薯米
番薯當米度年華,鼓腹安閒海外家。
義士不須勞指囷,將軍何事慨量沙。
笑殊香粳供天府,喜并山芋喚地瓜。
一自島隅分種后,風流隨處詠桃花。
番薯當米度年華,鼓腹安閒海外家。
義士不須勞指囷,將軍何事慨量沙。
笑殊香粳供天府,喜并山芋喚地瓜。
一自島隅分種后,風流隨處詠桃花。
用番薯當作米來度過歲月,在海外家中吃飽肚子悠閑度日。忠義之士不必辛苦地打開糧倉接濟,將軍也不用為缺糧而發愁假裝量沙。可笑那香粳專供朝廷,可喜的是番薯和山芋一樣被叫做地瓜。自從在海島一隅開始種植番薯后,到處都能像桃花源般自在美好,人們也能隨時詠唱著美好生活。
鼓腹:吃飽肚子。
指囷:打開糧倉接濟他人。
慨量沙:南朝宋檀道濟與北魏作戰,軍糧將盡,他命人用沙子當作糧食計量,以迷惑敵人。
香粳:香稻,這里指供朝廷的優質糧食。
島隅:海島的一角。
可能創作于番薯傳入并廣泛種植后,當時在海外一些地方,番薯成為百姓重要的食物來源,解決了糧食問題,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贊美番薯對百姓生活的貢獻,突出其能讓百姓安穩度日。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它反映了當時番薯種植對社會生活的影響。
古之飲酒人,陶公與阮公。一觴一詠安足道,高天萬里嗟冥鴻。
方其未醉時,五岳橫心胸。酒杯瀉作大海水,白日倒落滄溟東。
鮑生能飲不數斗,醺然顏色如花紅。開口慷慨天下事,走馬來自燕昭宮。
與予論交有世好,披圖使我題其中。
吁嗟乎,天地變化閉塞將復開,如君磊落跅弛真奇才。
把酒獨醉胡為哉,急理健翮排九垓。
燕頷書生空愿酒泉郡,青蓮居士但筑糟丘臺。
君不見沛公王業基,四百壯士鴻門酒一杯。
四明南下水悠悠,三月龍江送去舟。
折柳獨憐今日別,看花重憶少年游。
病身自笑維摩詰,圖象寧煩顧虎頭。
應念皇都桑梓地,故鄉那復戀并州。
良夜靜,碧天空。
悄地花陰下繡櫳。
一念不生塵意絕,數聲敲徹月明中。
誰向風前吹竹簫,簫聲嗚咽還飄搖。
我從南武過湖口,肖我離思為寫描。
晚來湖畔行人少,惟有湖邊雙白鳥。
簫聲漸遠風篁來,篁雜水聲鳴未了。
湖邊隱者誰家宅,門對澄湖映寒碧。
水竹之間客卜居,征人愿此開荊柵。
老去真成病不禁,
炎蒸三日瘧如侵。
江山舊識思新面,
佳處真成略枕衾。
長白山頭水倒流,冥冥王氣已全收。
虞賓幸免遭銜璧,周主猶聞擁綴旒。
落日昆池灰早死,秋風故國發長留。
東華門外垂楊老,忽見龍旗在上頭。
謝客江湖已十秋,浮云華發共悠悠。
聞君忽憶陽春調,濁酒還開白雪樓。
吳觀峰高練影長,使君千騎下東方。
故人不惜中原色,借爾登臨望故鄉。
東君愛惜與先春,
草澤無人處也新。
委囑露華并細雨,
莫教遲日惹風塵。
斜照明明射竹籬,桑陰翳翳麥蛾飛。蕭條一徑無來轍,時見羸牛引犢歸。
曲渚回塘孰與期,杖藜終日自忘歸。隔林彷佛聞機杼,應有人家在翠微。
云峰缺處支筇立,溪溜聲中弄扇行。習習南風吹百草,幽香知有蕙蘭生。
新年老態復何如,眸眊身閑不曳裾。
糊口幸饒數瓶粟,添丁喜獲五明珠。
尊開有客問奇字,酒罷呼兒讀古書。
環薦辛盤喧賀歲,孫曾繞膝老眉舒。
枝條相軋碧云濃,
襯出驪珠落照中。
未說甘香消酷熱,
且看纖手擘輕紅。
人知公惠在巴東,
不識三朝社稷功。
平日孤舟已何處,
江亭依舊傍秋風。
問西湖、湖山信美,此中誰是和靖。梅花眷屬千年夢,處士家風棲冷。空念省。薦一匊寒泉,從剔荒碑認。煙鋤雨艇。更帶月移根,依巖卜筑,料理到香影。
丹青事,一例滄桑無定。吟魂花下驚醒。翻新祠宇成唐突,何處巢居堪證。高閣憑。便譜出、玉龍哀曲無人聽。橫峰側嶺。剩紅萼無言,縞衣飛下,清唳遠相應。
月逢十課不知忙,
風雨難聯兄弟床。
心惻愚夫賣文字,
寒天殘漏作羹湯。
醫閭終古望崔嵬,
靈淑應鐘卓越才。
清唳有聲霄漢上,
如聞華表鶴歸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