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筆四首 其三
拖得烏藤到處行,看山看水眼猶明。
但期少健游潼華,豈必長生似老彭。
一緉青鞋吾事了,半甔綠酒萬緣輕。
安知不作希夷叟,生長兵間老太平。
拖得烏藤到處行,看山看水眼猶明。
但期少健游潼華,豈必長生似老彭。
一緉青鞋吾事了,半甔綠酒萬緣輕。
安知不作希夷叟,生長兵間老太平。
拖著烏木拐杖四處行走,看山看水眼睛依舊明亮。只希望身體稍健時能游覽潼華勝景,何必非要像彭祖那樣長生不老。有一雙青鞋便了卻我生平所求,半壇綠酒就能讓萬種塵緣變得輕盈。怎知我不能成為希夷先生那樣的隱者,雖生長于戰亂年代,卻能在太平中安度晚年。
烏藤:烏木制成的拐杖。
潼華:指華山一帶,或泛指山水勝景。
老彭:彭祖,傳說中長壽的人,活八百余歲。
一緉(liàng):一雙。
甔(dān):陶制容器,容量不大。
希夷叟:指陳摶(tuán),號希夷先生,五代宋初著名隱士。
兵間:戰亂時期。
此詩為蘇軾晚年貶居儋州(今海南)時所作,約寫于元符二年(1099年)。此時詩人已近暮年,歷經貶謫磨難,卻依然保持豁達心境,詩中反映了他對閑適生活的珍視與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
全詩以平淡之語寫超脫心境,通過杖游山水、青鞋綠酒等日常細節,展現詩人不慕長生、安于當下的生活哲學,體現了蘇軾晚年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的樂觀與灑脫,是其人生境界的生動寫照。
譙角咿嗚到枕邊,邊情似向曲中傳。
梅花三弄月將晚,榆塞一聲霜滿天。
織錦佳人應有恨,枕戈老將想無眠。
爭如二月春風市,賣酒樓頭聽管弦。
寂寞青燈舊,流離白發新。
病猶依故國,死乃見全人。
殘墨家無子,高風墓有鄰。
斯文堪一哭,落日冷湖濱。
淪惡易如墜,進善難如登。
危哉方寸地,風雨吹冥冥。
尺水增丈波,鰍鱔亦為鯨。
海桑空變易,天地終清寧。
感此坐中夕,疏林動秋聲。
露洗檀心迥絕塵,猩袍曾受百花臣。
東風喚起清平曲,西洛移來富貴春。
金縷杯深如勸客,香霞幄暖欲薰人。
年年此地開芳席,看到兒孫色更新。
玉宇澄清暮靄收,吟邊怕倚仲宣樓。
寒蟾千里夜如晝,新雁一聲天欲秋。
湖海誰青豪杰眼,風霜易白少年頭。
更殘忽聽荒城角,吹老梅花總是愁。
樓高不二尋,已作百尺想。
中有湖海豪,開襟納萬象。
頗延素心人,談笑落清響。
鄰花吹午香,簷竹薦秋爽。
于中了行藏,此外斷俯仰。
西樓富薰天,歌鐘樂華敞。
荒涼風雨余,山夔自來往。
井鄉聚散笑匆匆,歲月無情忽兩翁。
燈火城南聽夜雨,桑麻杜曲憶春風。
百花新意皆歸燕,萬里離愁獨寄鴻。
重約扁舟尋禹穴,夕陽疏樹亂云東。
高人謝世紛,誅茅在絕壁。
十年不下山,舊路掩深棘。
出門復踟躕,觸步有崩石。
下臨千仞淵,毒鱗正紛籍。
腥風鼓洪濤,石齒鳴咋咋。
失勢倘一落,萬綆那可及。
不如息我軀,猿鶴與朝夕。
蘭若分清隠,秋窗飽看山。
風霜雙鬢老,天地一身閑。
拄杖穿云去,吟囊貯月還。
詩成誰與語,時訪竹林間。
瓦甌一醉萬事了,醒來然竹清溪曉。
半蓑煙雨披春寒,堤上落紅已如掃。
荒磯白鳥無離愁,明月清風滿幽抱。
卻憐灞水長亭西,幾樹柔條不得老。
漢槎丙穴今已非,網罟相尋縱鱗少。
何如卷釣兩忘機,魚向樹根吹絮飽。
收拾山河片影圓,舉杯笑酌結鄰仙。
萬家弦管誰無月,一壑樓臺別有天。
丹桂梯寒醒舊夢,玄霜杵熟授長年。
此秋此夜無清句,花亦笑人空醉眠。
鬼工鑿山骨,何年驅六丁。飛霞邊石洞,縹緲開珠庭。
永懷謝仙伯,坐斷山水城。我來事幽雅,登臨委客情。
松風驅溽暑,自覺毛骨清。猿鶴亦仙意,人生空營營。
石麟臥荒草,問是誰家塋。野老對我言,其人昔公卿。
金玉埋黃壤,送日冠蓋傾。興衰變百年,所重非修名。
乃知鐘鼎貴,不如芝薇馨。所以世外人,返老還孩嬰。
倚杖空嘆息,洞口云冥冥。
小酌酬清興,憑闌看月移。
分茶醒醉客,添燭了殘棋。
螢影明桐井,蛙聲出草池。
荒城江漏遠,試問夜何其。
一劍掛寒壁,艱危氣不衰。
鬢痕朝鏡覺,書味夜燈知。
夢斷潮生枕,愁新雁入詩。
思君心欲折,又負菊花期。
盈盈新疊碧,難借柳條穿。
鑄景菰蒲外,買鄰鷗鷺邊。
炎官初掌柄,水國不書年。
漸長薰風價,折筩供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