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夷齊廟
連山西北鶩,
兩水東南流。
俯仰極千里,
今古同一丘。
悲歌及黃農,
抗節懷商周。
斯人顧遐逝,
大道日沈浮。
叢祠儼冠帶,
萬祀輕王侯。
豈無蘭鞠薦,
尚恐薇蕨羞。
念茲三嘆息,
天地良悠悠。
連山西北鶩,
兩水東南流。
俯仰極千里,
今古同一丘。
悲歌及黃農,
抗節懷商周。
斯人顧遐逝,
大道日沈浮。
叢祠儼冠帶,
萬祀輕王侯。
豈無蘭鞠薦,
尚恐薇蕨羞。
念茲三嘆息,
天地良悠悠。
連綿的群山向西北奔馳而去,兩條河流朝東南方向流淌。抬頭低頭間望盡千里,古今都同歸于這山丘。悲歌追溯至黃帝神農時代,堅守節操懷念商周賢德。伯夷叔齊已遠逝,大道卻日益沉淪。簡陋的祠廟中他們衣冠整齊,歷經萬代更勝過王侯尊榮。難道沒有蘭菊作為祭品?仍怕用薇蕨祭祀不夠鄭重。想到這些不禁多次嘆息,天地實在是遼闊悠長。
鶩(wù):奔馳,此處形容山勢延伸的動態。
黃農:黃帝與神農,代指上古賢君。
抗節:堅守高潔的節操。
遐逝:遠去,指伯夷叔齊已離世。
叢祠:簡陋的民間祠廟。
儼冠帶:指祠中伯夷叔齊的塑像或牌位衣冠整齊莊重。
萬祀:萬年,形容時間長久。
蘭鞠:蘭草與菊花,代指芳香的祭祀用品。
薇蕨(wēi jué):野生植物,伯夷叔齊曾隱居首陽山采薇而食。
夷齊廟為祭祀商末伯夷、叔齊而建,二人因不食周粟、隱居首陽山而死,被視為高潔象征。詩人途經此廟,觸景生情,借古抒懷,反映了對高尚節操的推崇及對世風日下的思考。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為詩人游歷途中所作。
此詩通過望夷齊廟的所見所感,追思伯夷叔齊的高風亮節,以“今古同一丘”“大道日沈浮”對比古今,既贊古人之貞,又嘆時世之衰,語言沉郁,意境深遠,是詠史懷古詩中的佳作。
男兒三十骨格成,貧賤富貴皆天生。張生廣額日月角,自幼勤書飽文學。十年雌伏人不知,一日雄飛動河岳。君不見宋朝宰臣云姓周,少時坎坷風塵游。偶然夜夢更美須,泥蟠遽爾行天衢。
忽見羅浮萬鶴群,水邊林下玉繽紛。嶺南自古無霜雪,喜有寒香壓瘴云。
計歲忽衰遲,從心例后期。閒情同夢寐,世事兩參差。室陋依萊婦,車喧遠伯夷。斜暉猶送暖,負曝獨尋詩。
五云南國在天涯,六詔山川景物華。摩歲中山標積雪,納夷流水帶金沙。翠蛙鳴入云中樹,白雉飛穿洞口花。獨有江南征戍客,尋常清夢苦思家。
抱持清節任清癯,獨笑山花醉似泥。欲寄楊家舊知己,問誰驛使過關西。
桃花流水隱雙鳧,中有高真徹曉呼。人是右丞詩是畫,袛應喚作輞川圖。
薄官如秋菰,冷淡不堪食。學宮如傳舍,敝漏棲不得。訪君橋水東,一榻可容膝。中吳多佳士,三載誰與適。可憐泮林鸮,止醉桑葚黑。束書歸去來,釣臺秋風夕。黃甲舊書生,明廷推一鶚。歲莫戢羽翰,靜聽華亭鶴。盛衰今昔異,出處老少各。乃翁信奇士,之子亦不惡。斥鴳伏卑枝,寄聲謝寥廓。
于闐河頭夜光發,赤髯賈胡采明月。中有美璞凝寒晶,唯許鬼工能琢成。伊誰得此邢公子,示我綠玉雙連理。恍如空碧虹氣垂,半隱青瑤蟾一規。展之兩環不逾尺,疊作團團小蒼璧。縠文錯落映雷文,宛是昆吾寶刀刻。廬陵學士癖好奇,辨古重似瓊琚詞。珊瑚佩鉤詎可數,我疑制自金源時。集賢仙公丈人行,鳳閣舍人文有樣。請君留束宮錦袍,待看揮毫玉堂上。
短短疏籬矮矮門,溪頭鷗鳥動成群。酒邊詩句空千首,世上兵戈正糾紛。
灼灼瓊光潑,融融春氣漫。無人會此意,飛雪上高欄。
春陰苑樹合,日出見黃鸝。圓聲度繁葉,流羽拂高枝。時節苦易換,況經多別離。君子貴求友,勿懷幽谷悲。春日陽關道,鶯聲滿上林。來從金谷曉,飛度玉樓陰。柳嫩難分色,歌停稍辨音。明朝空解語,人去落花深。
冥思已覺生如夢,回首方知色是空。一室蕭然山水內,海濤隨意出松風。
青云知己半京華,滄海逢君又別家。莫雨獨瞻原上柏,春風遙泛日邊槎。吳門渺渺江波晚,淮樹蒼蒼驛路賒。聞說九重憐孝念,未應辜負舊煙霞。
平生十數策,決定要經綸。不惜魏公幕,知心是直臣。
冷蕊疏花自不禁,長松脩竹共蕭森。高標迥立風霜表,始見平生鐵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