等景色,畫面層次分明,意境清幽。尾聯由景及情,以‘莫怨’轉折,表達豁達超脫的情懷,體現了詩人對自然之趣的熱愛與對世俗紛擾的淡然。
向來從宦鄭公鄉,每遇清游坐有光。
江上憑欄天一色,湖邊艤棹木千章。
眼前景物俱堪賦,心著家山獨未忘。
歸到小西湖更好,觀魚何必遠如棠。
不憚驅馳半驛間,勸耕聊復到禪關。
耳根暗瀉潺潺水,眼界橫陳疊疊山。
已喜新來春事好,還嗟老去世涂艱。
洪崖幸爾心相契,此后何妨數往還。
六花一夜降中天,飛繞吾廬頓滿前。
幻出仙家新窟宅,疑非塵世舊山川。
但驚巖上青松老,不見天邊白雁連。
頼有甕頭新釀熟,何妨沉醉度殘年。
溯自洪都返故園,今朝倒指恰三年。
舉頭但見松筠長,轉盼那知歲月遷。
幸有青山長在眼,休嗟白發已垂顛。
此身儻未歸黃壤,花下猶堪醉圣賢。
不將有限逐無涯,聊為尋幽駐使華。
千古山川埋劍氣,半空臺閣雨天花。
終期香火參同社,且賦新詩寄作家。
歸晚不須添列炬,預愁驚散暮林鴉。
高人本愛水云鄉,攬轡登車未免忙。
連歲已陪徐孺子,今年更訪賀知章。
近家上冢情何限,尋壑經丘興更長。
祇恐便歸清禁去,稽山未必得徜徉。
英才端合在星躔,不謂淹回閱歲年。
卻向山中親白石,更來澗下濯清泉。
高情雖似秋云淡,麗句還如蜀錦鮮。
怪得了無塵俗氣,家風元是謫來仙。
吟詩莫學李太白,千首萬言皆酒色。
吟詩莫學杜拾遺,一生抱恨長嗟咨。
二豪胸中有佳趣,詩酒聊以發其悟。
世人有眼誰識真,第見詩篇不見人。
借令置之廟堂上,事業肯道風騷將。
睥睨連帥奴將軍,英風義氣高薄云。
我今再拜觀遺像,猶疑飯顆相逢樣。
詩題繪事在人間,光焰何翅長萬丈。
昔日危亭跡已陳,我來聊試運風斤。
斷垣無復生青草,舊觀依然聳碧云。
千里江山簷下見,一天星斗坐中分。
他時有客來登覽,應記當年老使君。
夫君自合代王言,暫寓空齋八九椽。
盡日清談揮麈尾,閉門危坐??龍涎。
詩囊遣興隨時賦,茗碗袪魔對客煎。
看即除書催入覲,得閑登眺且欣然。
不須細細說行藏,四十年來夢一場。
我得放歸心已足,君能勇退道尤光。
閑中倍覺林泉好,閙里誰知日月長。
我已與君成二老,更將一節起吾鄉。
悲惱情懷未易除,相逢猶未免嗟吁。
暫停絲竹雖云冷,只對江山亦足娛。
我得退閑為上策,汝能勤苦是亨衢。
欲行千里非難事,須作人間汗血駒。
兵革連年苦亂離,江東耆舊日衰微。
身兼五福如公少,眼見重孫自古稀。
未厭案頭翻貝葉,方榮堂上戲斑衣。
東風忽破南柯夢,回首音容涕淚揮。
田宅雖無幾,琴書幸有余。
不妨臨水賦,況是背山居。
適意真為樂,浮名總是虛。
前賢猶若此,我輩欲何如。
去歲秋風話別離,今秋俄報有歸期。
自應冠豸登三院,何遽憑熊把一麾。
治行佇為千里最,才猷已是九重知。
莫辭小憩留仙隠,伴我花前倒玉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