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絳唇 其一 春情
幾度鶯啼,垂楊綠了千千縷。
玉驄人去,滴盡西窗雨。
撲損菱花,金粉都無緒。
相思處,無情山色,遮卻多情路。
幾度鶯啼,垂楊綠了千千縷。
玉驄人去,滴盡西窗雨。
撲損菱花,金粉都無緒。
相思處,無情山色,遮卻多情路。
黃鶯啼叫了好多次,垂楊已長出千絲萬縷的綠條。騎著青白色駿馬的人離去了,我獨對西窗,聽那雨滴聲直到滴盡。梳妝時弄壞了菱花鏡,臉上也沒心思撲粉。在我相思的時候,那無情的山色,卻遮住了我這多情之人要走的路。
玉驄:青白色的馬,這里代指遠行的人。
菱花:菱花鏡,古代銅鏡名。
金粉:女子化妝用的鉛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詞的內容看,應是作者描繪一位女子在春日里思念遠行之人的情景,可能當時社會處于相對和平穩定時期,作者關注到女子的情感世界并進行創作。
這首詞主旨是表達女子的春愁相思。其特點是景中含情,以景襯情,情感細膩動人。在文學史上展現了婉約詞的典型風格,對后世同類題材創作有一定影響。
一別高人又十年,霜筋雪骨健依然。
席門未害車多轍,斗酒尚能詩百篇。
蒼狗白衣俱昨夢,長庚孤月自青天。
故山松菊平安在,何日歸歟解釣船。
紫泥夜下日星暉,赤舄朝看袞繡歸。
中國如今相司馬,四夷見說問非衣。
金魚玉帶明霜鬢,斗極臺符拱太微。
衛武年齡子儀考,一身雙美古來稀。
二年常州不識山,惠山一見開心顏。
只嫌雨里不子細,髣髴隔簾青玉鬟。
天風忽吹白云坼,翡翠屏開倚南極。
政緣一雨染山色,未必雨前如此碧。
看山未了云復還,云與詩人偏作難。
我船自向蘇州去,白云穩向山頭住。
石湖醉眼小太空,烏紗白纻雙鬢蓬。
翰林來從昭回上,滿袖天香山水中。
青山半邊日欲沒,珠宮涌出初圜月。
兩仙一棹軟琉璃,碎撼廣寒桂花雪。
中流浪作凜不回,兩手播灑千銀堆。
不知浩浩洪流后,曾有茲游奇特來。
古人今人煙一抹,誰煎麟角續弦絕。
一生句里萬斛愁,只白秋來千丈發。
花霏滋曉寒,葉哢新野聽。
萬象宿雨余,潔齋無欠浄。
霽曦耿欲吐,遠峰忽復暝。
林廬居者誰,戶與碧山映。
薔薇上木末,不架得初性。
彼臥晏未興,我征漂靡定。
悁然懷吾廬,花竹幽更盛。
茲焉獨足羨,自視不差勝。
顧瞻江之西,心速路逾夐。
似聞前溪水,盡還舊沙徑。
閩盜宵窺粵,南兵曉盡東。
軍聲動巖谷,旗影喜霜風。
貔虎諸方集,欃槍一笑空。
區區鼠子輩,不足奏膚公。
一腹儲三篋,雙鉤挽萬牛。
行身平中準,閱世澹于秋。
紫誥猶新墨,霜髯忽古丘。
清風未作記,掛劍淚川流。
二子同游石人峰,深行翠筿黃茅中。
初嫌微徑無人蹤,行到半嶺徑亦窮。
來時猶自聞雞犬,且行且語不覺遠。
上頭無梯下無岸,前頭難攀后難返。
黃茅翠筿深復深,忽有笛聲出暗林。
草根一把牛骨骼,血點濺地驚人心。
二子相看面無色,疾趨山后空王宅。
野僧聞此叫絕天,拊破禪床椎倒壁。
荒山豈有吹笛聲,乃是臥虎鼻息鳴。
二子歸來向儂說,猶道茲游最清絕。
茲游清絕豈不佳,二子性命如泥沙。
良辰巧與賞心違,四者能并自古稀。
恰則今年重九日,也無黃菊兩三枝。
閉門幸免吹烏帽,有酒何須望白衣。
政坐滿城風雨句,平生不喜老潘詩。
四明狂客一茅屋,敕賜剡川才一曲。
安福詩人李與賢,大書似剡山扉前。
我曾著腳勾踐國,奉詔昭陵省松柏。
是時八月欲半頭,鏡湖不是人間秋。
稽山影落水精闕,荷花露滴波中月。
季真茅屋荒蒼苔,古木哀猿啼禹穴。
今君結屋阿那邊,疋似剡川若個言。
我到剡川君未到,似和不似然不然。
君不見興公舊草天臺賦,元不曾識天臺路。
一俛仰間已再升,何用瘦藤與芒屨。
外著明霞綺,中裁淡玉紗。
森森千萬筍,旋旋兩三花。
小霽迎風喜,輕寒索幕遮。
香中真上瑞,蘭麝敢名家。
昨攜兒輩扣云關,繞遍巖花恣意看。
苔砌落深金布地,水沉烝透粟堆盤。
寄詩北阮賒秋色,供我西窗當晚餐。
小朶出叢須折卻,莫教折破碧團欒。
孤塔鷗邊迥,千巖鏡里看。
折花倩人插,摘葉護窗寒。
不是無相識,相從卻是難。
歸舟望精舍,已在白云端。
群鶑亂飛春晝長,極目千里春草香。
幽人自煮蟹眼湯,茶甌影里見山光。
欣然藥囿聊步屧,戲隨蜜蜂與蝴蝶。
楊花糝逕白于雪,桃花夾逕紅于襭。
暑極無可增,夏余亦復幾。幽人暍欲臘,日日望秋至。
秋至涼不隨,夏去熱未已。一夕睡美余,秋從簟波起。
新涼來何方,灑若清到髓。夕前輕雨作,雨后微風??。
涼偶與之偕,未必涼因此。向來亦風雨,既止暑更倍。
但令暑為涼,老病有生意。何必問所來,亦莫悲徂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