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秩滿士民謀留任不遂歸日送者相屬于道感其意留別
蕭鼓紛紛擁綵旟,五年偏不厭迂疏。
只應士類思投轄,何意居民亦臥車。
借寇難留情已盡,懷清易飽苦同茹。
定知去后能相憶,指點棲烏說舊廬。
蕭鼓紛紛擁綵旟,五年偏不厭迂疏。
只應士類思投轄,何意居民亦臥車。
借寇難留情已盡,懷清易飽苦同茹。
定知去后能相憶,指點棲烏說舊廬。
鼓樂喧天,人們紛紛簇擁著彩旗。我任職五年,卻從未厭煩我這迂腐疏闊之人。想來只是讀書之人想挽留我,沒想到普通百姓也如此懇切地希望我留下。像漢代借寇恂那樣挽留我卻難以如愿,情誼已盡;我為官清廉容易滿足,和百姓同甘共苦。我知道離去后大家定會想念我,或許會指著棲息的烏鴉說起我舊日的居所。
秩滿:官吏任期屆滿。
綵旟(cǎi yú):彩旗。
迂疏:迂腐疏闊,這里是作者自謙之詞。
投轄:《漢書·陳遵傳》記載,陳遵留客,把客人車軸的銷釘投入井中,使車不能行,后用“投轄”表示殷勤留客。
臥車:《后漢書·寇恂傳》記載,寇恂離任時,百姓臥于車下挽留,后用“臥車”表示百姓挽留好官。
借寇:指百姓挽留地方官,典出《后漢書·寇恂傳》。
懷清:心懷清正廉潔。
這首詩是詩人在鳳山任期滿后,當地士人和百姓想挽留他卻未能如愿,在他離開時眾人相送,詩人有感于此而作。當時詩人在鳳山任職五年,可能為官清正,與百姓相處融洽,贏得了百姓的愛戴和挽留。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百姓挽留之情的感激和離任的不舍。其突出特點是用典恰當,以質樸的語言展現出深厚的官民情誼。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和官民關系。
今夕知何夕,明朝是歲朝。雪封嵐氣凈,云護嶺天遙。楊柳驚橫吹,梅花起麗譙。故人新酒熟,儲興款春宵。
圣上開皇極,炎興纂異書。蒼葭依玉樹,清水映污渠。自爾音塵隔,思公歲月除。佳城空在望,無路祖喪車。
提胡盧,沽酒飲,碧草如茵花似錦。及時須作歡,作勸不可甚。人生那得長高枕。
遲日園林媚,孤亭傍水斜。綠苔明曲徑,淡柳暗平沙。隨意窗前草,無名澗底花。主人息機久,服食效丹砂。
此地山多廟也多,與君隨喜后觀摩。紫竹林中點滴翠,白蓮花下一群鵝。君在上方催鳥叫,我搜下里向天歌。登山涉水吾衰久,幸賴相將上下坡。
探源詞海透千尋,海上空明蜃氣沈。曠世潛龍埋草澤,半生仙蠹飽書林。雙修福慧精神王,一往情懷感慨深。證此前修禪指月,樓頭澈夜坐相臨。
輕舟何事閣江頭,云暗孤城雨未收。夜半溪流聲轉劇,不堪迢遞旅懷幽。
何人不相識,斗室傍城隈。聞有不平事,輕身半夜來。
傳聞此地有龍飛,佛殿殘磚刻鳳螭。事去千年無問處,寂寥霜草臥苔碑。
漠漠陰霾遮桂府。不放清光,卻下瀟瀟雨。欲喚吳剛揮玉斧,開云共仰霓裳舞。人世那知天上苦。寂寞嫦娥,也被群仙妒。應識瓊樓寒萬古,居身莫到高高處。
秋深木落草闌珊,遙望皖公獨掩關。莫道高人能遁世,世間元亦有灊山。
云散山月吐,星稀山月高。相羊風露底,望月誦離騷。菡萏兒女態,舂鋤金石交。晚來微雨過,涼思滿蒲梢。雨作糟床注,秋生鱸鲙思。卷簾了清景,沉水裊煙絲。
松檻外,鷺渚與鳧汀。茅屋不愁經夜雨,草堂還喜帶春星。歌詠滿林坰。
垂手還他作者機,尋常語里布鎗旗。重詢擬進歸方丈,一句分明更不疑。
照此寒夜中,欲殘紅燼尾。空堂滅復明,獨宿擬山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