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顧非熊先生題茅山處士閑居
歸耕地肺絕塵喧,
匣里青萍未報恩。
濁酒自憐終日醉,
唯有階前芳草色,
年年惆悵憶王孫。
歸耕地肺絕塵喧,
匣里青萍未報恩。
濁酒自憐終日醉,
唯有階前芳草色,
年年惆悵憶王孫。
回到地肺山耕種,遠離塵世喧囂,匣中的青萍劍還未報主人恩情。獨自憐惜自己整日醉飲濁酒,只有臺階前的芳草顏色依舊,每年都讓人惆悵地想起遠行之人。
地肺:茅山的別稱。
青萍:古代名劍,這里借指抱負。
王孫:本指貴族子弟,這里指遠行之人。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一定的動蕩或不如意,詩人顧非熊可能與處士有相似的境遇,對處士的生活狀態有所感觸,寫下此詩。詩中處士雖歸隱但仍有未酬之志,或許也反映了當時一些文人的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處士歸隱后的復雜心境,既有遠離塵世的閑適,又有抱負未展的遺憾和對友人的思念。其特點是情感細膩,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當時文人對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情感表達。
一兩絲能得幾時絡。
不立兩縣令,
不坐兩少尹。
欲得命通,問瑝嵎都雍。
大郎罷相,
小郎拜相。
王凝裴瓚。
舍弟安潛。
朝中無呼字,
知聞廳里,
寶帳香重重,
一雙紅芙蓉。
道子畫,惠之塑,奪得僧繇神筆路。
蘇李居前,沈宋比肩。
座主審權,門生處權。
太牢筆,少牢口,
東西南北何處走。
劉郎中松樹孤標,
畢庶子松根絕妙。
鸕鶿不打腳下塘。
無狐魅,不成村。
筠袁贛吉,腦后插筆。
樹下彼何人,不語真吾好。
語若及日中,煙霏謝成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