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孜祐二長老嘗茶二首
無物滋禪味,來烹北苑茶。碾成云母粉,香濺碧松花。消渴梅何俗,安神術謾誇。清談嘗數椀,莫笑老盧家。
昔人多嗜酒,今我酷憐茶。軟玉裁成餅,輕云散作花。石泉助甘滑,腸胃滌煩邪。卻怪少陵客,曾無新句誇。
無物滋禪味,來烹北苑茶。碾成云母粉,香濺碧松花。消渴梅何俗,安神術謾誇。清談嘗數椀,莫笑老盧家。
昔人多嗜酒,今我酷憐茶。軟玉裁成餅,輕云散作花。石泉助甘滑,腸胃滌煩邪。卻怪少陵客,曾無新句誇。
沒有什么能增添禪味,那就來烹煮北苑茶。茶碾成如云母般的粉末,香氣如濺起的碧綠松花。用酸梅止渴太俗氣,說白術能安神也只是自夸。一邊清談一邊品嘗幾碗茶,別笑話我這愛茶的人。從前很多人愛喝酒,如今我極愛茶。茶像軟玉被制成茶餅,沖泡后如輕云散作花。石泉之水讓茶更加甘滑,能洗滌腸胃中的煩邪。卻奇怪杜甫,竟沒有新詩來夸贊茶。
北苑茶:宋代貢茶,產于福建建安北苑。
云母粉:形容茶碾成的粉末如云母般細滑。
消渴梅:用酸梅止渴。
術:白術,傳說有安神功效。
老盧家:指愛茶之人,這里作者自指。
少陵客:指杜甫,杜甫曾自稱少陵野老。
宋代茶文化盛行,飲茶成為文人雅士的生活風尚。詩人可能在與友人品茶清談時,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茶的喜愛。
這兩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茶的喜愛。以茶為主題,展現了茶的品質和品茶的樂趣,在茶文化文學中有一定價值,體現了宋代文人對茶的推崇。
上方偏可適,季月況堪過。
遠近人都至,東西山色多。
夕陽留徑草,新葉變庭柯。
已度清明節,春愁如客何。
江南近別亦依依,
山晚川長客伴稀。
獨坐相思計行日,
出門臨水望君歸。
臥見高原燒,閑尋空谷泉。
土膏消臘后,麥隴發春前。
藥驗桐君錄,心齊莊子篇。
荒村三數處,衰柳百余年。
好就山僧去,時過野舍眠。
汲流寧厭遠,卜地本求偏。
向子諳樵路,陶家置黍田。
雪峰明晚景,風雁急寒天。
且復冠名鹖,寧知冕戴蟬。
問津夫子倦,荷??丈人賢。
顧物皆從爾,求心正儻然。
稽康懶慢性,只自戀風煙。
行當臘候晚,共惜歲陰殘。
聞道巴山遠,如何蜀路難。
荒林藏積雪,亂石起驚湍。
君有親人術,應令勞者安。
軒車尋舊隱,賓從滿郊園。
蕭散煙霞興,殷勤故老言。
謝公山不改,陶令菊猶存。
苔蘚侵垂釣,松篁長閉門。
風霜清吏事,江海諭君恩。
祗召趨宣室,沉冥在一論。
京鎮周天險,東南作北關。
埭橫江曲路,戍入海中山。
望越心初切,思秦鬢已斑。
空憐上林雁,朝夕待春還。
庭槐歲月深,半死尚抽心。
葉少寧障日,枝疏不礙禽。
帷幄諒無取,棟梁非所任。
愧在龍樓側,羞處鳳池陰。
未能辭雨露,猶得款衣簪。
惜悲生意盡,空余古木吟。
籬中犬迎吠,出屋候柴扉。
歲晏輸井稅,山村人暮歸。
晚田始家食,余布成我衣。
對此能無事,勞君問是非。
茲山表東服,遠近瞻其名。合遝盡溟漲,渾渾連太清。
我來疑初伏,幽路無炎精。流水出溪盡,覆蘿搖風輕。
高深變氣候,俯仰暮天晴。入谷煙雨潤,登崖云日明。
乾坤正含養,種植總滋榮。草樹皆秀色,雛麋亂新聲。
攀巖挹桂髓,洞穴拾瑤英。此地隱微徑,何人得長生。
宿心尚葛許,彌愿棲蓬瀛。太息宦名路,遲回忠孝情。
還丹昧遠術,養素慚幽貞。安得從此去,悠然升玉京。
清廟既祼,郁鬯推禮。
大哉孝思,嚴恭祖禰。
龍袞以祭,鸞刀思啟。
發德朱弦,升歌丹陛。
遙享粢盛,堂斟況齊。
降福穰穰,來儀濟濟。
九日重陽節,三秋季月殘。
菊花催晚氣,萸房辟早寒。
霜濃鷹擊遠,霧重雁飛難。
誰憶龍山外,蕭條邊興闌。
枝聳碧云端,根侵蘚壁盤。
幾經良匠顧,猶作散材看。
雪積花開少,風多子落干。
空存后凋色,歲晚出林巒。
聞君陌上來,歌管沸相催。
孤月連明照,千燈合暗開。
寶裝游騎出,香繞看車回。
獨有歸閑意,春庭伴落梅。
許由去已遠,冥莫見幽墳。
世薄人不貴,茲山唯白云。
寧知三千歲,復有堯為君。
時佐激頹俗,登箕挹清芬。
高節雖旦暮,邈與洪崖群。
昔掩佳城路,曾驚壑易遷。
今接宜都里,翻疑海作田。
鏤鼎名應大,生金字不傳。
風飆吹白日,羅綺拭黃泉。
象鳳笙留國,成龍劍上天。
長樂移新壟,咸陽失舊阡。
川流徒漫漫,神理竟綿綿。
佇見飛來鶴,沈嗟不學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