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彥常舍人元夕扈從二首 其二
羽衛森然翠輦平,仰瞻天步出西清。
月行青道夜如晝,春入皇州花滿城。
三五良辰傳盛觀,九重歸路沸歡聲。
君王已向龍樓望,喜奉慈顏酒數行。
羽衛森然翠輦平,仰瞻天步出西清。
月行青道夜如晝,春入皇州花滿城。
三五良辰傳盛觀,九重歸路沸歡聲。
君王已向龍樓望,喜奉慈顏酒數行。
羽林軍戒備森嚴,皇帝的車駕平穩前行;仰望圣駕從西清殿緩緩而出。月亮運行在青道上,夜晚亮如白晝;春意降臨京城,繁花鋪滿全城。正月十五的美好時光,傳來盛大的景象;從皇宮返回的路上,歡呼聲沸騰。君王已望向龍樓,欣喜地侍奉慈愛的容顏,共飲幾杯美酒。
羽衛:羽林軍的護衛,指皇帝的儀仗衛隊。
森然:森嚴整齊的樣子。
翠輦(niǎn):皇帝的車駕,用翠羽裝飾。
天步:指皇帝的行止。
西清:指皇宮內的西殿,帝王休息的地方。
青道:指月亮運行的軌道,古代認為月行青道主春。
皇州:指京城。
三五良辰:指正月十五元宵節。
九重:指皇宮,帝王所居之處。
龍樓:指宮闕,此處或指太后居所。
慈顏:指長輩的慈祥面容,此處指太后。
此詩或作于北宋元祐年間,詩人以侍從身份隨皇帝出巡元夕,記錄下宮廷與京城共度元宵的盛景,反映當時社會相對安定、君臣同樂的氛圍。
全詩描繪元夕皇帝扈從的盛大場面,前半寫儀仗出巡、京城春景,后半述歸程歡騰、君王侍親,既顯帝王威儀,又添天倫溫情,是典型的宮廷應制詩,展現了北宋承平時期的氣象。
恨他兇猛更貪饕,合鎖東虞舊日牢。萬疊云山營窟地,一身牙爪殺人刀。死方枕骨寧為勇,生敢撩頭始足豪。瞋目草間如叱狗,會教弭耳向吾曹。
白頭羈客更堪論,身寄城南桑竹村。一榻琴書春寂寂,四山霧雨晝昏昏。常情共笑門庭冷,好事虛推輩行尊。燒筍炊粳真過足,兒曹不用致魚餐。
一冬清緒坐難安,竹杖尋香過古壇。白屋定知高士隱,紅樓更有玉人看。孤根豈合人間艷,冰蕊應添石室寒。自折杖頭無可寄,歸來還助幾朝歡。
我雖不飽尚二簋,人則何辜無一襦。官儂早下減租筆,天下可肥身寧臞。
帆影破湘煙,春深古驛前。西窗話遙夜,南國喜涼天。交意淡如此,客心愁黯然。江頭花月夕,強半是離筵。
倚新涼、小樓吹暝,斜陽都在高處。雞冠鴨腳依然好,閑煞灌園心緒。憑問取。甚暢好、秋光苦戀啼鴉樹。鳴蛩替語。道畫楫雙舟,鬧紅門巷,夢里不能去。鐘鳴后,門外西風又怒。籬頭暮雨如注。挑燈自寫安仁賦。煙墨零星誰諭。仍倦旅。怪新雁、寒暄不到閑庭宇。韶華過羽。笑鉛槧生涯,歌呼歲月,此事定何如。
塵沙無日不春陰,伏枕偏驚抱病心。憂國暗催青鬢改,避名翻愛碧山深。水禽聲動寒猶咽,風柳條長弱未禁。客去客來門自掩,老夫渾欲謝冠簪。柳絲花片滿芳洲,長為溪山感舊游。急雨過窗醒短夢,驚風入樹攪離愁。歸帆欲掛三江水,病腳難登百尺樓。老去不知春興減,向來一月罷梳頭。高歌曾扣隔江船,楚泛吳游興渺然。山寺夜鐘眠里月,洞庭春水坐中天。翠籠鸚鵡空愁思,碧海鯨魚幾歲年。一語故人三嘆息,始知清廟有朱弦。病懷愁緒冗難栽,空望單于萬里臺。月落平沙南雁下,雪殘荒戍北花開。關山遠帶風塵色,閫幄誰當節制才。胡馬不肥春草細,過河消息幾時來。六年書詔掌泥封,紫閣春深近九重。階日暖思吟芍藥,水風香憶種芙蓉。登臺未買千金駿,補袞難成五色龍。身病益愁愁轉病,老來歸思十分濃。帝城芳意入春濃,快馬輕車處處逢。宮樹巧藏鶯百囀,苑云深護月千重。愁來擬斷杯中物,病起還支石上筇。得似玉堂風月地,少時游賞幾從容。甕山西望接平坡,匹馬雙童幾度過。十載衣冠朋舊少,五更風雨夢魂多。湖邊漁榜驚鷗鳥,樹里僧房隱薜蘿。飛盡桃花還燕子,一年春事竟如何。小疊峰巒淺作池,幽堂長是見春遲。風傳翠筱聲先到,雨換青松葉未知。江上帆檣經幾駐,城南第宅已三移。君恩若放山林去,始是云霄得意時。
西南諸國滇為大,六詔新開僰道平。應憶松江莼菜好,卻將老眼看昆明。
趁著玉釭明,細把紅茸整。繡得枕兒完,此夜圖交頸。卿若未眠時,我也和衣等。金斗火將殘,愁殺春纖冷。
六月溪堂風細細。課雨占晴,略帶農夫意。云腳倒垂龍掉尾。汶河巳上黏天水。素柰抹紅三道未。帶露繁枝,老子生歡喜。瓜是綠沈朱是李。敲冰不羨長安市。
秋林無靜樹,秋士無寧心。攬衣起中夜,徘徊發微吟。落葉難上枝,古人不及今。華年易衰謝,感彼蕭騷音。
一樹山櫻鳥啄殘,懸鉤半舍亦甘酸。兒童采得爭來餉,應念衰翁舌本乾。
勝絕千古稱,胡乃一邱陵。三國六朝間,長此閱廢興。北顧復何有,江樹渺冥冥。賴有瓜洲渡,遠入廣陵城。我從山頭望,復向山中行。欄桿百千尺,石磴三五成。入寺訪古跡,第一江山亭。亭畔梳妝閣,下有很石橫。吳王留戰幟,夫人留艷名。梁鼎不可見,晉畫已無形。諸葛孫劉風,遺烈尚轟轟。矯哉贊皇公,鐵塔馀半層。山腰云渺渺,江上風泠泠。夕陽紅到海,洪流去不渟。騷人爭憑吊,英雄事凌兢。惟此一拳石,一顧今古更。山小而江長,萬派可揚舲。
善現重伸請,妙悟心清醒。實扣此經名,豈欲談虛境。當何奉此經,直千金□□。諸佛從此出,十地尚魂驚。金剛真般若,默契非談寫。教外別傳人,世間希得者。名字假宗乘,宗乘豈立名。得兔忘蹄去,通方萬里平。既剖塵中卷,三千及大千。□□□□□,鼓眾看喧天。休擎日下燈,髑髏照路行。一日皮相離,零落撒荒坑。欲知親切處,必定無本據。忽然言不會,勘破面壁覷。庾嶺問南能,踏碓到三更。誰知憨俗漢,紹祖列傳燈。
杜宇不如歸,竹雞泥滑滑。深山巖崖中,誰道無佛法。有佛法,衲僧只有三只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