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卯上元燈夕
九衢風靜燭無煙,寶馬香車往復還。三十二天應降瑞,盡移星斗照人間。
百萬人家戶不扃,管弦燈燭沸重城。游車正滿章臺陌,為報天雞莫浪鳴。
九衢風靜燭無煙,寶馬香車往復還。三十二天應降瑞,盡移星斗照人間。
百萬人家戶不扃,管弦燈燭沸重城。游車正滿章臺陌,為報天雞莫浪鳴。
四通八達的街道風平浪靜,燈燭明亮沒有煙霧,華麗的寶馬香車來來往往。天界應是降下祥瑞,把滿天星斗都移到人間照耀。百萬戶人家都不關門,音樂與燈火讓整座城沸騰。游賞的車輛擠滿了繁華的街道,懇請天雞不要隨意鳴叫(讓夜晚更長久些)。
九衢:指四通八達的街道。
寶馬香車:裝飾華麗的馬匹和車輛,代指富貴人家的出行工具。
三十二天:道教術語,指最高天界,此處借指祥瑞之境。
扃(jiōng):關閉。
管弦:代指音樂演奏。
章臺陌:章臺為漢代長安名街,后泛指繁華街道;陌指道路。
天雞:神話中棲息在桃都樹上的神雞,負責報曉。
浪鳴:隨意鳴叫,此處指過早報曉。
此詩描繪古代上元(元宵節)燈夕的盛況。古人重視上元節,有張燈、游街、賞燈等習俗。詩中‘戶不扃’‘沸重城’等細節,反映了當時社會安定、百姓安樂的生活狀態,或作于太平盛世的丁卯年(干支紀年,具體年份需結合詩人背景)。
全詩以元宵節燈火為核心,通過對街道、車馬、燈火、音樂等場景的細致描寫,展現了節日的熱鬧與社會的繁榮,是一首典型的節日紀勝之作,體現了詩人對太平生活的贊美與珍惜。
魯人用真儒,齊田歸鄆讙。當時號圣相,晏語甚眧煥。
往者遭承平,燕安嗟久玩。三綱既已解,四海兵幾半。
天戈不忍揮,胡騎忽云散。功高陋古今,事易止朝旦。
方知今相圣,難復與魯辨。世罕班馬流,無言可稱贊。
愿公守成勛,寶歷慶千萬。蕪詞不足錄,至意良可獻。
嬾拙山林合退藏,客情歲晚倍凄涼。
梅飄苔蘚香初歇,雪積簷溝色尚粧。
舊歷細看能幾日,新詩屢和斷來章。
何如認取安心法,坐對爐熏一穗長。
袁侯家多文,頗似班叔皮。厥后有仍云,文采如當時。
流風今尚存,所恨世未知。一官事桁楊,相處似未宜。
西齋附寒廳,花竹搖風枝。惟因有余日,隱幾哦新詩。
愿君掃秋茶,決獄稱吏師。何必大門閭,可使高軒馳。
會當專北門,誥命司文詞。斯文可華國,當代稱羽儀。
他時豹一斑,寧須管中窺。時來固有待,道在亦可斯。
只今坐寒窗,相從嘆兀誰。聊呼管城輩,文字相娛嬉。
念昔得左魚,相逢各萍梗。我方事米鹽,君亦厭簿領。
豈曰吾無徒,其實但吊影。殷勤共杯酌,邂逅得俄頃。
坐中老於菟,神色甚兇獷。一軀垂豕腹,兩眼張牛猛。
酒行殊未闌,幽事頗遭梗。人生聚散多,快意復難逞。
只今幾何時,我居已深屏。君亦乘歸舟,久別勞問省。
長言出新詩,小酌共晝永。平生發硎刃,妙割無肯綮。
豈容金九傍,臥著函牛鼎。廟堂重汲引,盡取無短綆。
會當從隗始,豈復雜噲等。愿君飛尺書,早發慰晚景。
功名要激昂,人事勿暖冷。為我謝黃郎,無路勤造請。
熟醉倘有味,高臥不須醒。仍煩織筠笯,丹砂寄圓頂。
世德流芳遠,身兼五福全。
華堂優幾杖,蠟屐訪林泉。
白髪光陰永,青云嗣子賢。
佳城開吉兆,松柏已蒼然。
閑云泄泄日暉暉,林斧谿舂響翠微。
天氣乍晴花滿樹,人家久住燕雙飛。
鄰村社后容借酒,客舍新來未綻衣。
遙憶東郊亭畔柳,歸時相見亦依依。
西風獵獵轉紅旌,吹盡春霖點滴聲。
曉送楚云歸隴去,夜看淮燒隔江明。
舞狂恨我無長袖,句好從君得短行。
擬為新晴歌一曲,誰將此調付鶯鶯。
黃郎滿袖出新詩,別后篇章欲造微。
老驥但含千里意,翔鸞還帶九雛歸。
如君好事真前輩,笑我為生盡昨非。
小別不堪頻作惡,灞橋楊柳亦依依。
七夕相逢說牛女,晉魏以來傳樂府。
金冠玉帔照靈河,不見此身聞此語。
何如當日兩神仙,空中一別五千年。
五龍駕車各異色,萬里乘云來九天。
麻姑女子十八九,青絲作髻爪為手。
擗麟薦酒進行廚,撒米成沙只回肘。
為言東海將揚塵,蓬萊水淺無升斗。
蔡經得道心尚凡,背癢自速方平鞭。
上界真仙足官府,牛女之說真茫然。
彩樓對月誰家倩,更就天孫乞針線。
何不苦學麻姑仙,養取紅顏如玉爛。
昔年南渡苦奔波,天幸驚禽脫網羅。
結綬懷黃真忝竊,求田問舍已蹉跎。
爛柯山下樵蘇賤,檇李城邊魚蠏多。
萍泛蓬飄終未靖,作勞聊復強悲歌。
狝猴莫厭土牛遲,天馬能行老更奇。
論事頗遭官長怒,潔身惟恐世人知。
簿書奔走聊應爾,臺閣飛騰自有時。
云落斷鴻誰是伴,尺書何日慰相思。
少年豪氣壓詞場,晚喜松筠耐雪霜。
但見貂裘嗟季子,焉知素髪老潘郎。
黃公壚畔山河邈,陶令門前草木長。
邂逅正當戎馬際,共驚飄泊在他鄉。
暗蛩咽幽響,隙月漏微光。
溪上風雨過,翛然有余涼。
病瘦鶴骨立,低垂不能翔。
懷我中山兄,開經焚道香。
猿嘯耿清夜,鐘鳴悠夕陽。
商秋早晚至,夢寐松楸蒼。
夢中七十四番春,謝客明年懶見人。
已是天公憐我老,苦無官長怕誰嗔。
臘隨殘漏聲俱盡,鬢共疏梅色鬬新。
招取云山來一笑,竹坡猶有此閑身。
故國云山夢,長安白首郎。
病眠三日雨,門靜九衢坊。
別后誰傾蓋,書來喜失床。
愛渠詩似玉,應用錦為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