蚊二首 其一
□□□□□,□□□□□。
中傷過吻士,窺伺捷偷兒。
□□□□□,□□□□□。
□□露筋女,千載有荒祠。
□□□□□,□□□□□。
□□□□□,□處半身麻。
□□□□□,□□□□□。
□□□□□,□落忝承家。
□□□□□,□□□□□。
□富烹炰侈,顏臞飲啄饞。
鼠肝雖眇小,蛛腹欲婪酣。
若輩盈穹壤,哀哉餒不堪。
□□□□□,□□□□□。
中傷過吻士,窺伺捷偷兒。
□□□□□,□□□□□。
□□露筋女,千載有荒祠。
□□□□□,□□□□□。
□□□□□,□處半身麻。
□□□□□,□□□□□。
□□□□□,□落忝承家。
□□□□□,□□□□□。
□富烹炰侈,顏臞飲啄饞。
鼠肝雖眇小,蛛腹欲婪酣。
若輩盈穹壤,哀哉餒不堪。
因正文部分缺失較多,難以準確給出完整譯文。大致能看出描述蚊子像偷兒一樣窺伺,傷人如同中傷文人,還提到露筋女的荒祠等,以及批判一些貪婪之輩像蚊子一樣充斥世間。
中傷:傷害。過吻士:此處可理解為像傷害文人一樣。窺伺:暗中觀察、等待時機。捷偷兒:像敏捷的小偷。露筋女:傳說中的人物,有其荒祠留存。忝承家:有愧于承擔家族責任。烹炰(páo):烹飪。顏臞(qú):面容清瘦。鼠肝、蛛腹:這里可能象征微小卻貪婪的事物。
由于資料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背景。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詩人對社會上一些貪婪、自私、傷害他人的現象感到不滿和憤慨之時,借蚊子來諷刺這類人。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社會上貪婪、傷害他人的不良現象。其突出特點是運用象征和比喻手法,將蚊子與不良之人聯系起來,生動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反映了詩人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和批判精神。
尋常凡木最輕樗,
今日尋樗桂不如。
漢高新破咸陽后,
英俊奔波遂吃虛。
爽籟盡成鳴鳳曲,游人多是弄珠仙。
飄飄云外者,暫宿聚仙堂。
半夜人無語,中宵月送涼。
鶴歸高樹靜,螢過小池光。
不得多時住,門開是事忙。
楚國多春雨,柴門喜晚晴。
幽人臨水坐,好鳥隔花鳴。
野色臨空闊,江流接海平。
門前到溪路,今夜月分明。
清秋絕頂竹房開,
松鶴何年去不回。
惟有前峰明月在,
夜深猶過半江來。
淚干紅落臉,
心盡白垂頭。
自此方知怨,
從來豈信愁。
憂來長不寐,往事重思量。
清渭幾年客,故衣今夜霜。
春風誰識面,水國但牽腸。
十二門車馬,昏明各自忙。
羸形感神藥,削骨生豐肌。
蘭炷飄靈煙,妖怪立誅夷。
重睹日月光,何報父母慈。
黃河濁袞袞,別淚流澌澌。
黃河清有時,別淚無收期。
忽聞梅福來相訪,
笑著荷衣出草堂。
兒童不慣見車馬,
走入蘆花深處藏。
江西昔日推韓注,
袁水今朝數趙祥。
縱使文翁能待客,
終栽桃李不成行。
恣意縱橫掃,峰巒次第成。
筆尖寒樹瘦,墨淡野云輕。
巖石噴泉窄,山根到水準。
禪房時一展,兼稱苦空情。
何代提戈去不還,獨留形影白云間。
肌膚銷盡雪霜色,近來豈少征人婦,笑采蘼蕪上北山。
絕頂新秋生夜涼,
鶴翻松露滴衣裳。
前峰月映半江水,
僧在翠微開竹房。
桃源有僧舍,跬步異人天。
花亂似無主,鶴鳴疑有仙。
軒廊明野色,松檜濕春煙。
定擬辭塵境,依師過晚年。
逢著南州史,江邊哭問君。
送終時有雪,歸葬處無云。
官庫惟留劍,鄰僧共結墳。
兒孫未成立,誰與集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