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日群公集靈谷寺
青霞宿霧凈朝陰,長笛洞簫悲遠林。云竇泉流一壑靜,石門路入萬松深?;乩裙疟诹裘嫞瑝嬋~冷風助梵音。此地巖巒足幽勝,歲時攜酒一登臨。
至日上方吟送酒,盡看鸞鶴在煙霞。陽回嶰谷時方泰,山繞鐘陵境自嘉。林下幽香逢蕙草,水邊春信見梅花。習池賓客今名勝,轉覺風流興未涯。
青霞宿霧凈朝陰,長笛洞簫悲遠林。云竇泉流一壑靜,石門路入萬松深?;乩裙疟诹裘嫞瑝嬋~冷風助梵音。此地巖巒足幽勝,歲時攜酒一登臨。
至日上方吟送酒,盡看鸞鶴在煙霞。陽回嶰谷時方泰,山繞鐘陵境自嘉。林下幽香逢蕙草,水邊春信見梅花。習池賓客今名勝,轉覺風流興未涯。
清晨的青霞驅散夜霧,洗凈了晨間陰云;長笛洞簫的樂聲,在遠林中顯得悲切。云氣聚散的泉流讓山壑更顯幽靜,入石門的路徑隱沒在萬松深處?;乩裙疟谏狭舸嬷耶嬜鳎h落的樹葉與冷風應和著佛音。這里山巒疊翠足夠清幽勝境,每年此時攜酒來此一登。至日在山寺中吟詩送酒,盡見如鸞鶴般的賓客身處煙霞。陽氣回升于嶰谷,時世正安泰;群山環繞鐘陵,境地自佳妙。林下幽香處遇見蕙草,水邊報春時看到梅花。今日習池般的賓客皆是名流,更覺這風流興致無邊無涯。
至日:指冬至日,古人重視此日,有祭祀、雅集等習俗。
靈谷寺:位于南京鐘山南麓,始建于南朝,為佛教名剎。
云竇:云氣聚散的孔穴,此處指山間泉流出處。
梵音:佛教徒誦經的聲音。
嶰谷:傳說中黃帝取竹制律管的地方,代指節令更替。
鐘陵:即鐘山(紫金山),南京地標。
習池:漢代習郁的養魚池,后借指文人雅集之地。
此詩當作于冬至日,詩人與諸多友人(‘群公’)同游南京靈谷寺時。靈谷寺地處鐘山,環境幽勝,為文人雅集勝地。冬至為陰陽轉換之日,古人認為陽氣初回,時世將泰,詩人在此背景下與群公登山飲酒、吟詩賞景,即興創作此詩以記游。
全詩以冬至雅集為線索,描繪靈谷寺清幽景色與文人聚會的雅致場景,既展現自然之美與古寺人文底蘊,又凸顯雅集的風流興致。詩中景、事、情交融,體現了詩人對山水之趣與友朋之樂的珍視,是一首典型的文人游宴紀勝之作。
神物堅持多圣境,新詩開僻信賢能。 磨崖永作山中景,讀處留行亦好僧。
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煙靄中。春來愁殺儂。 郎意濃,妾意濃。油壁車輕郎馬驄,相逢九里松。
阿房廢址漢荒丘。狐兔又群游。豪華盡成春夢,留下古今愁。 君莫上,古原頭。淚難收。夕陽西下,塞雁南飛,渭水東流。
龍蟠虎踞金陵郡,古來六代豪華盛。 縹鳳不來游,臺空江自流。 下臨全楚地,包舉中原勢。 可惜草連天,晴郊狐兔眠。
潮生浦口云,潮落津頭樹。潮本無心落又生,人自來還去。今古短長亭,送往迎來處。老盡東西南北人,亭下潮如故。
畫橋流水欲平闌。雨後青山。去年芳草今年恨,恨香車、不逐雕鞍。紅杏墻頭院落,綠楊樓外秋千。謝娘別後憶前歡。淚滴春衫。柔荑共折香紅處,勸東風、且與流連。早是相思瘦損,梅花謝了春寒。
新月娟娟,夜寒江靜山銜斗。起來搔首,梅影橫窗瘦。 好個霜天,閑卻傳杯手。君知否?亂鴉啼后,歸興濃于酒。
一春略無十日晴,處處浮云將雨行。 野田春水碧于鏡,人影渡傍鷗不驚。 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茅茨煙暝客衣濕,破夢午雞啼一聲。
燕子將雛語夏深,綠槐庭院不多陰。 西窗一雨無人見,展盡芭蕉數尺心。
雙鷺能忙翻白雪,平疇許遠漲青波。 鉤簾百頃風煙上,臥看青云載雨過。
當時踏月此長亭,鬢似河堤柳色青。 今日重來堤樹老,一簪華發戴寒星。
玉肌香襯冰絲縠??e絲冰襯香肌玉。纖指拂眉尖。尖眉拂指纖。巧裁羅襪小。小襪羅裁巧。移步看塵飛。飛塵看步移。
黃金柳嫩搖絲軟。永日堂堂掩。卷簾飛燕未歸來。客去醉眠欹枕、殢殘杯。眉山淺拂青螺黛。整整垂雙帶。水沈香熨窄衫輕?,撚癖滔毫?、眼波橫。
獸噴香縷飛長晝。晝長飛縷香噴獸。迎日喜葵傾。傾葵喜日迎。卷簾雙舞燕。燕舞雙簾卷。清簟枕釵橫。橫釵枕簟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