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興六言十首 其七
穆陵圣學高妙,
詞臣絕企清光。
大典冊多貼改,
小字本通商量。
穆陵圣學高妙,
詞臣絕企清光。
大典冊多貼改,
小字本通商量。
穆陵(指代皇帝)的學識高深精妙,詞臣們根本無法企及皇帝的風采。那些重要的典冊大多經過修改,就連小字本也都經過了反復商量。
穆陵:此處可能是指皇帝,因古代帝王陵寢常被用來代指帝王。
圣學:指皇帝的學問。
詞臣:指文學侍從之臣。
絕企:根本無法企及。清光:指皇帝的風采。
大典冊:重要的典冊文書。
貼改:修改。
小字本:可能指相關文書的草稿之類。
由于“雜興”類詩作多為有感而發,推測此詩創作于作者身處朝廷,目睹皇帝處理政務之時。當時朝廷可能正處于需要嚴謹對待政務、制定重要典冊的時期,作者有感于皇帝的學識和處理政務的認真態度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皇帝的學識和處理政務的認真。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具體事例展現朝廷政務情況。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能為研究當時朝廷政務處理和皇帝形象提供一定參考。
有女名羅子,生來才兩春。
我今年已長,日夜二毛新。
顧念嬌啼面,思量老病身。
直應頭似雪,始得見成人。
樓中別曲催離酌,燈下紅裙間綠袍。
縹緲楚風羅綺薄,尊酒未空歡未盡,舞腰歌袖莫辭勞。
早攀霄漢上天衢,晚落風波委世途。
雨露施恩無厚薄,碧落三仙曾識面,年深記得姓名無。
倚石攀蘿歇病身,
青筇竹杖白紗巾。
他時畫出廬山障,
便是香爐峰上人。
厭聽秋猿催下淚,喜聞春鳥勸提壺。
誰家紅樹先花發,
欲期明日東鄰醉,變作騰騰一俗夫。
萬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繞天涯。
誰人隴外久征戍,照他幾許人腸斷。
玉兔銀蟾遠不知。
職散優閑地,身慵老大時。
送春唯有酒,銷日不過棋。
祿米獐牙稻,園蔬鴨腳葵。
飽餐仍晏起,余暇弄龜兒。
箬峴亭東有小池,
早荷新荇綠參差。
中宵把火行人發,
驚起雙棲白鷺鷥。
五架三間新草堂,石階桂柱竹編墻。
南簷納日冬天暖,
來春更葺東廂屋,紙閣蘆簾著孟光。
為問長安月,誰教不相離。
昔隨飛蓋處,今照入山時。
借助秋懷曠,留連夜臥遲。
如歸舊鄉國,似對好親知。
松下行為伴,溪頭坐有期。
千巖將萬壑,無處不相隨。
密座移紅毯,酡顏照淥杯。
雙娥留且住,五馬任先回。
醉耳歌催醒,愁眉笑引開。
平生少年興,臨老暫重來。
昔為東掖垣中客,
今作西方社內人。
手把楊枝臨水坐,
閑思往事似前身。
憑高望遠思悠哉,晚上江亭夜未回。
日欲沒時紅浪沸,
爭敢三年作歸計,心知不及賈生才。
外事因慵廢,中懷與靜期。
尋泉上山遠,看筍出林遲。
白石磨樵斧,青竿理釣絲。
澄清深淺好,最愛夕陽時。
弄日臨溪坐,
尋花繞寺行。
時時聞鳥語,
處處是泉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