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星旋釋
爾我各異趣,青山為之媒。
爾心與山靜,我心對山開。
山意不將迎,能通彼我懷。
書聲雜梵唄,瓶缽偕尊罍。
大道固無礙,何從起嫌猜。
推窗月皎皎,梅花點蒼苔。
爾我各異趣,青山為之媒。
爾心與山靜,我心對山開。
山意不將迎,能通彼我懷。
書聲雜梵唄,瓶缽偕尊罍。
大道固無礙,何從起嫌猜。
推窗月皎皎,梅花點蒼苔。
你我志趣各不相同,青山成為我們的媒介。你的心與青山一樣寧靜,我的心因青山而開朗。山沒有刻意迎合或拒絕,卻能溝通你我的心懷。讀書聲夾雜著佛號,僧人的瓶缽與酒器相伴。大道本就沒有阻礙,又何必產生猜疑?推開窗,月光皎潔,梅花點綴著青蒼的苔蘚。
爾:你,指星旋釋。
異趣:不同的志趣、愛好。
媒:媒介,中間聯系人。
將迎:迎合或拒絕。《莊子·應帝王》有“無將迎”之說,指不刻意迎合或推拒。
梵唄(fàn bài):佛教徒念經的聲音,有節奏的贊誦。
瓶缽(píng bō):僧人盛水、食物的用具,代指僧人的生活物品。
尊罍(zūn léi):古代盛酒的器具,代指世俗的生活器物。
皎皎(jiǎo jiǎo):形容月光潔白明亮。
此詩或為作者與僧人星旋相交時所作。二人雖一為世俗文人、一為方外僧人,志趣不同,卻因“青山”結緣。詩中“書聲雜梵唄”“瓶缽偕尊罍”可見相處場景,反映了作者在自然與交流中領悟到大道無界,故寫詩以表理解與契合。
全詩以“青山”為線索,由“異趣”起筆,通過山的調和、生活場景的交融,最終點明“大道無礙”的主旨,展現了不同身份、心性之人在自然與哲理中的和諧共生,語言質樸而意境深遠。
因緣欲說何從說,遭際當時事最奇。廢酒心情中歲近,懷卿鬢發一燈知。三千塵劫靈犀在,十二闌干夜露滋。天上人間同此誓:生生相守莫相離。
風波一以別,知爾獨沾襟。貧賤辭家早,松楸積恨深。青山一片石,孤子百年心。夜聽南樓雁,秋來好寄音。
澄江之水清如油,春瀾漫漫光欲流。微風忽動白鷗渚,明月正上金漁洲。洲前美人綵舟發,起唱吳歌踏江月。別愁深淺君自知,江流不斷長相思。
廿載秦藩共我游,蕭蕭華發已盈頭。季鷹去國莼初美,靖節還家菊正秋。萬里云霄雙捲翼,五湖煙水一歸舟。會稽剩有佳山水,吟得新詩肯寄不。
二月湖波碧似油,桃花爛漫柳絲柔。心中無佛休隨喜,獨步西泠拜岳侯。
隴頭水,鳴嗚咽。朝洗秦人骨,暮流漢人血。秦骨化黃土,漢血歸黃泉。水流如人聲,夜哭長城邊。
淚眼生憎好天色,離觴偏觸病心情。
凈明宮觀軼浮埃,紫氣丹光接上臺。地夐難尋茅落處,天空猶想錦飛來。江湖孽去沈淪拯,沙井源通障遏開。鍊質仙巖應在此,不須東海訪蓬萊。
破壁原來未有墻,天魔殺盡又空王。歷朝詩話搜羅遍,不見秋燈夜吐芒。莫讀桃華楊柳篇,九州寂寂老龍眠。小樓此夜寒風里,大地山河到眼前。
結屋住滄洲,開軒瞰碧流。鳥啼煙樹晚,風起荻花秋。秫酒還堪醉,鱸魚亦易求。陶然忘世慮,天地一虛舟。
沾灑初回槁,沉冥乃積陰。未成書喜雨,轉欲賦愁霖。天地竟何意,吾人還此心。安能即開霽,疇隴慰悲吟。
院宇沉沉秋氣涼,重簾低下護清光。夜深忽報書生喜,紅綻釭花一蕊香。
銀塘搖錦浪,泛泛木蘭堂。釃酒魚皆醉,聽歌鳥亦狂。荔濃迎巧笑,蓮艷妒新妝。夏日長如歲,沿洄樂未央。
鱗鱗鴛瓦靜無煙,六幕云低臘雪天。應是風流學胡蝶,過墻飛舞自翩翩。
倚天長劍有吳鉤,欲向山靈乞勝游。望去天開圖畫古,坐來泉瀉石林幽。煙含寶蓋長凝雨,月到寒塘始覺秋。借問雄名誰得似,至今猶說莫臺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