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和前韻答隱父二首 其二
植物稟清氣,天與寒筠獨。
陸離草樹間,貴賤分珉玉。
王孫愛夭紅,采蕊動盈掬。
如何檀欒姿,睥睨少青目。
物色變炎涼,永守霜中綠。
豈無噦噦音,律呂諧金木。
世無伶倫耳,風云駐幽谷。
七賢何苦來,契約元有宿。
植物稟清氣,天與寒筠獨。
陸離草樹間,貴賤分珉玉。
王孫愛夭紅,采蕊動盈掬。
如何檀欒姿,睥睨少青目。
物色變炎涼,永守霜中綠。
豈無噦噦音,律呂諧金木。
世無伶倫耳,風云駐幽谷。
七賢何苦來,契約元有宿。
植物都秉承著天地的清氣,而老天唯獨賦予寒竹特殊的品質。在雜亂的草樹之間,就如同珉石和美玉一樣分出了貴賤。富貴子弟喜愛嬌艷的紅花,采摘花蕊常常滿捧。為何那美好的竹子姿態,卻很少有人垂青。時節變化有炎涼之分,竹子卻永遠堅守著霜中的翠綠。難道它沒有悅耳的聲音嗎,其聲能與律呂和金木之聲相諧。只是世上沒有像伶倫那樣善聽音律的耳朵,竹子只能在幽谷中伴著風云。竹林七賢何苦來到世間,他們的緣分本就早已注定。
稟:承受,秉承。
寒筠:指竹子。
陸離:雜亂的樣子。
珉玉:珉是似玉的美石,這里以珉和玉對比,指貴賤不同。
王孫:貴族子弟。
夭紅:嬌艷的紅花。
檀欒:秀美的樣子,多形容竹子。
睥睨:斜視,這里有輕視之意。
青目:垂青,看重。
噦噦(huì):形容鳥叫聲,這里指竹子發出的聲音。
律呂:古代校正樂律的器具,后泛指音律。
伶倫:傳說為黃帝時的樂官,是發明律呂之人。
七賢:指竹林七賢,魏晉時期的七位名士。
宿:舊有的,這里指宿緣。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的內容來看,可能創作于詩人對社會現象有所感觸之時。當時社會或許存在追求表面華麗、忽視內在價值的風氣,詩人借竹子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竹子的高潔品質,批判世俗的淺薄。其突出特點是善用意象和對比手法。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非常著名,但也體現了詩人對美好品質的追求和對社會現象的思考。
門前蓬藋無人埽,客去墻陰藜莧老。我家城北君城南,相憶何其掛懷抱。不聞叔寶方外談,澄也何因令絕倒。知君不作避暑飲,閉門亦深荒徑草。鉤章棘句日吟哦,玉軸牙簽時探討。邇來聞草鹿脯帖,盛湘十日虛蘋藻。摻摻丸藥恐不免,俗客縱譏何足道。恨我猶嫌褦襶嘲,不敢熱行唯夢到。君收奇功翰墨林,筆陣可埽龍駒島。愿言不學司馬公,萬事逢人盡稱好。我詩燕石初不如,浪欲珍為夜光寶。殘暑促裝行造請,曉來涼氣迎秋早。定邀鄰舍廣文公,同聽誦詩傾腹藁。
王春今日是,虜歷自相忘。厭食乾羊味,如聞生菜香。隴梅渾破臘,燕雁正隨陽。時節催歸興,憑陵天際翔。
雞黍經時約,皇華此日旋。追陪荷高誼,離合固多緣。清話淹終夕,明河落遠川。不堪談往事,二十九年前。
玄圭曾告萬年功,歸去堂開綠野中。圣主自尊前尚父,蕃人來問大司空。吟邊駕引新調鶴,臥里車懸舊賜熊。愧殺酬知長劍士,白云無路到崆峒。
藜杖橫肩過竹扉,半挑藥籠半挑詩。笑予盤礴山云里,泉石膏肓作么醫。
千尺長松掛薜蘿,梯云嶺上一聲歌。湖山深秀有何處,水月池中桂影多。
風定灘聲未已,雨來篷底先知。岸邊楊柳最憐伊。憶得船兒曾系。湖霧平吞白塔,茅檐自有青旗。三杯村酒醉如泥。天色寒呵且睡。
秦陷荊王死不還,秪緣偏聽子蘭言。頃襄還信子蘭語,忍使江魚葬屈原。
委靡謀何濟,優游意自哀。津梁愁作佛,黨錮怕成魁。海覆虛琴操,池枯待劫灰。不應子沈子,圖霸尚憐才。
獻終豆徹,禮備樂成。祠容肅肅,風馭冥冥。三時務本,一垡躬耕。人祇胥悅,祉福是膺。
麟閣承家慶,軒星應德暉。帝猷陰有補,嬪則動無違。遽就蒼梧野,空馀大練衣。只應彤管在,萬古播鴻徽。
金符飛下渥洼龍,鞭影輕摶六翮風。耳竅風聲聞斗蟻,眼花云影疾驚鴻。未容駿骨遼東老,已得英名冀北空。一縷紅塵江漢捷,天庭不為荔支紅。催薦廚中語未闌,控拳豪客簇雕盤。翠翻云葉并刀亂,冰透霜花楚玉寒。一吮味甘牙齒滑,十分香徹鼻頭酸。夢魂不到鱸魚鲙,醉眼江湖特地寬。驚呼乳盎意匆匆,便覺馀香鼻觀通。露滴冰盤藍玉軟,風生霜刃碧囊空。舞娃驚濺羅衣綠,酒客潛消醉臉紅。若使昔人知此意,羊頭爛熟不成功。
道人種竹三千個,定有新巢宿鳳凰。石上幽香飄露粉,檐間新綠裊風篁。天壇月白瑤笙近,水國春寒翠袖長。見說故人東海上,釣竿日暮倚扶桑。
炎光熾,枕簟涼如水。芰荷覆沼雙鴛戲。香飄水閣藕花開。簾上金鉤燕子回。霄露清塵臨上苑,朝云行雨過陽臺。過陽臺。別神女。思君心如蓮菂苦。
絕壁空巖踞虎頭,鳥飛不渡野猿愁。人間有此真奇境,便好乘風訪十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