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樂府十篇 其二 橡媼嘆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傴傴黃發媼,拾之踐晨霜。
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幾曝復幾蒸,用作三冬糧。
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納于官,私室無倉箱。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
自冬及于春,橡實誑饑腸。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
吁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
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蕪岡。傴傴黃發媼,拾之踐晨霜。
移時始盈掬,盡日方滿筐。幾曝復幾蒸,用作三冬糧。
山前有熟稻,紫穗襲人香。細獲又精舂,粒粒如玉珰。
持之納于官,私室無倉箱。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
狡吏不畏刑,貪官不避贓。農時作私債,農畢歸官倉。
自冬及于春,橡實誑饑腸。吾聞田成子,詐仁猶自王。
吁嗟逢橡媼,不覺淚沾裳。
秋深時節橡子成熟,散落在草木叢生的山岡。一位駝背的白發老婦,踏著晨霜去撿拾橡子。好一會兒才捧滿一把,一整天才裝滿一筐。經過多次晾曬和蒸煮,把它當作過冬的食糧。山前有成熟的稻谷,紫色的稻穗香氣襲人。仔細收割又精心舂米,粒粒像玉珰一樣。把稻谷交給官府后,家里卻沒有存糧。為什么一石多的稻谷,只按五斗來計量。狡猾的官吏不怕刑法,貪婪的官員不避贓物。農忙時放私債,農忙結束后糧食歸入官倉。從冬天到春天,只能用橡子來充餓。我聽說田成子,假裝仁義還能稱王。嘆息遇到這位拾橡子的老婦,不知不覺淚水沾濕了衣裳。
榛蕪岡:草木叢生的山岡。
傴傴:彎腰駝背的樣子。
盈掬:滿把。
三冬:冬季的三個月,即冬天。
玉珰:玉制的耳飾,這里形容米粒的晶瑩。
倉箱:糧倉。
田成子:春秋時齊國大夫田常,他用大斗出貸、小斗收進的辦法來收買人心,后來奪取了齊國政權。
此詩創作于晚唐時期,當時社會政治腐敗,官吏橫征暴斂,百姓生活困苦不堪。詩人目睹了這一社會現實,通過描寫一位拾橡子老婦的遭遇,反映了當時農民的悲慘生活和社會的尖銳矛盾。
這首詩主旨是揭露社會的不公和剝削現象,同情百姓的苦難。其突出特點是敘事與抒情相結合,通過具體的事例反映社會問題。在文學史上,它是反映社會現實的佳作,體現了詩人關注民生的創作態度。
一村茅屋鎖寒煙,瘠鹵原非負郭田。亂后蔬飧聊卒歲,秋來禾黍幸逢年。疏燈夢落蒼松曉,短褐霜寒白雁前。屈指交游吾獨老,不堪貧病臥江天。
才辭南京館,又踏南宮門。下馬鴻臚報名姓,早入大明朝至尊。君門九重深幾許,金殿瑤階凈如洗。一朝忝作國家賓,千載幸逢堯舜主。皇仁浩如天,皇智妙如神。萬幾獨斷合造化,重瞳一視回陽春。自古日月光,或遺覆盆下。所以田野臣,尚多建言者。我愿一人圣,六卿賢。天地定位,中外晏然,天下書生無可言。
除卻壺中日月長,不知何處是真常。等閒鉛汞自生死,從古薰蕕更臭香。糞掃袍邊覓鐘呂,步虛曲里換伊涼。何當月朗風清夜,喚出胎仙舞一場。行止非人所可為,疏慵何事不違時。已驚夢里雞鳴早,翻笑人間鶴到遲。剡曲船回空此興,洞庭飛過怕渠知。依然身世溪亭上,售用新添五首詩。
尋常只作飯,天遣啖神仙。函德新名殿,昆崙大治田。羊愔夢不昧,坡老食知鮮。何似玉虹草,一醺三百年。
烈士有心許,佳人重情歡。投義既不易,識者良獨難。清秋理瑤瑟,為君發高彈。一曲未云亂,仰視孤鴻翻。一舉狹千里,再舉青云端。我欲從之逝,羽短才力單。聲影中藏之,儻接排風翰。
閒官贏得自由身,且逐漁鹽滄海濱。老去心情尤惜別,亂馀宗黨喜相親。向平兒女催婚嫁,陶令田園翳棘榛。擾擾浮生須有后,不應迢遞為鱸莼。
丹室人間那可尋,嵩丘王屋五云深。先生結茆在何處,坐令九轉成黃金。芙蓉出鼎秋花吐,曲密房幽夜窗曙。陽遂光中結坎離,方諸影里交龍虎。早服還丹變羽翰,弱流東逝任漫漫。秦皇漢武徒辛苦,驪山茂陵荒草寒。有時買藥春城暮,門掩西林杏千樹。相逢稽首長桑君,與君竹木枝頭露。
歲朝伊軋上藍輿,酷似當年在帝都。柔櫓數聲楊柳外,小舟逗曉過西湖。
遠林無限春意,幽谷自涵太空。行到水源窮處,猶聞雞犬云中。洞口桃花易見,源頭活水難尋。欲知云盡不盡,須到山深更深。
聞說隱君游小圃,日題詩句滿蒼苔。巖前石澗呼童吸,洞里柴扉待客開。花氣一林香霧合,竹陰半席好風來。買舟何日來相訪,共倚青山把酒杯。
落日照江灣,楊柳毿毿。尚能風過舞翩躚。老雀不來空悵望,一片清寒。黃葉尚回旋,舊恨難捐。依然歸夢阻千山。又是向來蕭瑟地,來伴哀蟬。
朋聚東南美,游窮日夜歡。云山多氣色,今古動波瀾。游鹿臺何在,棲烏樹幾殘。請看波上月,復已掛幽巒。
十月風霜勁,長空雁正愁。不辭關塞遠,故作稻粱謀。影落橫塘北,聲寒古渡頭。羈人耿無寐,危枕在江樓。
道路今如此,山林何所之。鄰人依草莽,歸鳥戀茅茨。風雨兼貧病,乾坤有別離。花枝看總好,人事自堪悲。
腳底江山不浪開,小樓占此是天裁。光流南極窗前枕,春滿東溟掌里杯。碧玉久亡今復見,白云朝出暮還來。梅花又報羅浮信,月上江門載影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