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籃婦贊二首 其一
行步輕盈,
梳裝濟楚。
示大慈悲,
救眾生苦。
智眼堪憐盡不明,
只道籃中賣錦鱗。
行步輕盈,
梳裝濟楚。
示大慈悲,
救眾生苦。
智眼堪憐盡不明,
只道籃中賣錦鱗。
步伐輕盈,梳妝整齊。展現大慈大悲的心懷,解救眾生的苦難。可悲眾生智慧之眼未開,只看到竹籃中售賣的美麗魚兒。
濟楚:整齊、漂亮,形容裝扮得體。
示:展現、顯示。
智眼:佛教用語,指能洞察真理的智慧之眼。
錦鱗:代指美麗的魚,此處指魚籃中所盛之物。
堪憐:值得憐憫,此處含“可悲”之意。
魚籃婦源自佛教“魚籃觀音”傳說,觀音常化身為賣魚女子度化眾生。此贊或為闡釋觀音救度的方便示現而作,反映佛教“以俗入真”的傳播理念,具體背景可能與詩人對佛教的理解及民間信仰相關。
全詩通過刻畫魚籃婦的輕盈儀容與救苦本心,揭示佛法慈悲的普世性,批判眾生只見表象的無明。語言質樸,意象生動,是佛理詩中“以事喻理”的典型之作。
倒植盤梅已反常,
無端更接杏花芳。
東君可是能時樣,
姑射山人也艷妝。
欲笑寧能笑,想看懶更看。背人哀怨有般般,不道大家、一樣枕兒寒。
花底情無限,燈前影乍單。休言別后淚長彈,何似當初未別、盡儂歡。
虛名誤壯夫,黃金變顏色。誰歟帛米謀,困此芻狗跡。
安和一榻上,精神馀筆力。我欲造之深,劇談忘漏刻。
詩工解窮人,詞苦乃見意。味公千巖篇,粗了瑟僩義。
平生師友念,正爾金蘭契。毋使我回還,執炙不知味。
拋卻瓶花蒂軟。坐待盤香線斷。
不見也還休,門外鶯忙蝶亂。
誰捲。誰捲。一軸畫簾銀蒜。
誰是圖南孰草萊,男兒須擬出群才。試將前哲依稀數,卿相何曾有種來。
白日西飛東逝波,無聞吾已愧蹉跎。后生堪畏還堪惜,可使光陰只漫過。
與人尤嚴師友,
名世不在文章。
既是來從顏巷,
如何去傍劉墻。
山險形如削,河奔勢若翻。
中原龍戰后,巖邑虎牢存。
游騎盤飛磴,清笳隱壞垣。
東西任行客,天限只空言。
越民得業無忘本,
閩士為邦最厚鄰。
我有圣湖結茅愿,
不成當作種梅人。
虛齋要使暑天寒,
移得扶疏愜靜觀。
不但好風生殿角,
已應春筍斗春闌。
香魂帳底隨煙冷。判與春風領。
柔枝留得可憐名。一捻紅衣猶似舞人輕。
嬌歌小按傷心拍。楚楚綃裳濕。
玉環飛燕已成塵。不道虞兮原是此花身。
坌嶺為何高插天,朝朝吐霧與相連。
橫來海氣千尋白,接得巖云一派鮮。
林里蒼茫藏虎豹,谷中呼吸隱神仙。
莫嫌勝景層層鎖,剪破春風在眼前。
黃云蒼莽雁來疏,忽得秦中一紙書。
提劍十年為客久,論交廿載識公初。
荒煙古戍啼山鬼,落日邊城策蹇驢。
聞道秋來歸思切,故山風雨夢樵漁。
新煙曉飏江城暖,樓閣朦朧覺春滿。
隋堤柳枝昨初剪,插向門闌露猶泫。
生憎柳態嬌于人,門里門前眉對展。
黃鸝上下紫燕翻,往往誤觸蒼瑯根。
打球開宴笑語溫,黃金端合為君門。
纖腰舞倦春亦去,走馬風中已飛絮。
師姑元是女人作,
百衲禪僧多罔措。
雁回沙塞口銜蘆,
燕繞紅梁渾不顧。
盈盈秋水恍銀河,
登泛時隨八月槎。
織女支機君莫問,
人間往事已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