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梓州南亭得池字
二條開勝跡,大隱葉沖規。
亭閣分危岫,樓臺繞曲池。
長薄秋煙起,飛梁古蔓垂。
水鳥翻荷葉,山蟲咬桂枝。
游人惜將晚,公子愛忘疲。
愿得回三舍,琴尊長若斯。
二條開勝跡,大隱葉沖規。
亭閣分危岫,樓臺繞曲池。
長薄秋煙起,飛梁古蔓垂。
水鳥翻荷葉,山蟲咬桂枝。
游人惜將晚,公子愛忘疲。
愿得回三舍,琴尊長若斯。
兩條道路開辟出這勝景之地,大隱之人的行為正合沖和的規范。亭閣分布在險峻的山峰上,樓臺環繞著曲折的水池。大片草木間秋煙升起,高架的橋梁上古藤垂掛。水鳥在荷葉上翻飛,山蟲啃咬著桂枝。游人惋惜天色將晚,公子游玩樂而忘疲。真希望能退避三舍常留此地,讓琴酒之樂永遠如此。
二條:指兩條道路。
大隱:指隱居于朝市的隱士。葉:合。沖規:沖和的規范。
危岫:險峻的山峰。
長薄:大片的草木叢。
飛梁:高架的橋梁。
回三舍:春秋時晉楚交戰,晉文公遵守諾言,主動后退九十里。這里指希望能長久停留。
琴尊:琴和酒,代指高雅的游樂生活。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梓州為唐時州名,詩人可能是在梓州參加宴會時所作。當時詩人置身于優美的園林景色中,宴游之樂觸發了他的創作靈感,從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宴游之地的美景并抒發留戀之情。其特點是寫景細膩生動,意境優美,將自然之景與詩人的情感巧妙融合。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描繪自然景色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秋至憶兄弟,蕭蕭木落初。如何去鄉國,不見有音書。漂泊全無定,存亡半是虛。風塵幾時靖,還似昔同居。
山中久不雨,汲水欲何從。一夜井泉達,靈鰻恐是龍。
碧筒新展綠蕉芽。黃露灑榴花。蘸煙染就,和云卷起,秋水人家。只因一朵芙蓉月,生怕黛簾遮。燕銜不去,雁飛不到,愁滿天涯。
生馬銅鑄像,死馬金買骨。生像未置門,死骨終埋窟。國當冀野君知馬,一心真,一心假。一稱驥德一招賢,異事流傳今幾年。但聞當時有郭隗,焉知后世無優旃。
五日松林引,三朝谷口迷。孤村陰雨外,古道白云西。風定分泉響,山深少鳥啼。故鄉不可望,千里草萋萋。
流朱拂茜雜輕霞,庭畔重縣講日紗。一竹青青支國杖,數榴灑灑動江花。社筵推長今三席,州郡分春巳萬家。自笑傳經老徐孺,猶將詩說注蟲蝦。
滾滾紅塵世路長,不知何事走他鄉?;仡^日望家山遠,滿目空云帶夕陽。
茲辰馭北風,所至有東道。把袂問浮邱,饋芝走商皓。著裙拜木公,獻寶出富媼。氣平四大和,以此可卻老。長生等終古,彭祖是亦夭。有客詣理窟,相過或談妙。再拜有所乞,乞我如瓜棗。
炎德方盛,恭修玄默。撫下以仁,民無不獲。感春之和,蠲租賜帛。誹謗既除,土木必惜。四海阜安,罔罹兵革。
情銷夢痕。衾瑩淚新。綠楊影透微醺。問春馀幾分。妝眉倦勻。青菱易昏。樓高漫語行云。莫輕隨路塵。
覽鏡驚容卻自嫌,逢春長盡病懨懨。吹花弄粉新來懶,惹恨供愁舊日添。生怕子規聲到耳,苦羞雙燕影穿簾。眉頭眼底無他事,須信離情一味嚴。雙燕呢喃語畫梁,勸人休恁苦思量。逢春觸處須縈恨,對景無時不斷腸。寒食梨花新月夜,黃昏楊柳舊風光。繁華種種成愁恨,最是西樓近夕陽。
白日孤光盡,英雄志氣衰。瀰天皆宿草,何處葬要離。蝸國人休戰,橘中誰斗棋。漫將成敗理,持語髑髏知。
憐君家住積金陽,海樹層層出上方。山倚洞天多翠削,窗窺禪月更清涼。市喧不到松間枕,瀑水遙添竹外觴。何事緇塵淹陸羽,夢回泉石幾徜徉。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
太原城下虜兵屯,報騎飛書日夜奔??撕边b稱諸部長,吉囊還號小王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