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正紀挽詞二首
振羽曾參上國鴻,偶飛不到廣寒宮。詩書教子心尤切,孝友承家德自豐。一命未酬耽學志,半途何負攝生功。新阡郁郁今埋骨,想見哀吟萬國風。
姻好通來十八春,酒杯詩卷最相親。休心失約尋真侶,轉首誰知作古人。庵畔松篁長泣雨,室中書史暗凝塵。我嘗一訪經行處,白日蕭條倍愴神。
振羽曾參上國鴻,偶飛不到廣寒宮。詩書教子心尤切,孝友承家德自豐。一命未酬耽學志,半途何負攝生功。新阡郁郁今埋骨,想見哀吟萬國風。
姻好通來十八春,酒杯詩卷最相親。休心失約尋真侶,轉首誰知作古人。庵畔松篁長泣雨,室中書史暗凝塵。我嘗一訪經行處,白日蕭條倍愴神。
您曾如振翅高飛的大雁參與上國盛會,只是偶然未能飛進廣寒宮。您以詩書教導子女心意尤為懇切,憑借孝友持家品德自然豐厚。您懷才未得施展,醉心于學問,半途離世,養生之功也付諸東流。新的墓地草木茂盛,如今您已長眠于此,能想象到這哀傷的氛圍如萬國之風般令人悲嘆。我們結為姻親已有十八年,常一起飲酒賦詩,最為親近。您放下塵俗去尋找真道伴侶,誰能料到轉眼就成了古人。庵旁的松竹仿佛在雨中哭泣,室內的書史暗暗蒙上了灰塵。我曾去您生前常去之處探訪,白天的蕭條景象更讓我倍感悲傷。
振羽:振翅高飛,比喻施展才能。上國鴻:指參與上國盛會的杰出人才。上國,指京城或朝廷。
廣寒宮:傳說中月亮上的宮殿,這里比喻科舉中第。
孝友:指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
一命:指低微的官職。耽學:專心于學問。
攝生:養生。
新阡:新的墓地。
姻好:指姻親關系。
真侶:指追求真道的伴侶。
松篁:松樹和竹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知詩人與逝者有十八年的姻親關系,逝者可能是一位有學識、有品德但未能實現抱負的人,詩人在其去世后寫下此挽詞,以表達對逝者的哀悼。
這首挽詞主旨是哀悼逝者,突出了逝者的才華、品德和未酬的壯志。詩中通過對逝者生平的描述和環境的渲染,展現出哀傷的情感。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挽詞這一文學體裁對逝者追思的特點。
蟻視曹公氣不摧,蘭焚玉碎劇堪哀。 故人慷慨推奇士,亂世縱橫露俊才。 洲沁何妨激濤浪,文章那肯辱蒿萊。 只今后代經過者,煙水茫茫酹一杯。
松杉風外亂山青,曲幾焚香對石屏。 空憶去年春雨后,燕泥時污太玄經。
老子西城住,今踰十載期。栽花成茂樹,種柳長高枝。
移接從渠巧,誇傳到處知。擔頭挑賣去,一一是趨時。
勸葉復依蒲,登龍是去途。 何煩垂翡翠,未肯畏鵜鶘。 已負吞舟大,終無涸轍虞。 濠梁寧足樂,相忘在江湖。
十二層樓春色早。三殿笙歌,九陌風光好。堤柳岸花連復道。玉梯相對開蓬島。 鶯囀喬林魚在藻。太液微波,綠斗王孫草。南闕萬人瞻羽葆。後天祝圣天難老。
燈前清淚落衣間,守歲分為客是閑。 老母今春年七十,壽觴爭忍對慈顏。
閑登朱亥游俠墓,卻望梁王歌吹臺。 臺上墓邊芳草綠,游人心事立徘徊。
君王未到玉津游,萬樹紅芳相倚愁。 金鎖不開春寂寂,落花飛出粉墻頭。
惠澤涵濡四海同,微生曾莫預昆蟲。 不參品物陶鎔外,獨作窮人蓋載中, 深穽已顛猶磷石,危苕將籜更推風。 一家寄命嗟無地,何負明神與上穹。
竹皮紗幅老人頭,高士從來傲冕旒。 曾見院師畫姚老,一瓢如葉倚黃樓。
娶妻生子復生男,獨有君家眾所談。荀氏八龍唯欠一, 桓山四鳳已過三。他時干蠱聲名著,今日懸弧宴樂酣。 誰道眾賢能繼體,須知個個出于藍。
抱鴨癡雞喚不醒,代耕老馬怯泥行。 世間多少難明事,好問西周擊壤生。
幽棲寺里松風閣,明月懷人照古苔。 記得萬年深夜話,雨聲欲盡雁聲來。
墓頭堤上柳株株,才子佳人總姓蘇。 斜倚石欄臨水照,桃花也自愛西湖。
布衣蔬食已平平,砌草墻花也自清。 醉抱竹根如意臥,十年無有唾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