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鐘西耘庶常德祥津門感懷詩 其五
執梃降王走傳車,先擒月愛后東閭。
難言赤狄初何種,終痛庭堅祀忽諸。
兩帝東西爭戰國,九州大小混方書。
喁喁鶼鰈來無路,久已縱橫海大魚。
執梃降王走傳車,先擒月愛后東閭。
難言赤狄初何種,終痛庭堅祀忽諸。
兩帝東西爭戰國,九州大小混方書。
喁喁鶼鰈來無路,久已縱橫海大魚。
戰敗的國王手持棍棒被押上驛車,先擒獲月愛后拿下東閭。難以說清赤狄最初是哪一族類,最終痛心庭堅的祭祀忽然斷絕。東西兩方的帝王爭奪天下,九州大小的地域混淆于方術之書。像比目魚、比翼鳥般的親密關系已無來路,長久以來大海中大魚橫行無忌。
執梃降王走傳車:“執梃”表示戰敗者的狼狽,“傳車”是古代驛站的專用車輛,這里指戰敗國王被押解。
月愛、東閭:可能是敵方的重要人物或地名。
赤狄:春秋時狄人的一支,這里指代外國勢力。
庭堅:相傳為顓頊的后裔,這里可能象征某種傳統或國家的祭祀斷絕。
兩帝東西爭戰國:指當時國際上東西列強紛爭的局面。
方書:古代記載方術的書籍,這里表示地域劃分的混亂。
喁喁鶼鰈:“喁喁”形容眾人景仰歸向的樣子,“鶼鰈”比喻夫妻或親密關系,這里指友好的邦交關系。
海大魚:比喻列強。
此詩創作于晚清時期,當時中國面臨著列強的侵略和瓜分,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列強在世界各地爭奪殖民地和勢力范圍,中國成為他們覬覦的對象。詩人目睹國家的困境和國際上的紛爭,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晚清時期中國在列強環伺下的艱難處境。其突出特點是用典和比喻的手法運用巧妙,生動展現局勢。在文學史上,它是晚清反映時代特征的詩作,體現了當時文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和思考。
不見山翁住翠微,空傳金剎自前齊。曉猿夜鶴休驚恐,澤雉林烏自雊啼。客到上方思寄傲,僧攜素板乞留題。重尋黃鵠飛翔處,盡日無人為指迷。
白羽初停越水湄,彤庭北顧璽書馳。清霜八郡飛長戟,積雪三邊照大旗。異代勛名麟閣并,生平骨相虎頭奇。新芻滿甕蒲萄熟,誰共襄陽醉接?。
棕櫚別殿擁仙曹,寶蓋沈沈御坐高。丹鳳銜珠裝騕?,玉龍蟠甕注葡萄。百年典禮威儀盛,一代衣冠意氣豪。中使傳宣捲珠箔,日華偏照郁金袍。
冰雪肌膚染絳云,歲寒林下對吟身。先天氣至渾如醉,初日光融轉更新。白發無能酬造化,金丹有道駐長春。少年莫笑詩成處,傾倒相歡忘主賓。
兵民分治亂王章,部卒森森小帝王。泉府自行新幣帛,錦叢私決野鴛鴦。澤蕉人命同兒戲,瓦裂民生及女墻。在昔罔聞今罕有,可憐金玉尚盈箱。
蘭橈舉,水文開,競攜藤籠采蓮來。回塘深處遙相見,邀同宴,淥酒一卮紅上面。
古寺何年辟,皇華亦偶來。疏風禪榻靜,寒夜竹窗開。擾擾浮生世,悠悠浩劫灰。中宵眠不穩,羈思轉難裁。
力衰歲晚在當前,花到殘時最可憐。自溯生平耕舌苦,維君結契憶前年。
萬里扁舟,五年三至。故人相見猶堪喜。山陰乘興不須回,毗耶問疾難為對。不藥身輕,高談心會。匆匆我又成歸計。它時江海肯相尋,綠蓑青蒻看清貴。
騷人浪說麻源谷,本在風流刺史家。直與瑤林共高徹,可須梅影斗橫斜。芳尊莫待紅妝賞,幽艷長令烈士嗟。憑仗邊鸞折枝手,應宜展障玉鴉叉。
銅柱威名播粵都,樓船勛業遍江湖。行邊首定周王策,出塞新分漢使符。倚劍蒼龍鳴涿鹿,揚鞭白馬照飛狐。從知幕下多詞客,彩筆班生定有無。
地僻小園靜,群木陰交浮。蟬聲忽入耳,物意颯驚秋。嘒嘒促徂暑,西風動蕭颼。滿林青青葉,漸有搖落愁。
卿云弄彩日重暉,一色金沙接翠微。野韭露肥黃鼠出,地椒風軟白翎飛。水精殿上開珠扇,云母屏中見袞衣。走馬何人偏醉甚,錦鞲賜得海青歸。
春曉紅生島嶼云,此中盡著兩閒身。不愁花笑發須白,漫詫人間句法新。曲水徘徊天上日,深杯斟酌自家春。繁英未落須頻到,翠實金盤尚及賓。
百歲光陰一轉蓬,晚年不與少年同。事因錯處人方省,詩到窮時句始工。獻賦未逢楊得意,憐才難遇杜司空。有時追憶升平事,猶道繁華是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