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呂仙臺
洞庭秋正滿,乘興一登臺。
萬頃浮天出,孤峰擁日來。
湖山誰作主,憂樂世需才。
且縱登高目,臨風共舉杯。
洞庭秋正滿,乘興一登臺。
萬頃浮天出,孤峰擁日來。
湖山誰作主,憂樂世需才。
且縱登高目,臨風共舉杯。
洞庭湖的秋色正濃,我乘興登上呂仙臺。浩渺湖水仿佛從天邊涌出,孤立山峰好似擁著太陽而來。湖光山色誰來主宰,世間的憂樂需要賢才。暫且放開登高遠眺的目光,迎著秋風一起舉杯。
九日:指農歷九月初九重陽節。
呂仙臺:可能是一處位于洞庭湖附近的高臺。
滿:指秋色濃郁。
萬頃:形容湖水面積廣闊。
孤峰:孤立的山峰。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不詳,但從重陽節登高以及詩中對賢才的感慨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在洞庭湖附近,在佳節之際,面對湖光山色,有感于社會現狀而作,期望世間能有賢才來擔當憂樂之責。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情,通過描繪洞庭湖秋景,表達對賢才的渴望。其特點是景色描寫雄渾壯闊,情感表達積極向上。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開闊的視野和胸懷。
檐前凍雨,滴看花心眼。卻裹重衾任疏懶。漸朦朧夢里,海角天涯,還又是、云水煙蕪歷亂。闌邊紅已濕,強起沖寒,竹笠芒鞋白沙軟。只怕故園春,到鵑啼,便芳事、都無可戀。莫重提、舊約與新盟,料各自沈吟,也能消遣。
尚書誰特筆,忠冠烈皇朝。我有春秋志,公為列傳標。削心遺令子,披發逐神堯。討賊文章在,書生未寂寥。
鶴樓試望晴霞斷,鸚渚行吟綠蕙春。
昨日涼云絳色微,朝來南鳥北籠飛。一丸自弄玄黃劇,百線爭穿傀儡機。小劫鰲蹄撐略住,大人龍伯負將歸。何年姤復鞭為馬,數盡河沙未放鞿。
能使新聲入舊詞,秋風江上夕陽時。曉來定有花含淚,莫向尊前唱柳枝。
喚爾作頑石,旁觀為不甘。軒渠忘語默,匍匐學槃談。人事有雕琢,童心無二三。百城煙水外,相望在同參。
滿園花發白于梅,又與紅桃并候開。可口直須成實后,莫將苦種路旁栽。小小瓊英舒嫩白,未饒深紫與輕紅。無言路側誰知味,惟有尋芳蝶與蜂。
結發事君子,止愿同餔糜。丈夫志萬里,一別幾經時。山川修以阻,會面安可知。婦姑相對守,菽水甘如飴。多謝鄰家婦,測我心所私。堪恨里中少,謂我心可移。妾心諒匪石,一死安足辭。舍生以明志,千載令人悲。
涼飔漠漠上層臺,四野風煙望轉開。碣石浮云從海斷,雪山晴色過關來。病思鄉土依僧舍,老向朝廷論將才。十二碧闌俱倚遍,肯將搖落負深杯。
把酒欲為別,登樓望大荒。山城秋色早,海戍暮云黃。匹馬投孤驛,長途歷曉霜。幾回風雨夜,屈指到衡陽。
天下兵常斗,山中客未歸。塞鴻南度早,星使北來稀。草草年光度,悠悠世態非。自悲同社燕,幾處傍人飛。
年來百事廢,漸與世情疏。案上一杯酒,床頭幾冊書。春風疑混沌,水月似空虛。頃刻翻晴晦,吾心淡久如。
水旱年年費請求,仰勤湯禱與堯疇。何時三十六雨足,當寧免懷云漢憂。
綿蠻黃鳥,止于丘阿。道之云遠,我勞如何。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后車,謂之載之。綿蠻黃鳥,止于丘隅。豈敢憚行,畏不能趨。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后車,謂之載之。綿蠻黃鳥,止于丘側。豈敢憚行,畏不能極。飲之食之,教之誨之。命彼后車,謂之載之。
雨后微風不度池,柳條猶拂鏡中絲。憑闌只與禽魚共,水底月明方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