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僧自峽中來持黃黔州手制茶兼能道其動靜與潘豳老賦二首 其一
未聞東觀奏書成,
俄見西南萬里行。
從坐何關李都尉,
補亡猶待褚先生。
心懸黃犬沈來耗,
耳慣青駒祗舊鳴。
時節私庭差自慰,
鳳將雛去雁隨兄。
未聞東觀奏書成,
俄見西南萬里行。
從坐何關李都尉,
補亡猶待褚先生。
心懸黃犬沈來耗,
耳慣青駒祗舊鳴。
時節私庭差自慰,
鳳將雛去雁隨兄。
還未聽說在東觀完成奏書,轉眼間已見你向西南萬里遠行。受牽連一事與李都尉有何相干?補寫缺失仍需等待褚先生。心中牽掛如李斯牽黃犬般的舊愿,久無音信;耳邊還習慣著青駒舊日的嘶鳴。時節到了家中稍感安慰,如同鳳凰帶著雛鳥離開,大雁跟隨兄長飛行。
東觀:漢代宮中藏書、著述之處,此處借指朝廷修書機構。
李都尉:或指漢代李陵(李廣之孫),此處用典喻受牽連之人。
褚先生:指漢代史學家褚少孫,曾補《史記》,此處喻補寫缺漏之人。
黃犬:典出李斯臨刑前“牽黃犬逐狡兔”之嘆,喻對故園或尋常生活的牽掛。
青駒:青色馬,或指黃黔州(黃庭堅)舊日坐騎。
鳳將雛:樂府曲名,此處喻家人相伴;雁隨兄:雁群飛行有序,喻兄弟相隨。
此詩或作于黃庭堅貶謫黔州(今重慶彭水)期間。有僧人從三峽來,攜帶黃庭堅親手制作的茶,并講述其近況,作者與潘大臨(豳老)因此賦詩二首,此為其一,記錄對友人的關切。
詩借僧人帶來的消息,以典故與日常意象交織,既寫對黃庭堅貶謫遠行的牽掛,亦含得知其近況后的慰藉,情感真摯,用典精當,是宋代文人酬贈詩中含蓄傳情的典型。
一氈元不薄,秋去苦炎蒸。蛤月宛相照,鵬風還可乘。問奇知鳥跡,散帙到魚鐙。何待稽淳古,斯人尚結繩。
射覆懸知與易通,可應神妙在蓍筒。天家亦有防閑術,不認龍蛇認守宮。
我亦莫哀君莫驕,紅塵同命例同袍。不仁天地眈眈在,飧罷太牢仍少牢。
濃黛消香澹兩蛾,花陰試步學凌波。專房自得傾城色,不怕涼風到扇羅。
秋浸具區天地寒,老崖垂腳怒龍蟠。仙人夜半騎龍去,木客潛窺古灶丹。
五風十雨亦為褒,薄夜焚香沾御袍。當知雨亦愁抽稅,笑語江南申漸高。
涼風發秋夕,落木振疏陰。相思在咫尺,兩契同一心。徽弦不下指,寧我有遺音。梧桐生下澤,幾時成鳳林。
名山自昔伏龍岡,勝地今為臥鹿場。無復仙人飛羽駕,還聞學士結茆堂。晴嵐蔽日云當戶,陰瀑冷風雪滿床。已喜閒居親紫蓋,不妨幽夢隔奎章。
山人住蓬萊,瑤草俯堪拾。茹之可長生,紅腴好顏色。一朝駕蒼螭,凌云朝紫極。天門笑相遇,已注真仙籍。別我下江東,何以慰相憶。囊中九轉丹,還應乞馀粒。
階庭木葉下,是妾搗衣時。秋風度紈素,蕭瑟不勝悲。淚垂雙杵落,魂向百城馳。妾意千重轉,君心恐未知。
曾聞郁林石,萬里過東吳。偶托循良傳,千年入畫圖。
謝公才業自超群,誤長清談助世紛。秦晉區區等亡國,可能王衍勝商君。
白浪搖空天四圍,胸中五獄一塵微。紛紛無限悲歡夢,都付東流化沫飛。
蘆荻中間一港深,蔞蒿如柱不成簪。正愁半日無村落,遠有人家在樹林。
老來無復念專房,凈掃蛾眉只素妝。提甕未能忘出汲,抱衾空自熱中腸。守宮分在寧隨例,團扇恩深不怯藏。一點貞心祗如水,詎妨人世幾炎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