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梁城東南吊信陵君墓
邯鄲應與賦同袍,公子翩翩氣自豪。
不少衣冠歸趙勝,誰將戈甲走蒙驁?
大梁上客揮孤劍,臥內兵符勝《六韜》。
今日九京良可作,愧無杯酒奠蓬蒿。
邯鄲應與賦同袍,公子翩翩氣自豪。
不少衣冠歸趙勝,誰將戈甲走蒙驁?
大梁上客揮孤劍,臥內兵符勝《六韜》。
今日九京良可作,愧無杯酒奠蓬蒿。
邯鄲被圍時應有人為它賦《同袍》之詩,信陵君風度翩翩,意氣自豪。不少士人歸附平原君趙勝,可誰能像信陵君那樣帶領軍隊擊敗蒙驁呢?大梁城的上客信陵君揮舞孤劍,憑借臥室內偷得的兵符,比精通《六韜》的將領還厲害。如今若信陵君能復活,我慚愧沒有一杯酒來祭奠他荒草叢中的墳墓。
同袍:出自《詩經·秦風·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這里指團結抗敵。
公子:指信陵君魏無忌。
趙勝:即平原君,戰國四公子之一。
蒙驁:秦國將領。
上客:尊貴的客人,這里指信陵君。
《六韜》:古代兵書。
九京:即九原,春秋時晉國卿大夫的墓地,這里指代信陵君。
蓬蒿:野草,指信陵君的墓地。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信陵君是戰國時期魏國著名的公子,曾竊符救趙,解邯鄲之圍,威名遠揚。詩人來到大梁城東南的信陵君墓前,觸景生情,有感于信陵君的功績和其身后的冷落,從而創作了這首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信陵君的才能和功績,突出他在戰國紛爭中的重要作用。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從側面反映了后人對信陵君的追思和敬仰。
白石蓮花誰所共,六時長捧佛前燈。
空庭苔蘚饒霜露,
漫夸鹙子真羅漢,不會牛車是上乘。
莫羨仙家有上真,
仙家暫謫亦千春。
月中桂樹高多少,
試問西河斫樹人。
萬里風來地,清江北望樓。
云通梁苑路,月帶楚城秋。
刺字從漫滅,歸途尚阻修。
前程更煙水,吾道豈淹留。
神仙有分豈關情,
八馬虛隨落日行。
莫恨名姬中夜沒,
君王猶自不長生。
金殿銷香閉綺櫳,
玉壺傳點咽銅龍。
狂飆不惜蘿陰薄,
豈知為雨為云處,
只有高唐十二峰。
燕雁迢迢隔上林,高秋望斷正長吟。
人間路有潼江險,
三年已制思鄉淚,更入新年恐不禁。
延頸全同鶴,柔腸素怯猿。
湘波無限淚,蜀魄有余冤。
輕幰長無道,哀箏不出門。
何由問香炷,翠幕自黃昏。
遏云歌響清,回雪舞腰輕。
只要君流眄,君傾國自傾。
池光忽隱墻,花氣亂侵房。
屏緣蝶留粉,窗油蜂印黃。
官書推小吏,侍史從清郎。
并馬更吟去,尋思有底忙。
薔薇泣幽素,翠帶花錢小。
嬌郎癡若云,抱日西簾曉。
枕是龍宮石,割得秋波色。
玉簟失柔膚,但見蒙羅碧。
憶得前年春,未語含悲辛。
歸來已不見,錦瑟長于人。
今日澗底松,明日山頭檗。
愁到天池翻,相看不相識。
長樂遙聽上苑鐘,
彩衣稱慶桂香濃。
陸機始擬夸文賦,
不覺云間有士龍。
世間花葉不相倫,
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
淪謫千年別帝宸,至今猶謝蕊珠人。
但驚茅許同仙籍,不因杖屨逢周史,徐甲何曾有此身。
秋港菱花干,玉盤明月蝕。
血滲兩枯心,情多去未得。
徒經白門伴,不見丹山客。
未待刻作人,愁多有魂魄。
誰將玉盤與,不死翻相誤。
天更闊于江,孫枝覓郎主。
昔妒鄰宮槐,道類雙眉斂。
今日繁紅櫻,拋人占長簟。
翠襦不禁綻,留淚啼天眼。
寒灰劫盡問方知。
露如微霰下前池,月過回塘萬竹悲。
浮世本來多聚散,豈到白頭長只爾。
嵩陽松雪有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