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丘懷趙相國
靈嶠浮來粵海中,千秋勝概劃然通。
玉堂忽下登瀛客,瓊島來尋煉藥翁。
地迥似連三竺近,樓高真覺萬緣空。
無煩更歷須彌頂,坐對滄桑自混蒙。
靈嶠浮來粵海中,千秋勝概劃然通。
玉堂忽下登瀛客,瓊島來尋煉藥翁。
地迥似連三竺近,樓高真覺萬緣空。
無煩更歷須彌頂,坐對滄桑自混蒙。
靈秀的山峰仿佛從粵海之中浮現而來,千百年來的壯麗景象豁然貫通。尊貴的官員忽然像登上瀛洲的仙人般降臨,來到這瓊島尋訪像煉藥翁一樣的人。此地偏遠好像與三竺山相連,站在高樓上真覺得萬種塵緣皆空。不必再去攀登須彌山頂,坐著面對世事變遷自然感到混沌迷茫。
靈嶠:指靈秀的山峰。
勝概:壯麗的景象。劃然:豁然,突然。
玉堂:官署名,這里代指尊貴的官員。登瀛客:唐太宗曾選十八學士,時人慕之,謂“登瀛洲”,后用以比喻獲得殊榮或取得功名的人。
瓊島:傳說中的仙島,這里可能指詩中所寫之地。煉藥翁:指修仙煉藥之人。
地迥:地方偏遠。三竺:杭州天竺山有上、中、下天竺寺,合稱三竺。
萬緣:指一切因緣。
須彌頂:須彌山是佛教傳說中的神山,須彌頂即山頂,代表極高的境界。
混蒙:混沌迷茫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趙相國可能是當時一位有影響力的人物,詩人或許是在游覽浮丘山時,聯想到趙相國,結合當地的景色和自身感悟創作此詩。當時社會可能相對穩定,詩人有閑情逸致游覽山水并進行創作。
這首詩主旨是借景抒情,表達對世事的感慨和超脫心境。其特點是意境空靈,語言優美,巧妙運用意象和表現手法。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的藝術才華和對自然、人生的思考。
千山立馬送斜暉,平楚蒼然色漸微。最是東南欲盡處,黏天一點白云飛。
畫角聲中意欲迷,酒闌客思晚凄凄。恍然生我紅塵外,滿眼滄洲白鷺棲。
猜道情從身上重,枯時荷葉藕根沉。不知身在情常在,身不在時情更深。
牙篦輕盈下綠云,寸心如月遠從君。莫言月落花須盡,中有蘭膏是妾熏。
?畫溪頭翠水家,水邊短竹夾桃花。春風嗾人狂無那,走覓南鄰羯鼓撾。丈人接?白氈裁,花邊下馬不驚猜。環沈溪頭買酒去,高堂寺里看碑來。長城女兒雙結丫,陳皇宅前第一家。生來不識古井怨,唱得后主《后庭花》。楊花白白綿初迸,梅子青青核未生。大婦當壚冠似瓠,小姑吃酒口如櫻。今朝天氣清明好,江上亂花無數開。野老殷勤送花至,一雙蝴蝶趁人來。南鄰酒伴辱相呼,共訪城東舊酒壚。柳下秋千閒絡索,花間喚起勸胡盧。我愛東湖舊廣文,更過水口覓將軍。醉歸長騎廣文馬,不怕打鼓噤黃昏。
門外青山如屋里,嘈嘈虛枕納溪聲。怪來詩思清人骨,欲化西園蝶未成。
水外十三坡,居人總荷戈。煙營江樹盡,霜木隴云多。樵爨村村屋,斧斤旦旦柯。白駒空谷在,何事卜行窩。
長壽酒,安樂杯。能醫百病正當時。助清吟,樂道歸。將進酒,鳳銜杯。香山會上惜芳時。醉仙吟,月下歸。
我家江南多種竹,萬玉森森繞書屋。清陰匝地翠欲流,蒼雪滿林香可掬。生平癖性愛幽□,獨喜此君清目淑。虬枝勁節任霜侵,明月清風恒自足。鳳池客子冰玉清,貌出此圖如有神。雨夜恍疑湘女泣,夢回彷佛秋聲主。嵯峨怪石傍林壑,綠?苔痕似雕鑿。閑花野草總清新,幾度西風不凋落。嚴均索我題新句,濡筆沉吟動情素。鄉園一別幾經年,畫里相看宛如故。
哀哀慈母。未報劬勞歌薤露。回憶童年。伴牧云山多愛撫。春暉芳草。斜照寒鴉啼樹杪。空谷啼鵑。胡不歸兮涕淚漣。
千絲楊柳拂征篷,一望菱花漾曉風。人在畫樓高處立,鷺鷥飛入水晶宮。
龍沙閣掩舊秋屏,難覓當年列岫亭。王氣已銷蘭若渚,劍光空射斗牛星。漫言武后真尤物,未必中宗果圣靈。贛水蒼茫殘照外,可憐煙樹為誰青。
一點兩點村火,三聲四聲漁歌。半生得趣不少,百年好景無多。
冬入安南國,云迎使者軺。郡聞秦日置,柱想漢時標。江路篁猶籜,山田稻始苗。皇恩函遠邇,行役不辭遙。
已坐儒冠誤,那能吏責禁。世途脩且阻,時事古猶今。阘茸除煩障,剛明見陸沉。喬松冰雪底,一點歲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