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皮鞋底贈石推官三首
道人不凋琢,萬鏡自明己。愿公勤此履,深徹法源底。
毗盧足趺光,照耀世界海。旋嵐黑風起,到岸得自在。
鼻孔隨人走,日中忽見斗。踏定太沖脈,壁上掛著口。
道人不凋琢,萬鏡自明己。愿公勤此履,深徹法源底。
毗盧足趺光,照耀世界海。旋嵐黑風起,到岸得自在。
鼻孔隨人走,日中忽見斗。踏定太沖脈,壁上掛著口。
有道之人不刻意雕琢,眾多事理自然能明悟自我。希望您勤用這鞋履,能深入徹悟佛法根源。毗盧遮那佛足背的光芒,照耀著整個世界大海。即便如猛烈黑風般的煩惱涌起,也能抵達彼岸獲得自在。若自己沒有主見隨人行動,就像在白天忽然看見爭斗般荒謬。要踏定生命的根本,把言語掛在墻上(少言寡語、潛心修行)。
道人:有道之人。
不凋琢:不刻意雕琢。
毗盧:即毗盧遮那佛,佛教法身佛。
足趺:腳背。
旋嵐:猛烈的旋風,比喻煩惱。
太沖脈:中醫術語,這里借指生命的根本。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內容看,當時佛教文化較為盛行,詩人可能與石推官有一定交往,且都對佛法有研究或修行。詩人借贈送皮鞋底的機會,以詩的形式表達對石推官修行的勸誡和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勸人深入佛法修行,擺脫煩惱束縛。其突出特點是將生活中的物品(皮鞋底)與佛法修行巧妙結合,以形象的語言闡述深刻的佛理。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體現了當時詩詞與宗教文化融合的特色。
烏長飛,兔不住,暑往寒來朝復暮。朱顏未改白發生,三界茫茫何處去。本源自性無凋變,千圣皆從影中現。不離當處常湛然,覓則知君不可見。忽然見,倒騎牛兮入佛殿。
悵望西州路,經年感舊恩。嘗因石頭醉,不覺至州門。至州門,應慟哭,輿疾歸來塵滿目。羯兒江上兵八千,黿子車中年十六。蒼生滿地終奈何,一枕白雞春夢足。中原心,東山志。兩難憑,俱不遂,幾人能有羊曇淚。
柯山東道,埭上人家臨水好。曲曲朱欄,低映垂楊幾轉灣。陳灣丁港,小艇時時乘月上。十里吹簫,直度煙波晾網橋。
隴頭流水,流離四下。念我行役,飄然曠野。登高望遠,涕零雙墮。
與君賢父子,兩世唱酬輕。一自廣陵別,重聞鳴鶴聲。羽毛三歲滿,霜露九皋清。仙唳成詩句,相貽最有情。汝夢羅浮月,梅花村見無。洞多毛女在,峰未老人孤。哲父雙龍子,名家一鳳雛。霜林能念我,子母白頭烏。
二豎苦相迫,經年與爾俱。方書閒自簡,藥裹不時需。豈有長桑秘,能令病骨蘇。君從何處授,曾飲上池無。
雙干分開二色花,孤山晴雪絢朝霞。有奇有偶自人作,為李為桃從客誇。亞父鴻門撞玉斗,葛翁勾漏鍊丹砂。移根換骨非難事,兩種元來是一家。
萍泛春旭更,林息人煙少?;ǖ厣霞t葵,禽枝入黃鳥。湖占蛟房黑,樹主雁堂縹。閒心答幽云,窈窕行天杪。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點凝煙。此中真境屬神仙。玉樓珠殿,相映月輪邊。萬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參然。橘林霜重更紅鮮。羅浮山下,有路暗相連。
道娘墳近官路旁,來往人拈一炷香。百頃良田都棄置,一生心地得清涼。八十紅顏猶處子,尋常義氣奪秋霜。只疑身是觀音化,還以慈悲度十方。
籍籍家聲起草萊,詵詵子舍奉蘭陔。翩翻三鳳皆英物,蹭蹬雙駒亦駿才。憶昔綵衣環幾舄,于今清血灑棬杯。何年盛事聯簪組,別有絲綸薦夜臺。
雨雨風風添暮寒,故園望去路漫漫。眾人哪解思親渴?有淚多從暗里彈。
張君惠我漿水硯,煙水微茫云一片。又如月色照梅梢,但色光芒月不見。一干兩干干青天,攣拳根著萬千年。學文須學石間秀,美在其中人得傳。
榆錢飛老,過了花時人事少。懶炷都梁,風過書簽看在香。綠陰新雨,閑校丹經消日午。佳墨勻研,莫放楊花入畫簾。
蒼黃日日冒黃塵,敢意誠通主雨神。曉起遽聽沾足報,天心政爾念疲民。瓣香親謁睡巖龍,高臥逶迤豈自公。巖下望龍須一怒,向來作止系兇豐。久無音信日邊來,憂國誰憐愴老懷。想見天顏歡喜甚,鴛鴻入賀滿堯街。山城粗滿望霓心,老去私憂念自深。更祝今宵繼疇昔,并煩魯史紀為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