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答荊州王充道烹茶四首
三徑雖鋤客自稀,醉鄉安穩更何之。老翁更把春風椀,靈府清寒要作詩。
茗椀難加酒椀醇,暫時扶起藉糟人。何須忍垢不濯足,苦學梁州陰子春。
香從靈堅壟上發,味自白石源中生。為公喚覺荊州夢,可待南柯一夢成。
龍焙東風魚眼湯,個中即是白云鄉。更煎雙井蒼鷹爪,始耐落花春日長。
三徑雖鋤客自稀,醉鄉安穩更何之。老翁更把春風椀,靈府清寒要作詩。
茗椀難加酒椀醇,暫時扶起藉糟人。何須忍垢不濯足,苦學梁州陰子春。
香從靈堅壟上發,味自白石源中生。為公喚覺荊州夢,可待南柯一夢成。
龍焙東風魚眼湯,個中即是白云鄉。更煎雙井蒼鷹爪,始耐落花春日長。
庭院中的小路雖已鋤過,但客人自然稀少,醉鄉安穩,還能去哪里呢。老翁我再端起這春風般的茶碗,心靈清凈寒冷,想要作詩。茶碗里的茶難以比上酒碗里的酒醇厚,暫時扶起那借酒澆愁的人。何必忍受污垢而不洗腳,苦苦學習梁州的陰子春。茶香從靈堅壟上散發出來,茶味自白石源中生成。為您喚醒荊州的美夢,哪用等到南柯一夢的完成。用東風焙制的龍焙茶煮出魚眼般的湯,這其中就是如同白云鄉般的仙境。再煎上雙井的蒼鷹爪茶,才耐得住這落花的春日漫長。
三徑:指歸隱者的家園。
醉鄉:指醉酒后的境界。
靈府:指心。
茗椀:茶碗。
酒椀:酒碗。
藉糟人:指醉酒之人。
靈堅壟、白石源:可能是茶的產地。
龍焙:宋代貢茶名。
魚眼湯:煮茶時水初沸冒出的小水泡,狀如魚眼。
白云鄉:指仙鄉,此處形容茶境美妙。
雙井:茶名。
蒼鷹爪:形容茶葉形狀。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處于一種閑適的生活狀態,與友人交流品茶等事時所作。當時社會文化中品茶之風盛行,詩人可能借此表達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對閑適生活的追求。
這首詩圍繞烹茶展開,主旨是表達品茶帶來的閑適心境和超脫之感。其特點是將品茶與生活感悟相結合,語言清新自然。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宋代文人對品茶文化的喜愛和通過詩詞表達生活情趣的創作傾向。
自昔南交地,蠻煙萬里馀。地經和仲宅,人習素王書。秬鬯分藩舊,苴茅錫命初。須令知漢大,不必問金車。
碧瓦疏欞帶粉墻,梅花照影淡生香。朔風不解東流水,吹起飛霜滿石床。
曾道名駒汗血回,千金身價重登臺。而翁此日方悲失,稚子無心貌得來。目下驪黃應莫辨,毫端變化若為開。一時鞭弭俱隨手,騰踏教看遠馭才。
時秋七月涼風度,有客鸰原問歸路。富春山下云欲開,錢塘江頭潮未大。潮落潮生自往還,南來北去幾人閒。悠悠名利總如此,誰解盤回兄弟間。君家伯仲稱聯璧,古色深沉氣溫栗。五千文字老書生,十二山川大方伯。廊廟江湖事偶然,悲歡離合各懸懸。萋迷春草池塘夢,落寞對床風雨眠。去年曾托南飛雁,有約今春定相見。看窮紙上萬金書,不及燈前半時面。晝語連宵向夕晨,青濃翻憶故園春。平生本抱丘壑志,長袖怕沾車馬塵。到家時節應重九,丹荔黃柑菊花酒。鄰翁野老笑相迎,又是浮生一開口。鴻鵠沖霄奮羽翰,從今不苦鹡鸰難。會須培植堂前樹,待弟歸同白首歡。
橘柚同年種,新梢競過墻。未輸武陵絹,初試洞庭霜。巖蜜堪齊味,金丸合避黃。朝來持斗酒,資爾聽鶯簧。
恁星星欺人霜鬢,江湖還作羈旅。廿年幻盡華胥夢,再踏東京塵路。君莫覷。見說道,天涯都是愁生處。乘風竟去。怕白首開元,重談涕淚,落月也延佇。只難遣,明日斷霞南浦。蒲帆欲發重住。海天萬里神山浪,多少魚龍跋扈。能踐否。約歸馬秋風,酹酒要離墓。尋花結侶。更鮭菜鱸羹,滄浪亭外,刺棹問漁父。
好傳此會詫時人,歌揭青云動暗塵。霄漢得仙同白日,風騷寡如敵陽春。笑談未減題名地,富貴相高報主身。誰向衣冠增盛事,龍頭結客事尤新。
巖壑之間,草木之陽春。江湖之上,風煙之精神。發須野雪,眉目秋津。淵默入寒蟾之窟,圓明養老蚌之珍。步步入塵,門門出身。莫愁指端兮焦尾之曲,可意鉤上兮赤稍之鱗。
稻草高茨屋,繩樞窄作門。漁樵皆結友,鄰曲自通婚。留客秋茶苦,醺人社酒渾。馀年尚何嘆,一飯亦君恩。故里還初服,明恩念老農。方蒙鏡湖賜,又忝渭川封。炊粟猶支日,藏蔬可御冬。霜天病益減,高枕聽鄰鐘。
出城聞泉聲,到合復數里。逶迤岡四面,云向水中起。蒙蒙萍藻綠,水鳥浴未已。曲處響始奔,驚流出潭底。人栽沙果好,都入北窗里。板屋止兩層,高瞻忽迢遞。殷勤相送客,門外尚余幾。揮馬去不停,林長久延企。
擬賦招魂欲斷腸,曾于髫丱挹威光。乘驄尚憶同先子,附驥偏憐得季方。翰苑才名元獨步,柏臺風度更流芳。高墳宿草年華去,悵望空慚一瓣香。
翰林承旨貴,清凈玉堂中。應用咸依式,深嚴比更崇。歸家思值日,入內集英風。儒措門生盛,高明大化雄。
養身心敬。禮食昭。時和歲阜。庶物饒。鹽梅既濟。鼎鉉調。特以膚臘。加臐膮。威儀濟濟。懋皇朝。
圣主褒崇柱石才,天書遙使鳳銜來。行囊不貯殊方物,惟帶清風兩袖回。
郁孤臺畔暮煙空,與客登臨起大風。馬耳群山歸睥睨,虎頭全郡覽崆峒。江通閩楚三千里,地跨東南百二雄。十載樓船紛下瀨,兵戈今喜罷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