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林二首
廬山山里石頭路,
我自舍車便杖藜。
西林云物古時塔,
東林秋聲堂下溪。
遠公與客亦從容,
未至當(dāng)年似懶慵。
送過虎溪元不惡,
不妨門外聽松風(fēng)。
廬山山里石頭路,
我自舍車便杖藜。
西林云物古時塔,
東林秋聲堂下溪。
遠公與客亦從容,
未至當(dāng)年似懶慵。
送過虎溪元不惡,
不妨門外聽松風(fēng)。
廬山的山間是石頭鋪就的小路,我舍棄車輛,拄著藜杖前行。西林寺的云霧繚繞著古老的佛塔,東林寺秋意中,堂下溪水潺潺作響。當(dāng)年遠公與來客相處也這般從容,不像如今顯得有些懶散倦怠。送客人過了虎溪原本也無妨,不妨在寺門外靜聽松風(fēng)陣陣。
杖藜:用藜莖做的手杖,代指拄杖行走。
云物:云霧景象,此處指西林寺周圍的自然景色。
遠公:東晉高僧慧遠,居廬山東林寺,為凈土宗初祖。
虎溪:東林寺前小溪,傳說慧遠送客不過此溪,過則虎鳴警示,故有“虎溪三笑”典故。
元不惡:原本不壞、不錯,“元”通“原”。
此詩應(yīng)為詩人游覽廬山東西林寺時所作。東西林寺為東晉名剎,東林寺因慧遠高僧聞名,西林寺則以古塔著稱。詩人通過實地探訪,結(jié)合歷史典故,抒發(fā)對山寺風(fēng)光與人文底蘊的感慨。
詩中描繪廬山東西林寺的自然景色與歷史遺跡,借“遠公”“虎溪”等典故,展現(xiàn)山林的清幽與古剎的厚重,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文交融之景的喜愛及閑適心境。
目擊何人妙得知,謾攜斧子住巖隈。
銜花無復(fù)鳥興供,運木有時神倒栽。
丈室每思云外去,沱山長記雨中來。
憑師更展慈悲力,早使回頭一笑開。
燔肉茍不至,何暇稅冕行。
一日廢禮經(jīng),不如無此生。
相鼠知拱手,寒暑不變更。
威儀特文具,衽席為亂萌。
蔑知圣人意,但以口舌爭。
如彼為肉者,死即五鼎烹。
俗狀塵容欲養(yǎng)成,猶慚岫幌不吾扃。
任慵讀律知難入,忍睡看山輙暫醒。
蘭茁有時應(yīng)吐秀,茗根無味強通靈。
朝霞夕菊全堪飽,肯紿侏儒學(xué)歲星。
虛名畢竟耳邊風(fēng),夢入巢由事一空。
貧窶未能防鬼笑,悲哀端更遇途窮。
胡沙十月驚弦鴈,水國三年食蓼蟲。
得似此身無好味,病余明日即衰翁。
云岫庵頭掛缽囊,旃檀一瓣自馨香。
建隆消息天然別,妙總流通筆放光。
南嶺梅花空自得,西湖漚鳥宛相望。
師如水浄吾如月,照入清泠知有方。
登臨蕭寺幾回頭,石怪林深山自秋。
地布黃金長照日,泉溜碧玉暗通溝。
浚穿地脈疑無底,靜嚙崖根更不流。
多謝老僧勤供佛,井華曉汲注瓷甌。
電轉(zhuǎn)雙旌雨結(jié)愁,水流行色過芳洲。
賸風(fēng)殘月誰交取,別酒離歌且駐留。
千里溪山記詩伯,一年鶯燕識遨頭。
朝天不作含香伴,為想林間春意幽。
矍鑠從戎恃骨彊,舊衣襃愽詎堪裝。
歲云暮矣家安在,月出皎兮山更長。
錐子禿毛窮有分,碑顏沒字老何妨。
憑君為護癡兒女,白首相期樂未央。
新雨初平萬頃波,移家歸去舊煙蘿。
三年鄰里定相笑,八斗才名豈是多。
地近聊為分袂別,酒醺閑作扣舷歌。
晚投方丈雖岑寂,客喜談玄自見過。
落落湖邊松,瀏瀏松下風(fēng)。
泠然入君懷,蕭颯詩脾中。
清露瀉筆端,一掃浮埃空。
以遺愚參軍,僅免按劍兇。
三年耳目昏,此語豈易逢。
亦豈務(wù)炳烺,邂逅乃自工。
歸囊一錢盡,足用仍三冬。
他年太羮熟,寧俟鹽酪供。
太平樂事及黎元,桂月蘭燈照有年。
景焰煌煌浮魏闕,清光穆穆抱堯天。
皇明??遠輝星斗,睿唱宣和勝管弦。
十二明珠供照乘,夜光飛出九重淵。
當(dāng)關(guān)無復(fù)守門催,欲曉雞聲喚起來。
一炷壽香瞻白發(fā),三杯賀酒寫紅灰。
看棚尚倚天街柳,恩信先通桂嶺梅。
但喜奉身歸膝下,自余皆是魯禽杯。
東國論交處,于今馬鬛歸。
江山愁欲變,冠劍歘成非。
事業(yè)知誰睹,聲名只自飛。
蒼蒼不容問,落日掩晴暉。
紫騮搖玉東城東,綠睂少年雙頰紅。
掃塵先過風(fēng)騷客,豪氣幾吞云夢澤。
新詩一夜急春風(fēng),飄落櫻桃點窗白。
青煙晝覆琉璃罇,何時投袂歌王孫。
歸去來,黃陵老鴉啼日昏。
舞鸞雛鵠已先飛,曾倚西山泣晚暉。
老去兒孫雄北阮,古來門戶占烏衣。
蕭蕭華髪猶供祭,歷歷清談又解圍。
洞口仙人招白鶴,玉翰何日與云歸。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luò)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如有侵犯了你的權(quán)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guān)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dān)法律上的任何義務(wù)或責(zé)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