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任道食荔支有感三首
一錢不直程衛尉,萬事稱好司馬公。白發永無懷橘日,六年怊悵荔支紅。
今年荔子熟南風,莫愁留滯太史公。五月照江鴨頭綠,六月連山柘枝紅。
舞女荔支熟雖晚,臨江照影自惱公。天與蹙羅裝寶髻,更挼猩血染殷紅。
一錢不直程衛尉,萬事稱好司馬公。白發永無懷橘日,六年怊悵荔支紅。
今年荔子熟南風,莫愁留滯太史公。五月照江鴨頭綠,六月連山柘枝紅。
舞女荔支熟雖晚,臨江照影自惱公。天與蹙羅裝寶髻,更挼猩血染殷紅。
程衛尉不值一文,司馬公萬事都稱好。我白發蒼蒼,再也沒有像陸績懷橘那樣孝順父母的日子了,六年來只能惆悵地看著荔枝紅。今年荔枝在南風中成熟,不必擔憂太史公滯留此地。五月江水如鴨頭般碧綠,六月山上荔枝像柘枝舞女的服飾般紅。舞女般的荔枝雖成熟晚,臨江照影也讓人為之煩惱。上天用皺紗裝飾它如同寶髻,又揉搓猩血將它染得殷紅。
一錢不直:形容人毫無價值。程衛尉:具體所指待考。
萬事稱好:指不論是非好壞,一味說好。司馬公:可能指司馬徽。
懷橘:用陸績懷橘典故,體現對父母的孝意。
怊悵:惆悵。
鴨頭綠:形容江水碧綠。
柘枝紅:形容荔枝顏色紅。
蹙羅:皺紗。
挼:揉搓。
蘇軾被貶期間,在南方看到荔枝成熟景象有感而發。當時他遠離家鄉,仕途不順,看到荔枝容易勾起對過往生活的回憶。
這首詩主旨包含對時光和親情的感慨,以及對荔枝的贊美。其特點是用典和比喻結合,生動展現荔枝之美。在蘇軾詩作中體現了他在貶謫生活中的復雜情感。
地紐謐,乾樞回。華蓋動,紫微開。旌蔽日,車若云。駕六龍,乘絪缊。曄帝京,輝天邑。圣祖降,五靈集。構瑤戺,聳珠簾。漢拂幌,月棲檐。舞綴暢,鐘石融。駐飛景,郁行風。懋粢盛,潔牲牷。百禮肅,群司虔。皇德遠,大孝昌。貫九幽,洞三光。神之安,解玉鑾。景福至,萬寓歡。
列國推賢聞季札,勾吳事業竟黍離。清風自是凌松檜,遂志寧甘嗜蕨薇。大息光僚終釀亂,苛求胡左過闡微。悠悠千載人何在,枯木寒鴉日幾西。
彼美人兮,不肯為、時人妝束。空自愛、北窗睡美,東鄰醅熟。不道有人成離索,直教無計分膏馥。望鶴飛、不到暮云高,闌干曲。駒在谷,人金玉。盤在陸,人寬軸。笑吾今何苦,耐司空辱。應為嗷嗷烏反哺,真成落落蛇安足。到梓州、舊事上心來,呼杯醁。
寂夜無眠悵悵思,窗前默誦小山詞。滴檐不盡廉纖雨,系夢難憑斷續絲。來悄悄,去遲遲。心魂消得幾多時。回文織就無須寄,都是今生未了癡。
汝南夫子趙荊州,賜金進秩何優優。繡衣入領中執法,符璽再帥東諸侯。俄聞特拜參衡軸,時與山公計除目。雅操都無暮夜金,清標總是豐年玉。五十鬢邊無一絲,尚書八座表留畿。上章解綬苦欲去,再屈溫綸始放歸。謝客時稱餌芝術,別與天公乞私日。子將任作月旦評,叔寶故少膏肓疾。映門榆柳繞秫田,農耕社酒春綿綿。仙行橋上好策蹇,鴻隙陂頭寬放船。蒲輪軋軋當公前,欲斷不斷功名緣。封侯拜相晚來事,何足道哉黃潁川。
歸。獵獵薰風飐繡旗。攔教住,重舉送行杯。歸。數得宣麻拜相時。秋前后,公袞更萊衣。
荒棘萋萋后土宮,芳根已逐彩云空。男兒別有揚州淚,不為瓊花滴曉風。
兒家門戶重掩,郎住墻東。枉破春工。萬紫千紅一夜風。伯勞分背西飛燕,何日相逢。縱得相逢。海闊天高處處同。
黃河之水入清河,滾滾渾成一樣波。評注水經推陸羽,試分清濁果誰多。
風雪催殘臘,南枝一夜空。誰知荒草里,卻有暗香同。質瑩輕黃外,芳滕淺絳中。不遭岑寂侶,何以媚孤叢。
人間六月。好是王母瑤池,吹下冰雪。一片清涼,仙界蕊宮珠闕。金猊水沉未冷,看瑤階、九開蓂莢。尚記得,那年時手種,蟠桃千葉。庭下阿兒癡絕。爭戲舞、綠袍環玦。笑捧金卮,滿砌蘭芽初茁。七十古來稀有,且高歌、萬事休說。天未老,尚看他、兒輩事業。
佳人在浚谷,婉孌美容姿。玄露蔭瑤草,玉洞環青芝。旅石自成磴,方流以為池。林深不可見,筇履遙相逢。猿鶴守空山,白云還候期。無為渡虎溪,溪流漫多岐。
凄清旅館寂,徙倚對明河。庭樹銷潘省,寒蟲避翟羅。雁歸砧響急,烽至角聲多。不寐殷憂者,長更奈若何。
毀譽蓋棺了,于今名實尊。哀榮有王命,終始酌民言。蟬冕三公府,深衣獨樂園。公心兩無累,憂國愛元元。
濁酒耽陶令,新詩擬惠休。人驚雙鬢短,花簇數枝稠。負漢終投閣,懷秦獨倚樓。吾慚三老后,曳杖亦名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