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歸護國寺
天臺多勝概,落日亂山青。
不似三峰好,樓臺入翠屏。
天臺多勝概,落日亂山青。
不似三峰好,樓臺入翠屏。
天臺山有很多優美的景致,落日映照下群山一片青蔥。但它不如三峰美好,那里的樓臺仿佛嵌入翠綠的屏風之中。
勝概:優美的景色。
三峰:這里指護國寺所在之地的三峰。
翠屏:像屏風一樣翠綠的山巒。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推測詩人在送僧人回護國寺時,有感于沿途及護國寺周邊的景色而創作此詩。可能當時社會相對安定,詩人有閑情欣賞自然美景。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護國寺所在三峰的景色。其特點是對比鮮明,畫面感強。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美的敏銳感知和獨特表達。
經年牽夢斜街寺,今日安冥霅上山。異路憑棺重此別,危時歸骨抵生還。差強宗武諸郎在,相送山陽幾輩孱。我有千哀馀一涕,松庭何日更追攀。
臺中樹,枝上烏無數。當年元只為公來,今日從公卻飛去。趙北際,燕南垂。道傍綠樹多好枝,公之所憩烏所依。公毋亟行烏勿飛,問公此去何時歸。上林春深樹如織,公歸但聽烏消息。
洪崖先生住何許,支離擁腫之為伍。蕭然行李偶出市,束書瓢劍略可數。自謂生在三皇前,野鹿標枝何太古。當時但以結繩治,書中正復作何語。輿馬絡頭亦復來,雪精胡為縶紲具。只呼張老無不可,面謾三郎直戲侮。承平無事相娛嬉,力追遐風來湛露。一朝恍惚思草昧,此意似已厭繁膴。千村萬落荊杞生,宛是洪荒一風土。袖中紙驢不吃草,拍手還向洪崖去。
范侯渥洼種,出水已權奇。失身肉馬群,俯首枯豆萁。
五窮韓愈煩驅逐,一室陳蕃倦掃除。我有塤篪舊詩集,當令阿買為君書。
隔江招手見高亭,來謁嵩溪聽水聲。縱是遠公今不出,也須強起送淵明。
幽渚蜻迷,閒扉螢度。晚來寂寞如許。樓外殘山,相看疑泫,黛痕初涴暮雨。繭蠶身慣,又輕惹、悲歡斷緒。湖云沈夢,覓遍虛廊,冷弦愁撫。最憐暗檢春痕,劫后菭根,舊香無據。半畝荒涯,結茆漫約,心事都成虛語。水天搖暝,甚凄弄、危闌紺縷。不須怨別,還羨閒緣,伴鷗留住。
快敵投荒萬里塵,炎涼誰問荷戈人。住山不遂乖崖愿,貨畚難同景略鄰。星斗南時悽屬纊,金田事起孰移薪。紀游詩卷勞臣跡,慘淡神州涕淚新。
夏君懷抱何磊落,卜居不肯依城郭。丙舍新開近墓田,雪柏霜松翳丘壑。一朝興來不可遏,萬里黃塵走京洛。叩門遺我尺素書,儷玉駢珠相照灼。為言家世本臞儒,馀力惟知事耕鑿。窮年甘與鹿豕游,敢希鴻鵠翔寥廓。秪今遠來亦有意,求詩元不求官爵。華星秋月幸分輝,持向山家慰蕭索。我聞君言重太息,感君望我殊不薄。清時雜遝富才彥,笞鳳鞭鸞趍館閣。揮毫成風墨成雨,瑞錦披張分制作。一言引重力千鈞,青云驥尾端堪托。顧我方為句讀師,掇拾殘編味糟粕。坐隅童子日呶呶,平生雅意渾銷鑠。奚暇清吟發天巧,剪紅刻紫供嘲謔。君歸卉木尚馀春,況值新篁初解籜。傳家有書故可讀,有石可眠泉可酌。大勝山人來索價,低頭欲就微官縛。我雖齷齪坐無氈,有客如此良不惡。戲拈筆管和灶煤,為君聊賦山中樂。
窮浩然,老摩詰,平生交情兩莫逆。也曾攜去宿禁中,堪笑詩人命奇薄。只應寂莫歸舊廬,此翁殷勤殊未足。作詩借問襄陽老,詩中猶苦憶孟六。悠悠江漢經幾秋,一夕神交如在目。分明寫出騎驢圖,豐度散朗貌清淑。更有個倜一片心,不是相知那得貌。行行復行向何許,酸風吹驢耳卓朔。向來十上困旅塵,驢饑拒地愁向洛。不如乘輿且田園,萬山亭前大堤曲。鳊魚正肥甘蔗美,雞黍可具楊梅熟。一樽相與壽先生,醉歸勿遣驢失腳。
生在綺羅下,豈識漁陽道。良人自戍來,夜夜夢中到。漁陽萬里遠,近于中門限。中門逾有時,漁陽常在眼。
迂愚長與懶相兼,歲晚空馀白發添。坐送夕陽還黯黯,倚看新月露纖纖。
車馬喧闐桃李村,誰人復識老梅尊。時中只有梅亭侄,來訪西湖處士孫。
荒砌偎霜,空簾吊月,背人低語。伶俜念汝。絮西風甚情緒。紅閨刀尺新來懶,只道是、敲屏殘雨。奈宵寒初緊,秋心攪碎,蠟淚啼曙。休誤。牽愁住。便錦字千回,鸞腸難訴。笙歌夜午。空房誰問鴛杼。湖山拚付雕籠戲,算賺取、銷金幾度。付倦客、怨天涯,秋共王孫老去。
不知今夕是何夕,自笑昔人非昔人。北固江聲淘噩夢,南朝山色冷遺民。歡沉大府汪洋彥,魂斷青溪寂寞鄰。漁艇剩從辟疆老,溫燖舊事話湖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