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春雨
鳳山南望海天遙,春至空濛暮復朝。
氣動蛟龍初起蟄,聲催螺蚌盡乘潮。
瀟瀟馀響紛傳幄,淰淰輕寒鎮入宵。
羈旅有情誰遣此,短檠相對伴蕭寥。
鳳山南望海天遙,春至空濛暮復朝。
氣動蛟龍初起蟄,聲催螺蚌盡乘潮。
瀟瀟馀響紛傳幄,淰淰輕寒鎮入宵。
羈旅有情誰遣此,短檠相對伴蕭寥。
向南眺望鳳山,感覺它與海天相隔遙遠。春天到來,整日都是一片空濛的雨景。蛟龍似乎被這春雨喚醒,開始從蟄伏中蘇醒;螺蚌也好像受到催促,隨著潮水而動。瀟瀟的雨聲不斷傳入帳幕,微微的輕寒一直持續到夜晚。我這羈旅之人滿懷情思,又有誰能排遣呢?只能對著矮小的燈架,相伴著這蕭索寂寥之景。
空濛:形容雨霧迷茫的樣子。
起蟄:從蟄伏中蘇醒。
乘潮:隨著潮水。
瀟瀟:形容風雨急驟。
淰淰(shěn):微寒的樣子。
羈旅:長期客居他鄉。
短檠(qíng):矮燈架,借指燈。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羈旅”一詞可推測,詩人當時身處他鄉。可能是在一個春雨綿綿的時節,詩人面對鳳山春雨之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
這首詩以鳳山春雨為主題,描繪了春雨中的自然景象,展現了大自然的生機與活力。同時,借景抒情,抒發了詩人羈旅他鄉的孤寂之感。在文學上,體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色的細膩描繪和情感的真摯表達。
紫翠隱丹房,仙人在上方。
欲往疑無路,白云封點蒼。
白頭良已矣,子職竟茫然。
負此一抔土,于今四十年。
恤忠馀往典,紀事有新編。
寂寞松楸下,豐碑誰為鐫。
昨夜青鸞傳尺素。字句生香,驚起無尋處。
明月清清斜入戶,向人似訴傷離緒。
斗室徘徊行又住。四顧沉吟,四壁渾無語。
窗外寒星差可數,詩心一縷難分咐。
憶昔相逢未是僧,青山處處總堪登。
斑斕子舍終天恨,花草吳宮百感興。
周粟價高思義士,羊裘典盡笑嚴陵。
莫言我去知心少,但過墻東有好朋。
人見寒云凍欲垂,喧呼爭愿玉花飛。誰知萬里征途上,季子囊中未有衣。
竹邊小徑跨寒溪,息念臨流萬慮非。山鳥不知幽客意,背人相顧卻驚飛。
村村土物各風煙,物性無私祗自然。斂翼汀鷗隨水下,藏頭野鴨傍沙眠。
晚投村舍款柴扉,一望門前野色微。西日墮云斜照盡,半山秋雨落馀飛。
扳蘿躡蹬入蒼煙,畫里風光看不全。
寺說飛來還似幻,景當逢處都疑仙。
懸崖嵐鎖欲無地,古洞云歸別有天。
雨帶溪聲留客住,一杯清對定心泉。
雙槳輕移波影動,一襟綠染湖煙。出山明月弄嬋娟。涼生三界外,秋在玉壺邊。
夜意欲闌人未倦,孤棲慣是遲眠。怎知畫里武陵天。漁歸花樹老,亂石盡蛟涎。
人才丁未榜,天地楚中英。
況有今巴蜀,寧知且胙城。
從吾惟子好,玉女是天成。
短發今渾白,題詩更幾莖。
寒曉驅荒驛,山盤野氣昏。
毳衣孤客雨,楓樹幾家村。
風日春相惜,煙花他自繁。
勞歌聽不得,何處更號猿。
放舟出西城,言游云棲寺。主賓四五人,歡笑若同氣。
連山秋稼香,一碧了無際。系舟上丹梯,恍若出塵世。
材岸柳風柔,石徑松陰細。古寺晚霞明,澄潭滴空翠。
洞欹石甕裂,泉香茶鐺沸。細啜小團月,猶憶惠山味。
修竹逼危崖,上無容足地。徘徊轉北山,忽逢癡徑至。
谷暖山花明,秋老木葉薙。小洞媚清泉,老洞盤薜荔。
歷落丹碧祠,創自柳下季。歸舟夜色昏,日落山容閉。
回首溯前游,如夢已不記。
千里勞君至,三秋俟我歸。
柳殘多葉字,蓮解一池衣。
逸格臨杯見,新思入路微。
云山心總在,未與宿根違。
窗外桃花爛熳開。年時曾伴玉人來。一枝斜插鳳皇釵。
今日重來人事改,花前無語獨徘徊。凄涼懷抱可憐哉。
靈河直欲貫蒼崖,
神力摩挲石島開。
冰玉滿懷云滿袂,
分明天上泛槎來。
榮名翰墨總相關,
達士涂鴉播九寰。
書到如公人不賞,
何當投筆效馀閒。
文淵猶藁葬,正則且沈身。
古者無修墓,非言患難人。
報唯存此日,舉必念千春。
黽勉從微力,傷哉由也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