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程給事贈虞道判六首
刀圭云母具晨餐,門對三層步斗壇。夜考鶴經分七九,曉占歲氣辨黅丹。
火棗交梨近可餐,不須地肺及天壇。龜藏坎海毛皆綠,鳳宿離宮色自丹。
紫府沉沉掩夜關,竹陰清掃月中壇。歲星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
囊中玉色已經餐,醉拂絲桐坐杏壇。應笑倦游塵滓客,鬢毛蕭瑟事鉛丹。
漢武游心縹緲間,文成五利盡登壇。何如屈曲韓夫子,不羨神君白玉丹。
使君本住道家山,時訪玄都太古壇。陰惠已能追許令,治功不獨過韋丹。
刀圭云母具晨餐,門對三層步斗壇。夜考鶴經分七九,曉占歲氣辨黅丹。
火棗交梨近可餐,不須地肺及天壇。龜藏坎海毛皆綠,鳳宿離宮色自丹。
紫府沉沉掩夜關,竹陰清掃月中壇。歲星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
囊中玉色已經餐,醉拂絲桐坐杏壇。應笑倦游塵滓客,鬢毛蕭瑟事鉛丹。
漢武游心縹緲間,文成五利盡登壇。何如屈曲韓夫子,不羨神君白玉丹。
使君本住道家山,時訪玄都太古壇。陰惠已能追許令,治功不獨過韋丹。
清晨用刀圭調和云母作為餐食,門前正對著三層的步斗壇。夜里研讀鶴經分辨其中的奧秘,清晨觀測歲氣辨別顏色。火棗和交梨近在眼前可食用,不必去地肺山和天壇。神龜潛藏在坎海毛發都變綠,鳳凰棲息在離宮毛色自然紅。紫府深深在夜里關閉,在竹影下清掃月中的祭壇。歲星偷得了桃枝的碧綠,董奉栽成了李子般的丹藥。囊中玉色的丹藥已吃過,醉后輕撫琴弦坐在杏壇。應該嘲笑那些厭倦游歷滿身塵滓的人,兩鬢毛發稀疏還在追求鉛丹。漢武帝心神向往縹緲仙境,文成將軍、五利將軍都登上祭壇。哪比得上韓夫子能委曲求全,不羨慕神君的白玉丹。使君本來住在道家的山上,時常去尋訪玄都的太古壇。暗中的恩惠已能追上許令,治理的功績不只是超過韋丹。
刀圭:量取藥末的器具名,后亦指藥物。云母:一種礦石,可入藥。
步斗壇:道士禮拜星宿、召遣神靈的場所。
鶴經:關于鶴的知識的書籍。七九:可能指鶴經中的某種內容。
歲氣:一年的氣運。黅丹:黃色和紅色。
火棗交梨:道教傳說中的仙果。
地肺、天壇:道教名山。
坎海、離宮:八卦中的坎和離,代表水和火,這里有特定的道教寓意。
紫府:道教稱仙人居住的地方。
歲星:木星。
董奉:三國時名醫,傳說他為人治病不收錢,讓患者種杏樹,杏熟后換谷救濟窮人。
玉色:指丹藥。
絲桐:琴。杏壇:傳說孔子聚徒講學之處,后泛指授徒講學之所。
塵滓客:沾染塵世污垢的人。鉛丹:道教煉丹的原料。
漢武:漢武帝。文成、五利:漢武帝時的方士。
韓夫子:具體所指待考。
神君:神靈。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玄都:道教稱神仙居住的地方。
許令:可能指許遜,東晉道士,傳說他治水有功。韋丹:唐朝官員,有政績。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詩的內容來看,當時道教文化較為盛行,作者可能與道教人士有交往,受到道教思想的影響,通過此詩表達對道教修行生活的看法和情感。
這首詩以道教為主題,描繪了道教修行的場景和追求。詩中展現了豐富的道教意象和文化內涵,表達了對道教生活的向往和對世俗的批判。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道教文化在文人創作中的體現。
未老形骸足自支,唯憂多病釀成衰。詩書猶作發丘將,稽首竺乾真我師。
往問維摩疾,來探般若心。本源雖自在,因地亦行深。灑落溪山色,蒼涼竹樹陰。宦途如磨蟻,何日重登臨。
遠灶積煙煙更多,絕人妙手不同科。蕭郎餉我客卿輩,遠愧山陰書換鵝。
金佛不度爐,妙相圓明會也無。泥佛不度水,落落圓音美復美。木佛不度火,蕭蕭古殿無關鎖。是須撒手直歸家,莫向半途空懡?。
齒脫初驚老漸臨,江潭搖落感同深。馮夷鼓怒昏東海,誇父淩虛棄鄧林。食肉本無飛虎相,知天聊隱候蟲吟。守玄尚白吾何擇,愁絕虞卿去國心。
畏日得涼才小愜,因秋感歲卻成悲。君看八萬四千劫,只在爐熏起滅時。
斜日透疏林,慘慘郊原暮。猛氣雄心斂莫施,郁郁如含怒。紫塞暗秋云,目斷陽臺路。會見拂拂摶九天,草莽空狐兔。
月黑度云根,高寒不可捫。全凝蒼靄色,始覺夜山尊。竹雨穿輿入,溪雷隔嶺奔。欲投僧寺宿,燈火辨松門。
北顧宮庭暑氣清,神堯圣禹繼升平。今朝建德門前馬,千里灤京第一程。
珠宮三十六,避暑之回中。地勢蕭關險,云氣蓬萊通。回巒蔽赤日,飛瀑含清風。仙桃進王母,金芝獻玉童。巡游樂無極,數幸甘泉宮。
城月。冷羅襪。郎睡不知鸞帳揭。香凄翠被燈明滅。花困釵橫時節。河橋楊柳催行色。愁黛有人描得。
學有探奇索妙。命有人憎鬼笑。難與老天爭,寂寞漢陵周廟。權要。權要。林樾有人清嘯。
天地一洲渚,北平南攲危。幽并深以厚,江浙清且奇。武林頗英秀,川匯仍山卑。應接殫天巧,類非人力為。徑山最佳處,有巖稱玉芝。居防俗士駕,地乃賢人宜。郎公留名德,平時為羽儀。引年歸故里,不復衣朝衣。留侯黃石心,白傅香山期。結宇名勝外,日與塵事違。泉石景物狀,盡任諸賢詩。伊予來東藩,濫持使者麾。平生愛山水,弗憚命駕之。當候秋風高,遠造巖下扉。浣濯纓上塵,散步松間綦。未能繼高躅,聊用慰所思。
晏如雅贍志沈郁,詩語松風萬壑哀。皮里陽秋能刺舉,眼邊青白兔嫌猜。
翰墨傳名教,公深有世風。斯文今乃喪,吾道亦何窮。埋玉嗟何及,揮金樂未終。子孫知心盛,斷獄有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