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直院盛稱起予草堂詩之善暇日覽之多有可恨者因效顰作十首亦前人廣騷反騷之意內二十九首用舊題惟歲寒知松柏被褐懷珠玉三首效山谷馀十八首別命題或追錄少作并存于卷以訓童蒙之意 雁足書
塞雁先荒徼,猿弓莫射渠。
心懷南向意,足有北來書。
翔集鴻毛迅,緘題鳥跡疏。
上言存魏闕,下說厭穹廬。
隴右平安遠,云中探報虛。
不知子卿婦,錦字托誰歟。
塞雁先荒徼,猿弓莫射渠。
心懷南向意,足有北來書。
翔集鴻毛迅,緘題鳥跡疏。
上言存魏闕,下說厭穹廬。
隴右平安遠,云中探報虛。
不知子卿婦,錦字托誰歟。
塞外的大雁先飛到荒遠的邊界,獵人的弓箭不要射它。它心里懷著向南的歸意,腳上帶著從北方帶來的書信。它飛翔聚集時像鴻毛一樣迅疾,書信上的字跡如鳥跡般稀疏。信的前面說心系朝廷,后面說厭倦了塞外的帳篷。隴右平安但消息遙遠,云中傳來的探報是假的。不知道蘇武的妻子,錦字書信又托付給誰呢。
荒徼:荒遠的邊界。
猿弓:獵人的弓箭。渠:它,指大雁。
魏闕:朝廷。
穹廬:塞外游牧民族居住的帳篷。
隴右:古地區名。
云中:古郡名。
子卿:蘇武,字子卿。
錦字:前秦蘇蕙織錦為回文旋圖詩寄給丈夫,后稱妻子寄給丈夫的書信為錦字書。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可能創作于動蕩時期,作者借塞雁傳書的典故,反映當時人們對遠方親友的牽掛,以及對局勢的擔憂。
這首詩主旨圍繞塞雁傳書,表達對遠方之人的思念和對時局的關注。其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當時的一種情感表達和創作風格。
哀樂并中歲,涼秋感鬢絲。況當淆絮語,無處慰相思。木末層云暮,莓墻暗雨時。天涯芳草歇,羈客欲何之。
小會幽歡整及時。花也相宜,人也相宜。寶香未斷燭光低,莫厭杯遲,莫恨歡遲。夜漸深深漏漸稀。風已侵衣,露已沾衣。一杯重勸莫相違,何似休歸,何自同歸。
侯婦且勿嘆,金玉多滿堂。蛾眉不讓人,當奈薄情郎。
新涼澈徂暑,徒御戒宵征。煙柳辭鳩署,星榆集鳳城。書名注上考,聯步切西清。袞職期山甫,金錢計水衡。九門遲漏箭,三殿緩鐘聲。待旦應多暇,抽毫賦《二京》。
數點寒花開處。有個玉人家住。溪響一重門。一重云。扶病縞衣初別。積了半腰香雪。古月忽飛來。綠如苔。
開爐歲歲是今朝,暖氣潛通稱我曹。可惜丹霞燒木佛,翻令院主墮眉毛。
斷獄推京兆,依經議絕群。何疑故太子,足動大將軍。威信懷前政,荒涼剩舊墳。一丘城巽位,憑吊日斜曛。
黃花一丈似君長,十月炎天未著霜。彭澤籬邊那有此,掇英頻泛酒杯香。
驛路迢迢隱隱山,看花仙客度山關。長安故舊如相問,贏得煙蘿味一閒。
自有重灘險,還屯外邑兵。江春舟楫便,城晚旆旌明。蟻聚方連勢,鯨吞竟敗盟。悠悠岐路嘆,萬一慰民情。
平生秀句誦隨州,今日身親歷勝游。欲賦江山無好語,強賡歸鳥與孤舟。
孤云住處是狼山,云本無心山自閒。老率似云云似率,等閒飛去又飛還。
踏云尋古洞,風袂晚颼颼。花引三天路,山藏四月秋。金鰲扶殿閣,玉馬戲王侯。曲澗東流水,滔滔入御溝。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
中宵飛雪暗寒天,三尺遺孤傍膝前。畫荻自憐灰有淚,擁爐空嘆夜如年。孀閨字跡龍蛇動,相國文章日月懸。誰道高風杳難繼?楓橋人物似螺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