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范石湖詠雙蓮三首
江妃瑟里恨沈沈,萬點紅邊意轉深。擁出三千歌舞罷,翠綃縈得兩同心。
天泉池上舞晴暉,一別人家未肯歸。千載卻隨湘女泣,風前時學鳳凰飛。
鑒湖一曲記蓬萊,棹入紅蕖挽不回。今日池光少公事,好懷聊復為渠開。
江妃瑟里恨沈沈,萬點紅邊意轉深。擁出三千歌舞罷,翠綃縈得兩同心。
天泉池上舞晴暉,一別人家未肯歸。千載卻隨湘女泣,風前時學鳳凰飛。
鑒湖一曲記蓬萊,棹入紅蕖挽不回。今日池光少公事,好懷聊復為渠開。
其一:江妃的瑟聲里恨意深沉,萬朵紅蓮邊情思愈發濃烈。如三千歌女舞罷簇擁而出,翠綠的綃帶纏繞著兩顆同心。其二:天泉池上雙蓮舞著晴日光輝,一旦離群便不肯獨自歸去。千年間隨湘女一同垂泣,風里時時如鳳凰比翼齊飛。其三:曾記得鑒湖一曲如蓬萊仙境,船槳劃入紅蓮便難以返回。今日池邊少了公務煩擾,好心情也因這雙蓮悄然打開。
江妃:傳說中的江神之妃,《列仙傳》載江妃二女游于江濱,解佩贈鄭交甫。
翠綃:綠色薄綢,此處形容蓮葉或荷莖的纖細柔美。
湘女:湘水女神,傳說為舜妃娥皇、女英,常與泣竹、哀歌的意象關聯。
紅蕖(qú):紅蓮,蕖為荷花的別稱。
鑒湖:即鏡湖,在今浙江紹興,范成大晚年退居此地,詩中或借指其居所附近水域。
范成大(號石湖)為南宋名臣、詩人,晚年退居石湖,常與友人唱和。此詩為作者與范成大共詠雙蓮的唱和之作,約創作于南宋中期。時二人或同游江南水鄉,見并蒂蓮或雙生蓮,因物起興,借雙蓮抒懷,體現文人交游中以詩會友的雅趣。
詩以三首聯章形式詠雙蓮,既繪其形態之美(如‘翠綃縈得兩同心’),又賦予情感意蘊(如‘風前時學鳳凰飛’),將自然景物與神話、情感融合,是南宋詠物唱和詩的典型之作,展現詩人對細微景物的敏銳觀察與詩意聯想。
空階草露泫,乍聞涼雨滴。不覺池流入,潮痕添一尺。
殘月印波光,遙遙蕩孤石。風林葉一聲,恍若有人跡。
開門無遠近,淡漠孤煙生。林光火乍迸,短橋人獨行。
眾鳥方歸息,草蟲時一鳴。溪流雜雨響,斷續間疏更。
野竹亂無次,昏鴉棲不定。燈寒四壁青,坐久春衣冷。
紛慮忽以閒,微酲亦初醒。榻畔來疏鐘,泠然發空警。
人語稍停喧,夜作猶未歇。隔浦懸疏燈,斜照疏林月。
清溪漫以漲,衣荇近可掇。凌波望若空,孤光去復沒。
樓前百戲競爭新,
唯有長竿妙入神。
誰謂綺羅翻有力,
猶自嫌輕更著人。
樓船誰不解時非,歷數羞于逆虜歸。
天地諸臣真激壯,帝王無土失靈威。
詔馀槜李還思陸,史抱南山欲訪韋。
海日蒼蒼厓色故,松風吹露灑荷衣。
別來幾日,早多少、病容愁態。護憶著臨岐,陽關唱罷,扶手相將同拜。回首征帆迢迢去,天盡處、水云一派。嗟耳畔離歌,眼前行色,恍然如在。
無奈。西風別路,萬千關塞。暗追悔當初,相思結就,到得幾時能解。河水易清,斜陽可挽,唯有佳期難再。相憶處,驗取絲添青鬢,玉消香帶。
赤土山前雪打圍,
桃花叱撥繡弓衣。
風云也稟天朝令,
滿磧平沙靜不飛。
做得因緣不久長。
驚風枝上偶成雙。
歸來魂夢帶幽香。
燈下揉花春去早,
竹間影月索歸忙。
十年前事費思量。
兩山夾我上青天,
我怪山行緩不前。
一笑已凌萬山頂,
那知山在白云邊。
斂盡同云放日暉,
寒光凜凜透重衣。
扁舟清曉尋溪轉,
髣髴王猷訪戴歸。
孤懸海岳枕神洲,得供盧敖拄杖游。
天外數峰開漢畤,星邊九點辨齊州。
清宵鸛摶浮云落,古洞龍吟斷壑流。
人在碧城看夜色,芙蓉何處接層樓。
斜日層巒向晚晴,涼云低覆一村明。
飛飛典葉暮蟬出,采采白蘋秋水生。
闊野泬寥成遠思,薄寒蕭颯析余醒。
歸途拌落昏鴉后,弱馬輕鞭取次行。
方言曾亦說臺員,古塔嵯峨拂五云。
斑竹至今悲烈婦,甘棠自昔愛參軍。
野牛馴后犁春雨,蔣鵲飛來噪夕曛。
閒卻朱提無用處,洋錢買得達戈紋。
者風僧,甚舉止。木鐸一搖,聲在人耳。
邈吾真處點著便行,咬生菜時觸著便諱。
明頭暗頭拶著便轉,今日昨日扶著便醉。
或于道吾手里倒送鎗頭,或于臨濟面前滿傾惡水。
如斯伎倆,果能成褫人,建立黃檗宗旨者耶。
況其掣狂掣顛,有頭無尾,是皆不逃大仰之讖盤山之記。
末后若不向東門南門西門北門覓個走路,定不免新婦子老婆禪小廝兒撫掌笑你。
邈得先師真,鼻孔不相似。大悲院里歸,驢鳴較些子。
沉香亭北夢魂賒,
驚見祥云七寶車。
窮孟嘗君空好客,
病維摩老不禁花。
低心我自不趨時,莫怪扶搖未可期。
市上沐猴多假面,世間相馬少真知。
漢儀綿蕝空談禮,蠻語娵隅強入詩。
聽取越鄉莊舄嘆,秋霜欲染老夫髭。
蜀國夫人,孫郎小妹,腰間龍雀刀環。嘆東南人物,弱女登壇。錦帆搖曳江如練,望瞿塘、道路漫漫。永安龍去,蠶叢夢杳,紅粉凋殘。
靈澤遺廟江干。有云車風馬,霧鬢煙鬟。悵西風白帝,鸞馭難還。千尋鐵鎖銷沉后,家何在、兩地悲酸。千帆落照,漁歌唱晚,露白楓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