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漱石和尚
漱公法門舊,頭白臥青岑。
借問看云意,能無出岫心。
煙蘿身外滿,歲月定中深。
不動廣長舌,松杉演妙音。
漱公法門舊,頭白臥青岑。
借問看云意,能無出岫心。
煙蘿身外滿,歲月定中深。
不動廣長舌,松杉演妙音。
漱石和尚是佛門中的前輩,如今頭發已白,靜臥在青山之中。我問他看云的心意,難道就沒有像白云出岫那樣入世的想法嗎?他身外滿是煙霞藤蘿,在禪定中歲月悠悠。他雖沉默不語,可那松杉仿佛在替他演繹著精妙的佛法之音。
法門舊:佛門中的前輩。
青岑:青山。
出岫心:出自陶淵明《歸去來兮辭》“云無心以出岫”,指有入世之意。
煙蘿:煙霞藤蘿。
定:禪定。
廣長舌:佛教語,佛三十二相之一,舌廣而長,柔軟紅薄,能覆面至發際,說法巧妙。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推測,當時佛教文化較為盛行,詩人可能在游歷寺廟等佛門之地時,與漱石和尚相遇。詩人被和尚的修行和境界所打動,從而創作此詩表達對和尚的敬意。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漱石和尚的修行境界和淡泊心境。其突出特點是禪意濃厚,借景抒情,以簡潔語言傳達深刻哲理。在文學史上,它展現了當時文人與佛門的交流,豐富了古代詩歌中關于佛門題材的創作。
昔聞關山險,今作關山行。登危復盤曲,十步始一平。秋潦混泥途,崖石亂縱橫。仄徑俯頹坡,仆馬度凌兢。薄暮至絕巔,天地劃開明。飄風吹暝色,凜然寒氣凝。慨念茲川岳,設險輔秦京。時危資竊據,歷代紛戰爭。昌時久混一,六合且休兵。憑高一舒嘯,緬懷千載情。
臨溪照影若自愛,犯雪看花寧怕寒。百繞蜂兒緣底事,癡心猶作蜜房看。
君昔罷公車,余尋下石渠。云天不可望,月旦近何如。薄宦堪中隱,明王好子虛。殷勤卒大業,青鬢莫令疏。
和氣祥光靄九垓,新陽端自日邊回。龍峰高處君恩重,先放花從鐵樹開。
黃鳥飛飛綠樹低,望中疑是上林西。君王不受珍禽獻,一任空山自在啼。
執法承綸自主恩,韓江歌罷促離樽。蘭臺未駐風云地,梧掖還開日月門。枯槁傍誰生雨露,東南仗爾轉乾坤。頻年聚首今成別,莫怪棠陰欲斷魂。
土伯何饕餮。銼腥牙、霎時啖盡,楚魂湘血。花外一蟬留晚韻,剩共殘陽低咽。算蘭畹、流風未歇。秋雨茂陵蕉萃甚,便金莖、莫療相如渴。詩膽壯,尚如鐵。登場叱吒行云裂。鎮依稀、斗雷射日,古之虓杰。盡有馀威揮鐵筆,誰道壯夫不屑。奈零落、漢磚秦碣。一奏昆刀馀慟哭,甚踏天、不割蟾蜍月。肝肺冷,為君熱。
杖頭一瓢共飲,但醉莫問姓名。無才無德老子,半癡半黠先生。
輞口風煙春日遲,淺沙深渚帶東菑。紅杏花開翔白鶴,綠楊絲裊逗黃鸝。山云寂寂入寒竹,野露瀼瀼裛嫩葵。誰似右丞清絕處,千秋一士更何疑。
自從淪落到天涯,一片真心戀著查。憔悴不緣思舊國,行啼只是為冤家。
左掖歸時日未斜,小園檢校舊生涯。染裙萱草才抽葉,破雪櫻桃又著花。玉斝試斟官給酒,銀煎重瀹貢馀茶。西湖水色春來好,說道風光似謝家。
君不見車輪碾地不碾塵,塵暗卻遮車上人。又不見馬口吸泉不吸月,月明豈解心中渴。所以君子交,毋為小人絕。
云氣朝彌積,濤聲晚更雄。蛙生沈灶下,人入漏天中。稍覺傷生意,深愁誤化工。羲和司叱馭,為擁日車紅。
東風惡。雪花亂舞穿簾幕。穿簾幕。寒侵綠綺,音斷弦索。宮梅已破香紅萼。梅妝想稱伊梳掠。伊梳掠。十分全似,舊時京洛。
年時花雨。年時去處。問橫塘、相思幾許。卻下珠簾,聽竹里故人行履。又還知、綠風吹暮。覷燈無緒。玲瓏犯苦。欲調箏、空弦誰訴。總把離情,分付與夢中言語。隔窗紗、舊籠鸚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