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居一篇二章別望之 其二
亦有靈壽杖,可登浮光山。
圣朝須舊德,玉筍虛清班。
亦有靈壽杖,可登浮光山。
圣朝須舊德,玉筍虛清班。
也有靈壽木做的拐杖,能夠憑借它登上浮光山。圣明的朝廷需要有舊德的賢才,清貴的官職虛位以待。
靈壽杖:用靈壽木做的拐杖。靈壽木,一種植物,可制杖。
浮光山:山名。
圣朝:封建時代稱本朝為圣朝,這里指當時的朝廷。
舊德:指年高德劭或素有德望的人。
玉筍:比喻出類拔萃的人物。
清班:清貴的官班。多指文學侍從一類官職。
由于缺乏具體的創作時間和作者詳細信息,推測可能創作于一個需要賢才治理的時期,詩人看到朝廷虛位以待賢才,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賢才為朝廷效力的期望。其特點是借景抒情,以登山之事引出朝廷求賢,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體現了詩人關注朝廷人才需求的情懷。
我宋百年間,人物兩漢上。堂堂司馬公,奧學邁舒向。廬陵祖韓孟,首以六經唱。升堂子曾子,功亦孟氏抗。
荊舒徇偏見,晚拂天下望。斯文價金玉,表表足相尚。一編誰纂聚,百世得宗匠。晴窗一開卷,璀璨羅萬象。
余功墮毫穎,云煙起千嶂。老我憂患余,苦學殊少壯。適越資章甫,篋笥增冗長。
之子秀儒林,筆力錦江浪。九原如可作,四子推輩行。殷勤特送似,或可起遺忘。
漆園有傲吏,所樂在閑曠。插架有全書,引領祈拜貺。所志逍遙游,不受鹍鵬誑。
他年子奮飛,榮問日休暢。濠梁如有意,回首問無恙。
父歿名隨泯,詩存世莫傳。
敢求大手筆,為寫小園篇。
詞翰成雙美,光華照九泉。
托公垂不朽,鐫刻到千年。
平生秀嵓翁,嘉遯輕朝衣。圣世重特招,趣駕不容違。
我豈匏瓜哉,先圣固所睎。長江一萬里,舟行疾如飛。
東南盛人物,十九飫甘肥。頗藉子公力,寧知伯玉非。
秀嵓曰異哉,我本起布韋。豈比淮之水,東下雜于淝。
論奏了不阿,正直鬼神依。讒言嗟止棘,曰歸詠采薇。
歲晏江濤平,雨雪從霏微。懸知到家日,花竹遶山扉。
北學源流遠,南來歲月遷。
群心知未昧,諸老屹相連。
百歲同歸盡,斯文要有傳。
宵長殘月墮,遺恨渺山川。
持節復持節,因循霜鬢侵。
盛衰關大數,豪杰負初心。
宇宙虛長算,江湖寄短吟。
番陽秋水闊,湘浦未為深。
渺渺長淮路,秋風落木悲。
乾坤限南北,胡虜迭興衰。
志士言機會,中原入夢思。
江湖好山色,都在夕陽時。
一年三伏秋后前,大火更借炎官權。竹林杖屨北窗眠,君方陸走水行船。
君言半世苦迍邅,一官遲次安且便。瓜時驟及非偶然,今我不往人爭先。
交承久宦思田園,側身東望心悁悁。民情厭舊期改弦,今我不往人煩冤。
左符再下催行軒,欲挽君留胡得焉。君才明敏性靜專,天府四舉賢書連。
民淳不假彩棒懸,定知學子來差肩。酌君薦藕侑新蓮,青白不受污涂遷。
贈君以筆并吳牋,官閑鐵硯勤磨研。敬亭山下有臞仙,耕云釣雪老林泉。
癢疴預欲知民編,少屈從之古道邊。長官報政將朝天,集英唱第吾同年。
賸欲因君寄短篇,有言不盡中勤拳。相逢一笑開初筵,為說故人今白顛。
潯陽江頭秋月明,黃蘆葉底秋風聲。
銀龍行酒送歸客,丈夫不為兒女情。
隔船琵琶自愁思,何預江州司馬事。
為渠感激作歌行,一寫六百六十字。
白樂天,白樂天,平生多為達者語,到此胡為不釋然。
弗堪謫宦便歸去,廬山政接柴桑路。
不尋黃菊伴淵明,忍泣青衫對商婦。
妾本秦氏女,今春嫁王郎。夫家重蠶事,出采陌上桑。
低枝采易殘,高枝手難扳。踏踏竹梯登樹杪,心思蠶多苦葉少。
舉頭桑枝掛鬢唇,轉身桑枝勾破裙。辛苦事蠶桑,實為良家人。
使君奚所為,見妾駐車輪。使君口有言,羅敷耳無聞。
蠶饑蠶饑,采葉急歸。
幾山兼幾水,更有幾煙霞。
不立僊人宅,都為釋氏家。
賓秋多少鴈,報曉一雙鴉。
有此山林勝,如何在海涯。
龍墀射策對明君,憂國忠言駭見聞。
皎皎一心如白日,寥寥千古再朱云。
時危諸老皆求去,兵滿三邊未解紛。
要使文臣知武事,不妨王粲且從軍。
艤棹西巖下,舟人語夜闌。
風林無鳥宿,石窟有龍蟠。
月色連沙白,灘聲入夢寒。
曉來新得句,寄與故人看。
鵲噪令人喜,鴉噪令人憎。
人心自分別,吉兇屬禽聲。
舜時有鳳鳴,文王時亦鳴。
漢時鳳亦鳴,六朝時亦鳴。
鳳鳴有吉兇,人不子細聽。
平生暗里識曹劉,眼底誰為第一流。
錦里正應推老杜,魯人亦解說東丘。
騎馿頗忘推敲否,上馬還能矍鑠不。
此去相思君會取,菊黃梅蘂上枝頭。
君不見流金鑠石氣如焚,巫祝并禱天不聞。霶霈一雨洗乾坤,膚寸而合山中云。
又不見疾雷破山風助勢,八表同昏天地閉。峰頭一抹斂歸云,赫日當空鬼神避。
祇今歲杪雪霜余,得向巖前自卷舒。等閑且伴幽人宿,明日春回須雨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