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齋戲句
烏髭四皓應無術,沉醉三閭豈有方。將此衰殘齋戒里,郡人應笑使君狂。
一夫肆力能排闥,萬旅無謀漫仰關。成敗是非今有底,忍將鞭撲作威顏。
雪中獵戶來呈虎,月下田夫走獻麛。諱道山成應不得,關東誰肯有書題。
?升白米能供酒,暝目紅裙難聽歌。為謝黃州王內翰,莫言官職也蹉跎。
蕭條吏散如堪適,蕭灑詩成亦可娛。王謝異時同惠我,只慚筆力不能俱。
雜號將軍人所薄,東宮贊善自曾嘲。如何今日余為守,黃獨白?誇大庖。
朝困十催何敢飽,暮虞百罰更生寒。雞山小石鳳山柳,移植庭前少自寬。
烏髭四皓應無術,沉醉三閭豈有方。將此衰殘齋戒里,郡人應笑使君狂。
一夫肆力能排闥,萬旅無謀漫仰關。成敗是非今有底,忍將鞭撲作威顏。
雪中獵戶來呈虎,月下田夫走獻麛。諱道山成應不得,關東誰肯有書題。
?升白米能供酒,暝目紅裙難聽歌。為謝黃州王內翰,莫言官職也蹉跎。
蕭條吏散如堪適,蕭灑詩成亦可娛。王謝異時同惠我,只慚筆力不能俱。
雜號將軍人所薄,東宮贊善自曾嘲。如何今日余為守,黃獨白?誇大庖。
朝困十催何敢飽,暮虞百罰更生寒。雞山小石鳳山柳,移植庭前少自寬。
想要讓胡須變黑,像商山四皓那樣恐怕也沒有辦法;像屈原那樣沉醉消愁,也并非良策。在這衰老殘年還守著齋戒,郡里的人定會笑我這個地方官癲狂。一個人若奮力可以破門而入,眾多軍隊無計可施也只能空望雄關。成敗是非如今又有什么定數呢,怎忍心用鞭打來樹立威嚴。雪中獵戶前來獻上老虎,月下農夫跑來進獻小鹿。想隱瞞山中物產豐富也不行,關東卻沒人肯寫信問候。幾升白米能用來釀酒,看著紅裙美女卻無心聽歌。多謝黃州的王內翰,不要說我官職上不得志。官吏散去后一片蕭條倒也自在,瀟灑地寫成詩篇也能自娛。王謝兩家若能同時惠贈佳作,只慚愧我筆力不夠。雜號將軍被人輕視,東宮贊善也曾自我嘲諷。為何如今我做了太守,黃獨這野菜卻被當作美味。早上被多次催促哪敢吃飽,晚上擔心受罰更覺心寒。把雞山的小石、鳳山的柳移植到庭院前,多少能讓自己寬慰些。
烏髭:使胡須變黑。四皓:指商山四皓,秦末漢初隱居商山的四位隱士。
三閭:指屈原,他曾任三閭大夫。
排闥:推門,撞開門。
仰關:仰望雄關,形容無奈。
有底:有什么。
鞭撲:用鞭子抽打,指刑罰。
麛:小鹿。
書題:書信。
?升:幾升。
王內翰:指蘇軾,曾任知制誥(內翰)。
蹉跎:失意,虛度光陰。
王謝:東晉時的名門望族,這里泛指有才華的人。
雜號將軍:古代非正式的將軍名號,地位較低。
東宮贊善:太子屬官,這里作者可能曾擔任此職自我嘲諷。
黃獨:一種野生植物,可食用。
雞山、鳳山:地名。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考證。從詩中可推測,作者可能處于仕途不順的階段,擔任太守一職卻面臨諸多無奈,既有官場事務的困擾,又有對自身境遇的感慨。當時社會可能官場風氣不佳,作者在其中感到壓抑。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仕途的不如意和對官場生活的復雜情感。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多種意象和表現手法展現內心世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反映當時部分官員的生活狀態和心境。
初春遍芳甸,千里靄盈矚。美人摘新英,步步玩春綠。 所思杳何處,宛在吳江曲。可憐不得共芳菲, 日暮歸來淚滿衣。
十月二十一日,吾母太淑人生日也。今年九十,仰荷乾坤垂佑,賜以福壽康寧,愿益加景覆,令其耳目聰明,手足便順,五臟六腑,和氣流通,常獲平安之慶,子孫賢順,寸祿足以供甘旨也。 諸佛林中女壽星。千祥百福產心田。喜歸玉母初生地,滿勸麻姑不老泉。 吾夢佛,半千員。一年一佛護庭萱。數過九十從頭數,四百馀零一十年。
覓得個州兒,稍供彩戲。多謝天公為排備。一輪明月,醞作清廉滋味。傾入壽杯里,何妨醉。 我有祿書,呈母年萬計。八十三那里暨。便和兒算,恰一百四十地。這九千馀歲,長隨侍。
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而軾獨若無所為者。雖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雖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是轍者,善處乎禍福之間也。轍乎,吾知免矣。
帝里風光別是天。花如錦繡柳如煙。還逢令節春三二,又慶慈闈歲八千。 斟壽斝,列長筵。子孫何以詠高年。各裒千首西湖什,一度生朝獻一篇。
彩結輕車五馬隨。傾城爭出看花枝。笙歌十里巖前去,燈火千門月下歸。 蓮炬引,老萊衣。蛾眉無數卷簾窺。誰知萬里逢燈夕,卻勝尋常三五時。
滿一望三時中(春三十日生),春景方明媚。又見蟠桃結子來,王母初筵啟。 無數桂林山,不盡漓江水。總入今朝祝壽杯,永保千千歲。
吾家二老。前有高平生癸卯。若到今辰。詎止榮華九十齡。 共惟伯母。九十新年還又五。五五相承。好看重逢乙巳春。
滿二望三時,春景方明媚。又見蟠桃結子來,王母初筵啟。無數桂林山,不盡漓江水。總入今朝祝壽杯,永保千千歲。
鳴呼!利害生于身,禮義根于心。伊此心喪于利害,而禮義以為虛也,故先生踽踽獨行斯世。而眾乃以為迂也。惟尚德者以為卓絕之行,而忠信者以為孚也;立義者以為不可犯,而達權者以為不可拘也。在吾先生,曾何有意?心與道合。泯然無際。無欲可以系羈兮,自克者知其難也;不立意以為言兮,知言者識其要也。德輶如毛,毛猶有倫;無聲無臭,夫何可親?鳴呼!先生之道,不可得而名也。伊言者反以為病兮,此心終不得而形也。惟泰山惟。以為高兮,日月以為明也;春風以為和兮,嚴霜以為清也。
在昔諸儒,各行其志;或得于數,或觀于禮;學者趣之。世濟其美。獨吾先生,淡乎無味;得味之真,死其乃已。
自某之見,七年于茲;含孕化育,以蕃以滋。天地其容我兮,父母其生之;君親其臨我兮,夫子其成之。欲報之心,何日忘之?先生有言,見于文字者有七分之心,繪于丹青者有七分之儀。七分之儀,固不可益;七分之心,猶或可推。而今而后,將筑室于伊、雒之濱,望先生之墓,以畢吾此生也。
鳴呼!夫子沒而微言絕,則固不可得而聞也。然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而百物生。惟與二三子,洗心去智,格物去意,期默契斯道,在先生為未亡也。鳴呼!二三子之志,不待物而后見;先生之行,不待誄而后徵;然而山頹梁壞,何以寄情?凄風一奠,敬祖于庭;百年之恨,并此以傾。
尹子曰:先生之葬,洛人畏人黨,無敢送者,故祭文惟張繹、范域、孟厚及焞四人。乙夜,有素衣白馬至者,視之,邵溥也,乃附名焉。蓋溥亦有所畏而薄暮出城,是以后。又按:語錄云:先生以易傳授門人曰:“只說得七分,學者更須自體究。“故祭文有七分之語云。
青春都尉最風流,二十功成便拜侯。 金距斗雞過上苑,玉鞭騎馬出長楸。 熏香荀令偏憐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簫楊柳陌,路人遙指鳳凰樓。 方塘似鏡草芊芊,初月如鉤未上弦。 新開金埒看調馬,舊賜銅山許鑄錢。 楊柳入樓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鈿。 今朝都尉如相顧,原脫長裾學少年。
弄晴臺館收煙候,時有燕泥香墜。宿酲未解,單衣初試,騰騰春思。前度桃花,去年人面,重門深閉。記彩鸞別后,青驄歸去,長亭路、芳塵起。 十二屏山遍倚。任蒼苔、點紅如綴。黃昏人靜,暖香吹月,一簾花碎。芳意婆娑,綠陰風雨,畫橋煙水。笑多情司馬,留春無計,濕青衫淚。
簾幕收燈斷續紅。歌臺人散彩云空。夜寒歸路噤魚龍。 宿醉未消花市月,芳心已逐柳塘風。丁寧鶯燕莫匆匆。
蘭斛藏香,梅瓶浸玉。爐煙半裊屏山曲。誰燒銀燭照黃昏,有人正倚蕭蕭竹。 白雪歌翻,紅牙板促。周郎自是難回目。禁寒不飲告推人,春風吹聚眉尖綠。
送春曾到百花洲。夕陽收。暮云留。想伴花神,騎鶴上揚州。回首湖山情味淡,重把酒,更登樓。 相思南浦古津頭。未拿舟。已驚鷗。柳外歸鴉,點點是離愁。空倚陽關三疊曲,歌不盡,水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