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頭遇翟梧臺丈
晴江凈不流,白石竹林幽。
纜短隨陰系,鷗輕逐水浮。
逢迎值林叟,雞黍晚歡留。
相送柴門外,娟娟山月秋。
晴江凈不流,白石竹林幽。
纜短隨陰系,鷗輕逐水浮。
逢迎值林叟,雞黍晚歡留。
相送柴門外,娟娟山月秋。
晴朗的江水平靜得仿佛停止了流動,白色的巖石在竹林中顯得幽深靜謐。船纜較短,隨著樹蔭系在岸邊,鷗鳥輕盈地追逐著水流漂浮。途中遇到了林中的翟梧臺老者,他用農家的雞黍飯菜熱情挽留,共敘歡情直到傍晚。告別時送我到柴門外,只見秀美的山月映照著秋夜。
博頭:地名,具體位置待考,當為詩人途經之地。
翟梧臺丈:對翟姓(名梧臺)長輩的尊稱,丈,對老年男子的敬稱。
凈不流:指江水清澈平靜,似無流動。
陰:樹蔭。
值:遇到。
雞黍:指農家簡單的飯食,用《論語》“殺雞為黍而食之”典故,代指熱情招待。
娟娟:形容月亮美好、柔美的樣子。
此詩當為詩人游歷途中經博頭時所作。翟梧臺或為當地隱者,詩人與之處遇,受其農家款待,臨別見山月秋夜,因景生情,寫下此詩記錄這一段閑適溫馨的相遇。具體創作時間及背景細節因史料未載,暫不可考,但從詩中“晚歡留”“山月秋”可推知為秋季傍晚時分。
全詩圍繞“遇”展開,由江景入,至遇人、留宴、送別,脈絡清晰。通過自然之景與人間情的結合,展現田園生活的恬淡與友人相交的真誠,語言清新,畫面感強,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園題材佳作。
大江東去,長安西去,為功名走遍天涯路。厭舟車,喜琴書,早星星鬢影瓜田暮。心待足時名便足。高,高處苦;低,低處苦。
屈指數春來,彈指驚春去。蛛絲網落花,也要留春住。幾日喜春晴,幾夜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題滿傷春句。 春若有情應解語,問著無憑據。江東日暮云,渭北春天樹,不知那答兒是春住處?
愁與西風應有約,年年同赴清秋。舊游簾幕記揚州。一燈人著夢,雙燕月當樓。 羅帶鴛鴦塵暗澹,更須整頓風流。天涯萬一見溫柔。瘦應因此瘦,羞亦為郎羞。
疏林紅葉,芙蓉將謝,天然妝點秋屏列。斷霞遮,夕陽斜,山腰閃出閑亭榭。分付畫船且慢者。歌,休唱徹;詩,乘興寫。
過春社了,度簾幕中間,去年塵冷。差池欲住,試入舊巢相并。還相雕梁藻井。又軟語、商量不定。飄然快拂花梢,翠尾分開紅影。 芳徑。芹泥雨潤。愛貼地爭飛,競夸輕俊。紅樓歸晚,看足柳昏花暝。應自棲香正穩。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損翠黛雙蛾,日日畫闌獨憑。
有意送春歸,無計留春住。明年又著來,何似休歸去。桃花也解愁,點點飄紅玉。目斷楚天遙,不見春歸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陽山外山,春水渡傍渡,不知那答兒是春住處?
做冷欺花,將煙困柳,千里偷催春暮。盡日冥迷,愁里欲飛還住。驚粉重、蝶宿西園,喜泥潤、燕歸南浦。最妨它、佳約風流,鈿車不到杜陵路。 沉沉江上望極,還被春潮晚急,難尋官渡。隱約遙峰,和淚謝娘眉嫵。臨斷岸、新綠生時,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功名萬里忙如燕,斯文一脈微如線。光陰寸隙流如電,風霜兩鬢白如練。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
柳鎖鶯魂,花翻蝶夢,自知愁染潘郎。輕衫未攬,猶將淚點偷藏。念前事,怯流光,早春窺、酥雨池塘。向消凝里,梅開半面,情滿徐妝。 風絲一寸柔腸,曾在歌邊惹恨,燭底縈香。芳機瑞錦,如何未織鴛鴦。人扶醉,月依墻,是當初、誰敢疏狂!把閑言語,花房夜久,各自思量。
天仙碧玉瓊瑤,點點揚花,片片鵝毛。訪戴歸來,尋梅懶去,獨釣無聊。 一個飲羊羔紅爐暖閣,一個凍騎驢野店溪橋,你自評跋,那個清高,那個粗豪?
巧沁蘭心,偷黏草甲,東風欲障新暖。謾凝碧瓦難留,信知暮寒輕淺。行天入鏡,做弄出、輕松纖軟。料故園、不卷重簾,誤了乍來雙燕。 青未了、柳回白眼。紅欲斷、杏開素面。舊游憶著山陰,厚盟遂妨上苑。寒爐重暖,便放慢春衫針線。恐鳳靴,挑菜歸來,萬一灞橋相見。
興為催租敗,歡因送酒來。酒酣時詩興依然在。黃花又開,朱顏未衰,正好忘懷。管甚有監州,不可無螃蟹。
煙光搖縹瓦,望晴檐多風,柳花如灑。錦瑟橫床,想淚痕塵影,鳳弦常下。倦出犀帷,頻夢見、王孫驕馬。諱道相思,偷理綃裙,自驚腰衩。 惆悵南樓遙夜,記翠箔張燈,枕肩歌罷。又入銅駝,遍舊家門巷,首詢聲價。可惜東風,將恨與、閑花俱謝。記取崔徽模樣,歸來暗寫。
山光如淀,湖光如練,一步一個生綃面。叩逋仙,訪坡仙, 揀西湖好處都游遍,管甚月明歸路遠。船,休放轉;杯,休放淺。
搭柳欄干倚佇頻,杏簾胡蝶繡床春。十年花骨東風淚,幾點螺香素壁塵。 簫外月,夢中云,秦樓楚殿可憐身。新愁換盡風流性,偏恨鴛鴦不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