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褚太守祿觀稼圖
北港地肥沃,種植恒不時。四月刈新谷,六月開新菑。十月收大冬,洵有不斂穧。罔知三年畜,轉販成漏卮。
番兒學唐人,亦解把鋤犁。時清風日好,雞犬皆嬉嬉。檳榔簇鳳尾,猱采同兒戲。彎弓射生手,徒充他人饑。
褚侯河南后,跨海效一麾。動念仁民術,寫出豳風詩。美哉二千石,愿更進微規(guī)。
武侯治蜀嚴,寬猛常相持。既庶何以教,阿誰是良師。逋逃何以絕,窮黎何以肥。
至治順大化,貴與羲皇期。何時道德同,四海仰風儀。
北港地肥沃,種植恒不時。四月刈新谷,六月開新菑。十月收大冬,洵有不斂穧。罔知三年畜,轉販成漏卮。
番兒學唐人,亦解把鋤犁。時清風日好,雞犬皆嬉嬉。檳榔簇鳳尾,猱采同兒戲。彎弓射生手,徒充他人饑。
褚侯河南后,跨海效一麾。動念仁民術,寫出豳風詩。美哉二千石,愿更進微規(guī)。
武侯治蜀嚴,寬猛常相持。既庶何以教,阿誰是良師。逋逃何以絕,窮黎何以肥。
至治順大化,貴與羲皇期。何時道德同,四海仰風儀。
北港土地肥沃,種植常常不受時令限制。四月就能收割新谷,六月開墾新的田地。十月收獲大冬作物,確實有不少收成卻不懂得儲存。不懂得儲備三年的糧食,轉去販賣導致財富外流。番族孩子學習漢人,也會拿起鋤頭耕地。此時清風拂面、天氣晴好,雞犬都自在嬉戲。檳榔樹像鳳尾一樣簇擁生長,人們采摘檳榔如同兒戲。那些善用弓箭打獵的人,打來的獵物卻只能讓別人飽腹。褚太守是河南人的后裔,跨海來此任職。他心懷仁愛百姓的想法,畫出了如《豳風》般描繪民生的畫卷。太守您真了不起,希望能再聽聽我的一點建議。諸葛亮治理蜀地很嚴格,寬和猛的手段相互配合。人口多了該如何教化,誰才是好的老師呢?怎樣杜絕人口逃亡,怎樣讓窮苦百姓富裕起來呢?最好的治理是順應自然變化,貴在能達到上古伏羲時代的太平。什么時候能讓道德統一,讓四海百姓都敬仰您的風范。
刈:收割。
菑:開墾一年的田地。
斂穧:收割、積聚谷物。
漏卮:有漏洞的酒器,比喻財富外流。
猱采:像猴子一樣采摘。
二千石:漢代郡守俸祿為二千石,后世常以此稱郡守。
微規(guī):微小的規(guī)諫、建議。
武侯:指諸葛亮,他被封為武鄉(xiāng)侯。
逋逃:逃亡的人。
羲皇:指伏羲氏,古人認為他所處時代是太平盛世。
此詩創(chuàng)作背景可能是當時作者看到北港地區(qū)的農業(yè)生產和社會狀況,恰逢褚太守繪制觀稼圖關注民生。作者有感于當地百姓的生活和社會治理問題,寫下此詩對太守進行贊揚并提出建議。
這首詩主旨在于關注民生和社會治理。它生動描繪了北港的農業(yè)和生活景象,贊揚了褚太守的仁愛之心,同時對社會治理提出思考和建議。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對社會問題的關切。
鄉(xiāng)關暮眺,水色橫流,迷茫都失歸艇。朔風卷地號榛莽,攪墜葉驚沙,飄搖不定。似少年、國士貞心,中夜悲來夢醒。怎消領。舊佩蘭凋,閒簾月墮,一襟香倩誰證。好花從不開籬下,況萬古層樓,已非人境。且莫教、翠燭相憐,熱淚一時易冷。
人生會合少知音,一榻高懸肯重尋。后日相逢應老大,何時一笑共登臨。三年京國塵埃夢,千里故人離別心。想見詩來愁擘紙,倚欄清快北風襟。
怪極生真想,饑兇禱請勤。半身鱗甲具,一勺渺瀰分。應谷聲如鬼,飛空石礙云。精誠隨寓在,亦以感通聞。
半依籬腳半依城,多傍梅邊水際亭。最是晚晴斜照里,黃金日射萬銀星。
山川雪模糊,明視明如月。高秋夜氣清,猶懷廣寒闕。
澗道青松百尺懸,琴尊已在楚云邊。飛鳧倏化仙郎舄,鼓瑟猶傳帝子篇。三峽魚龍喧落日,九成臺殿臥江煙。亦知猿鶴窺人得,不共桃花住歲年。
輔人無茍,扶人無咎。
黃屋辭仙闕,玄門向北開。驅雞何處去,跨鶴幾時來。殘雪窺丹井,清霜肅古臺。寒煙紆縹緲,一望一徘徊。
咄咄肩輿小北城,雨馀山色眼俱明。山眉似為先生展,故遣寒花一路迎。
青瑣班朝日,黃門刻漏時。有懷心獨切,封事夜何其。興禮辭劉向,掄才補望之。圣恩原不淺,出處未堪疑。
高郵湖水清且幽,高郵女兒能蕩舟。十八梳妝好高髻,二十嫁夫長遠游。青菱鏡破寶釵折,翡翠衾寒疊香雪。芳草王孫去不歸,蟪蛄啼處秦樓月。樓前楊柳飛絮多,門外蛛絲成網羅。高郵湖水增夕波,高郵女兒將奈何。
南園霜月夜深明,感舊長廊每獨行。遺址已荒三百載,朗吟空憶五先生。從來離亂難棲托,賴有詩歌慰性情。惆悵昔年同此日,幾回興廢暮潮平。
大地一孤僧,僧孤卻有朋。雨師供茗椀,風伯致薪蒸。細語蟲相答,求聲鳥所能。未應嫌揀擇,褦襶是蒼蠅。
金骨不須變,玉顏應自酡。亂離聞道早,貧賤著書多。今我不為樂,他人亦已歌。大招君莫放,來往任風波。
翟公方得意,結客何紛紛。冠蓋填巷中,一一皆青云。芳蘭雖被鋤,未嘗易清芬。胡為平生交,落落不相聞。門外寡轍跡,暮雀空成群。昔亦一翟公,今亦一翟公。世情如浮云,朝異夕不同。路傍桃與李,芳菲競春風。不如南山柏,青青歲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