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天成寺江山一覽閣
曉日萬峰幽,
重來憶舊游。
空林葉盡落,
清磬一聲秋。
圖畫窗中得,
煙霞眼底收。
高歌思控鶴,
雙袖挹浮丘。
曉日萬峰幽,
重來憶舊游。
空林葉盡落,
清磬一聲秋。
圖畫窗中得,
煙霞眼底收。
高歌思控鶴,
雙袖挹浮丘。
清晨的陽光里,千萬座山峰顯得幽靜,再次來到這里,回憶起從前的游覽。空寂的樹林中葉子已全部落盡,清越的磬聲一聲便點明了秋意。窗外的景色如同圖畫般展現在眼前,煙靄與云霞盡收眼底。放聲高歌,心中想著駕馭仙鶴,雙袖輕拂,仿佛要擁抱仙人浮丘。
曉日:清晨的陽光。
幽:幽靜,清幽。
舊游:從前的游覽經歷。
空林:空寂的樹林。
清磬:清越的磬聲,佛教法器,此處點明山寺環境。
煙霞:煙霧與云霞,指自然景色。
控鶴:駕馭仙鶴,傳說中仙人的出行方式。
挹(yì):舀,此處引申為擁抱、親近。
浮丘:浮丘公,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列仙傳》載其為周靈王太子晉的老師。
天成寺為佛教寺院,多位于山林。作者重登江山一覽閣,當在秋季,故地重游觸發對過往的回憶,結合山寺清幽環境,生發出對自然與仙人境界的向往,具體創作時間地點無明確記載,應為某次秋日重游山寺時所作。
此詩通過重登天成寺江山一覽閣的所見所感,描繪秋晨山寺幽靜空寂的景色,表達對自然美景的陶醉及超脫世俗的隱逸之思。語言清新,意境清遠,融寫景、懷舊與抒情于一體,展現詩人對自然與仙游的雙重向往。
東龕古剎寄巖麓,令公讀書有遺躅。瑟瑟風語龍髯松,瀟瀟雨敲鳳尾竹。流傳香火將千秋,晨鐘暮鼓云悠悠。鸞笙鶴駕碧霄遠,神歸故國應來游。
書馀飲水枕長肱,四壁啼蛩訴不平。月色滿窗詩骨冷,露華方枕夢魂清。西風歲歲長堤柳,流水朝朝滄海情。紅葉山深無雁過,殘砧幾處搗愁聲。
閥閱榮誇俗,閨房秀出群。得賢推淑女,有子賴嚴君。臺柏憂時譽,庭蘭奕世聞。高名寫彤管,異代仰清氛。
郁郁蒼髯真道友,絲絲紅萼是鄉人。何時翠竹江村路,送我柴門月色新。
甚憶清河元侍講,送行猶有玉堂詩。只今夜夜隴頭月,照見征人有所思。
桂風蘭露晚陰清,遠翠空濛去鷺明。一葉扁舟一彎月,白荷香里聽蟬聲。
想桐君山水,正睡雨,聽淋浪。記短棹曾經,煙村晚渡,石磴飛梁。無端故人書尺,便夢中、顛倒我衣裳。此去釣臺多少,小山叢桂秋香。青蒼秀色未渠央。臺榭半消亡。擬招隱羊裘,尋盟鷗社,投老漁鄉。何時扁舟到手,有一襟、風月待平章。輸與浮丘仙伯,九皋聲外蒼茫。
家世無年事可知,況吾久矣嘆吾衰。玉丸不住歲華老,鐵硯未穿筋力疲。一笛跨牛終寂寞,萬錢騎鶴兩參差。年年此夕椒花頌,能費先生幾首詩。
在昔嘗聞,老彭祖、壽齡八百。試屈指、我公今歲,才方八八。乙百更添三十六,算來總是公年月。對梅花、時候慶生朝,真歡悅。兒即勸,金蕉葉。孫又把,沉檀爇。喜兒孫滿目,芝蘭英發。笑問堂前王母看,而今幾度蟠桃結。道當時、親手共栽培,何須說。
元豐功成身退閒,鐘山小筑掩松關。莘莘學子求卒業,說經鬧若阛門間。木鐸茲文繄筆硯,紫綬垂腰眼巖電。似聞一日置心猿,道德功名無不辦。配食孔廟時烝祠,子生其后不識之。文章津源已默付,名爵豈待顏發衰。向來李嶠夢雙筆,至今辭藻無倫匹。納鑒唾口難細論,謂言不信有如日。
大雅何寥寥,千載幾絕筆。后來作者圣,間代亦輩出。小枝何足言,紛紛比如櫛。逮我治世音,昭然爛星日。我登君子堂,主人盛文物。中筵列彝鼎,四壁羅書帙。置酒高宴會,眾賓時促膝。高談三百篇,下筆無壅窒。陶寫性情馀,深入義理窟。空山風雨鳴,落葉秋瑟瑟。主醉客亦醉,臥予芝蘭室。明日拂衣去,長歌返蓬蓽。
愷悌由天性,居然長者風。御人羞察察,臨政獨雍雍。有詔褒循吏,無心顯治功。伊誰仁恤典,頻著汗青中。
西堂殘燭灺。蕩簾波沈沈,鏡天無罅。細浪方尊,繞桂叢猶記,賞秋闌夜。露腳飛遲,雙鬢妥、花飄涼麝。望里瓊空,依約年時,半鐙螢話。春老蘭情哀謝。嘆舊奩題香,怨紅銷帕。扇底圓姿,問故山眉意,澹蛾誰畫。倦眼霄程,還自覷、仙軿來下。那更蒼龍侵曉,瑤臺夢惹。
無帆無楫空類舫,不經江漲波濤漾。當年已辦濟川功,留得遺形巖石上。縱令百丈那可牽,高歌擊節時叩舷。云流如水疑欲泛,滄海桑田多變遷。
三公歷拜皆無敵,二府更居貴莫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