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偶成二首 其一
寥寥天氣已高秋,
更倚凌虛百尺樓。
世上利名群蠛蠓,
古來興廢幾浮漚。
退居陋巷顏回樂,
不見長安李白愁。
兩事到頭須有得,
我心處處自優游。
寥寥天氣已高秋,
更倚凌虛百尺樓。
世上利名群蠛蠓,
古來興廢幾浮漚。
退居陋巷顏回樂,
不見長安李白愁。
兩事到頭須有得,
我心處處自優游。
天氣清寥已入深秋,我又登上高聳入云的百尺高樓。世上的名利如同微小的蠛蠓蟲,自古以來的興衰不過是水面的泡沫。顏回退居陋巷仍能安貧樂道,李白不見長安空懷愁緒。這兩種選擇最終都有所得,我的內心處處自在無憂。
寥寥:清寂、稀少,形容秋天氣候爽朗。
凌虛:高入云霄,形容樓之高。
蠛蠓(miè měng):一種體小如蚊的飛蟲,比喻微小、無足輕重。
浮漚(ōu):水面的泡沫,比喻短暫易逝。
顏回樂:典出《論語·雍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而“不改其樂”,指安貧樂道的精神。
李白愁:可能化用李白“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登金陵鳳凰臺》),喻懷才不遇之愁。
此詩為作者秋日登樓即興所作。時值秋高氣爽,登高望遠之際,由自然之景觸發對人生的思考,結合歷史人物的不同選擇(顏回安貧、李白懷愁),表達超然物外的豁達心境。
詩以秋日登樓為引,借“蠛蠓”“浮漚”喻名利與興衰之虛妄,又以顏回、李白的典故對比兩種人生態度,最終歸結于“心自優游”的主旨,展現了對精神自足的追求,語言質樸而哲理深刻。
日飲長江水,
誰知江上心。
煙波渺無極,
只為別離深。
溪石繡苔綠,溪風飄晚涼。
坐久得自若,物外知誰忙。
渴飲竹泉冷,饑飯松花香。
春光忽云暮,□□□□陽。
白屋懸塵榻,情忘趣轉閒。
感時空寂寞,因病縱疏頑。
窗外皆連水,墻頭亦有山。
偶來松樹下,新月照澄灣。
訪君過云亭,踏足芳草青。鳥聲人跡滅,欲將隱姓名。
主人能載酒,客到臥林園。松風和竹影,相對水禽喧。
云密天低色,松高鳥群依。夾竹成蔣徑,開軒通習池。
深林多涼風,空山多古木。遙睇滄海波,泛泛飛新綠。
新開竹葉徑,索取竹葉醉。不見此山人,但見此山水。
疏柳植大堤,涼風滿平野。浩歌何時還,酣飲不知夜。
居士解種竹,竿脩且新綠。莫把伶倫看,截作鳳皇曲。
絕足諸山上,幽興協清賞。遠遠蓑笠翁,陰陰徐蕩槳。
空山寂無聲,花開流水清。席地無限興,煮茗有馀情。
登陟山路熟,麋鹿亦相招。問奇頻索酒,與爾薄云霄。
雞塒啄雁如鴐鵝,萬里天衢且一波。宮錦絡衫弓石八,與人同狀不同科。
茅茨中安一床寂,天女原非世間色。道人今日八關齋,莫散花來染衣裓。
偏中正,正中偏。
正偏不及處,別是一壺天。
水澄澄,風細細,云澹澹,月娟娟。
金針兮纖纖,玉線兮綿綿。
以此續洞脈于既微,以此大丹霞之正傳。
作興太白,特游戲之馀焉。
今不在后,昔不在前。
光明藏中,初無間然,一杯粗茗一爐煙。
憶山月,
前溪后溪清復絕。
看看又及桂花時,
空寄子規啼處血。
今夕不為樂,
明月竊笑之。
故人有好懷,
招我坐軒墀。
涼風颯然至,
葛巾吹欲欹。
金樽泛清酤,
滿酌不容辭。
蕭條人間世,
昔人渺難期。
插天翠嶂,問何年飛出,神峰靈闕。眼底諸巒齊俯首,絕似佳人獨立。峭壁猿驚,危崖鳥嘆,拔地七千尺。碧空寥廓,海光云影遙接。
誰信仙侶相攜,飄然來玉府,清輝同挹。極目更窮千里外,惟見四山如雪。滌盡閑愁,渾忘塵慮,便與諸天說。華鬘他日,乘風重叩閶闔。
嘆年華,看不盡,短亭花。更冬殘、雪后停車。問誰相憶,寄來滿幅是煙霞。分明指有,西陵渡口人家。
滄洲近,知何處,空歷遍,路途賒。念君也、留滯西平,思時便望,望時還見暮云遮。何年攜我,向青山、麓碧湖涯。
尋幽直到玄都境,
羽士蹁躚倒屣迎。
席設花間聞鶴唳,
風來湖上見鷗輕。
塵心每與江波靜,
仙訣應隨藥鼎生。
借問蕊珠宮里客,
丹砂九轉幾時成。
古藤花下銀釭滿,紫鳳斜飛。賈涕沾衣。吹徹秦簫事已非。
圖書只似蓬蒿冷,碧甃雙扉。宮漏霏微。說劍青燈客未稀。
曲門南與鳴珂接。小園綠徑飛胡蝶。
下馬訪嬋娟。笑迎妝閣前。
鷓鴣聲幾疊。滟滟金蕉葉。
未許被香韉。月生樓外天。
前歲深杯不自持,去年重付斷腸詩。如今三度開還落,又是先生病起時。
戀鬢春寒又曉風,三年詩客漸成翁。浮生卻笑西王母,坐看此花千遍紅。
午窗睡起間花落,酒香不解秋懷渴。
茶鐺風細爐煙清,半甌綠淺濃如酪。
東坡酷愛密云龍,君之嗜好毋乃同。
《茶經》熟讀意未足,制器精巧非人工。
飲雖小道總師古,我宗杜康君陸羽。
座上休夸醒酒功,酌久才知味甘苦。
品茶品水須兩全,水清宜用活火煎。
問君日試西湖水,何似金山第一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