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成
拋卻滄江事遠游,獨攜弓劍上邊頭。群胡忽遁陰山北,欲渡河冰不自由。
少年鞍馬疾如飛,賣盡儒衣買戰衣。老去不知筋力減,夜闌猶夢解重圍。
拋卻滄江事遠游,獨攜弓劍上邊頭。群胡忽遁陰山北,欲渡河冰不自由。
少年鞍馬疾如飛,賣盡儒衣買戰衣。老去不知筋力減,夜闌猶夢解重圍。
拋卻了江湖隱居的生活去遠方游歷,獨自攜帶弓劍奔赴邊疆。胡人忽然逃到陰山以北,想要渡河卻被冰封阻擋無法自由前行。少年時騎馬疾馳快如飛,賣掉讀書人的衣物換作戰袍。年紀老邁不知體力已減,深夜里仍夢見自己突破重重包圍。
滄江事:指隱居江湖的生活。滄江,泛指江水。
邊頭:邊疆,邊境地區。
群胡: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此指侵擾邊疆的敵人。
陰山:山脈名,位于今內蒙古境內,古代為北方邊塞重要屏障。
鞍馬:騎馬,代指軍旅生活。
儒衣:讀書人的服飾,代指文人生涯。
夜闌:夜深,夜將盡。
解重圍:突破重重包圍。
此詩當為詩人晚年所作。其早年或曾投身邊疆軍旅,親歷抗敵生涯,后歸居或輾轉他處。詩中通過對少年從戎與暮年夢戰的描寫,反映了詩人一生心系邊疆、壯志未泯的人生軌跡,暗含對歲月流逝而壯志難酬的感慨。
全詩以“遠游邊頭—少年從戎—暮年夢戰”為脈絡,通過今昔對比,刻畫了一位畢生心系家國的老戰士形象,展現了強烈的報國熱忱與不屈的精神意志,語言簡練而情感深摯。
蜀道古來難。數日驅馳興已闌。石棧天梯三百尺,危欄。應被傍人畫里看。兩握不曾乾。俯瞰飛流過石灘。到晚才知身是我,平安。孤館青燈夜更寒。十月出秦關。竟日悠悠杳靄間。直到蠶魚開國地,躋攀。行盡千山復萬山。歸轡動歡顏。江路梅花笑往還。稚子候門何日到,癡頑。好把虛名付等閒。
我心鎖在空心域,充斥漠然之氣息。荒寂古聲嗚咽時,借君塤夢隨風憶。
一鞭羸馬渡天山,偶到云川暫解鞍。獨守空房方丈穩,更無薄酒一杯殘。詩書半蠹絕來客,釜甑生塵笑冷官。賴有覺非憐野拙,長須為我饋盤餐。
往日當前自惜,回風幾度堪悲。江南極目千里,海上移情一時。
群賢際昌運,袞袞乘風云。先人獨何事,超然離人群。鷸以翠而斃,膏以明自焚。偉哉桑榆翁,東籬醉斜曛。
躑躅江邊水沒橋,沿溪貪賞不辭遙。獨憐歸馬無鞭策,未忍臨風折柳條。
春林漠漠草芊芊,繞膝板輿近幾年。為母以慈能腹眾,居官無礙類逃禪。遍沾醲味鄉人酒,平挹虛懷弟子員。已覺自公多暇日,舞衣新試錦文鮮。
天風吹古秋,獨立殿寒馥。我父昔愛之,終身不忘菊。受命太極前,立身晚秋后。一朝揚清香,名動天下口。日月雖云逝,山中秋自香。平生抱正色,誰怕夜來霜。三徑今非昔,多愁老此身。誰知陶靖節,只是晉朝人。
大海一浮漚,世界一微塵。何異六合間,置此七尺身。百年若一夢,戀戀此六親。正如逆旅中,殷勤會四鄰。離合難為常,匪夕唯伊晨。愚者勿復道,嗟彼英雄人。
吾園卻與劫相遭,每到花時入夢遙。山近腥風來虎穴,夜分木魅出梟巢。人間何世驚秦火,滄海橫流讀楚騷。可笑蘭成賦哀怨,悲秋畏日總徒勞。
一雨洗空閣,象緯迫人清。披襟臺上,坐看北斗正旋衡。知是南宮列宿,初出極星未遠,龍角正分明。河漢馀千里,風露已三更。坐未久,書帙散,酒壺傾。涼生殿閣,冷然邀我御風行。擬欲乘槎一問,但得天孫領略,安用訪君平。莫笑儒生事,造化掌中生。
綠樹村邊茆舍,暮云江上漁舟。白發青山歸去,玉堂金馬悠悠。
前輩凋零盡,南陽有古阡。詩應傳四海,酒不到重泉。槐國真成夢,桃源亦是仙。松根一匊淚,慘淡墮風煙。
太官飽食厭膻腥,卻喜沙陽有竹萌。山蕨邇來尤脆美,一杯聊試煮坡羹。
進艇晨煙碧,回槔晚日黃。宿禽喧亂葦,饑獺竄空梁。放浪形骸得,牽纏世路忙。要君待明月,此水是滄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