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楊道士居
先生修道處,茆屋遠囂氛。
叩齒坐明月,支頤望白云。
精神含藥色,衣服帶霞紋。
無話瀛洲路,多年別少君。
先生修道處,茆屋遠囂氛。
叩齒坐明月,支頤望白云。
精神含藥色,衣服帶霞紋。
無話瀛洲路,多年別少君。
楊道士修道的地方,是一間茅草屋,遠離喧囂紛擾。他在明月下叩齒修行,手托著腮凝望白云。他的精神中透著藥的色澤,衣服上仿佛帶著云霞的紋路。我沒問去瀛洲仙島的路,因為和少君你已分別多年。
茆屋:茅草屋。茆,通“茅”。
囂氛:喧囂紛擾的氣氛。
叩齒:道教的一種修行方法。
支頤:手托著腮。
瀛洲:傳說中的仙島。
少君:這里指楊道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當時可能社會存在一定的動蕩或世俗紛擾,詩人在拜訪楊道士時,被其遠離塵世的修道生活所觸動,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楊道士的修道生活,突出其超凡脫俗。特點是意境清幽,形象刻畫生動。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修道生活的獨特感悟。
迂僻真成性,終朝靜掩門。就中微有會,此外復何言。種得花千樹,沽來酒一樽。自非庭畔鶴,不許破苔痕。
春云沉空山有無,眼明見此姚江圖。圖窮爛漫得題字,照人百顆驪龍珠。平生雅識敷文書,紹興歲月仍不誣。豈知尤物能媒禍,繭紙蘭亭已非故。石翁信是學行人,能使邯鄲還故步。憶昔憸人賄為囿,黷財更假狂閹手。千里珍奇歸撿括,故家舊物那容守。沈氏藏茲二百年,一相掣去心茫然。誰言物聚必有散,手澤相關常累嘆。未能一笑付忘弓,且喜百年還舊觀。豈余鈍眼錯顏標,抵掌真成孫叔敖。區區不獨形模似,更存風骨驪黃外。一時點筆迥通神,得非小米是前身。從來藝事關人品,敢謂今人非古人。
昨夜長庚爛瑞光,間生賢于應明昌。風云際會當千載,天地交通復一陽。曾播聲名題雁塔,暫時文柄坐鳣堂。慶闈雅燕笙歌徹,紫詔催歸侍玉皇。精神天上石麒麟,器業無雙間世人。欲展經綸趨北闕,暫將去范董南閩。綵衣戲處勸聲溢,絳帳開時瑞氣新。虔祝我公難老壽,八千為歲比莊椿。
東風花事已離披,繡出天然一段奇。彷佛燈籠媚妃子,當時不遣潞公知。
種竹五七個,結茅三兩間。稍通溪上路,不礙屋頭山。黃葉水去住,白云風往還。生涯只此是,道者少機關。
鳷鵲樓深月到遲,倚闌閒弄玉參差。侍鬟記得新腔去,又向花間教雪兒。
榮瘁根苗換歲年,綠云光照玉闌前。雙開掌扇平遮日,一卷新書直奏天。自可題詩供醉筆,不堪聽雨攪愁眠。若教種滿人間世,得鹿紛紛到夢邊。
狂風當午歇,庭戶絕纖塵。落蕊粘芳草,游絲挽暮春。間關鶯語滑,來往燕飛頻。縱是韶光晚,相看亦可人。
吾提三尺劍,兀立危峻谷。楚云墮如石,黑雨落篤篤。樹老橫奇肱,山緊四壓簇。茫然乃瞻顧,前途竟何屬。丑猿扯吾發,秋鬼啾啾哭。奔溪急如箭,射我空裸腹。悵然一長嘆,仰首碎黃菊。
好雨連清夜,寒聲滿四檐。浣此紅點注,著柳翠條纖。宿潦推舟起,舂涂上屐黏。家家揮耒出,途詠滿蒼黔。
積學芹宮歲月深,云霄今喜合朋簪。松筠耐守平生節,鴻鵠寧閒萬里心。座上論文寒對酒,指邊流水夜鳴琴。超遷擬見承恩寵,鳳尾珊珊振佩音。
口糧定量惜錙銖,饑損村姝月信無。六億寰中生齒滿,俾停孕育是良圖。
沈醉方初醒,長哀囈語輕。前塵都是夢,來日若為情。以愛遭千劫,因詩毀一生。無邊荒漠下,暗水自盈盈。
石壁何空洞,中有風泠然。安知列御寇,不向此中仙。
吁嗟天地茫茫安所將之,我已牢騷廓落君胡為。取樂于楚歌不可得,風捲雨聲夜凄凄。一杯一曲與爾,萬事悲歌里。人生幾何,百憂起。噫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