潯陽觀水
朝宗漢水接陽臺,唅呀填坑吼作雷。
莫見九江平穩去,直至滄溟涵貯盡,深沉不動浸昭回。
朝宗漢水接陽臺,唅呀填坑吼作雷。
莫見九江平穩去,直至滄溟涵貯盡,深沉不動浸昭回。
漢水奔流向大海,連接著陽臺山,水浪洶涌填滿坑洼,吼聲如雷。不要只看到九江的水平穩流淌,它一直流向大海,將所有的水都容納,深沉平靜,倒映著日月星辰。
朝宗:原指諸侯朝見天子,這里指百川歸海。
唅呀:形容水勢浩大、張開的樣子。
九江:指長江在今江西九江一帶的河段。
滄溟:大海。
昭回:指日月星辰的光輝。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在潯陽觀看水流景象,被大自然的磅礴氣勢所震撼,從而創作此詩,當時心境應是對自然偉力的驚嘆。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大自然的雄渾壯闊和包容萬物的力量。其特點是氣勢恢宏,意象宏大。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展現了詩人對自然景觀的獨特描寫能力。
□□如斯兼兒丑,丹青寫出十分真。凌煙繪像吾無望,喜在山林老此身。
丘筆鄭克段,軻言象愛兄。回天力不足,削地罰猶輕。
白頭田父出當年,寺下江深水拍天。滄海自從成陸后,禪宮漸與月宮連。揚州西望隔滄波,花下樓臺月下歌。好借清光騎鶴去,買將紅袖斗嫦娥。江上浮嵐半有無,輕煙淡蕩月模糊。彭郎隔水休相喚,別是人間一小姑。千頃寒波看月生,半江微暗半江明。山僧手種門前樹,記得潮痕與樹平。
渭水灘頭一釣翁,理絲不問世窮通。蘆花掩映三洲棹,竹葉蕭疏半畝宮。客至不修花卉節,筵開自率素家風。由來天爵人人貴,何必從王勒鼎功。
女媭砧響杳冥冥,楚些吟成不忍聽。行過渚宮神黯淡,猿啼夜半在空舲。
御李今朝出郭西,桃花源水洞門迷。階前蔓草因風偃,樹里寒鴉帶日棲。十里清陰飄謝屐,千株濃綠擬蘇堤。登臨莫漫空歸去,隔岸云邀翰墨題。
誰鐫玄璧巧成章,工部才優筆力蒼。鼎足釵頭無玷缺,垂金屈玉有輝光。應時文字憑私記,遺后詩書賴永藏。感荷高情未能報,且煩毛穎一揄揚。同著宮袍謁建章,憐君久滯鬢毛蒼。鳳巢阿閣終呈瑞,玉蘊昆山已露光。當道豈能私用舍,老天先自定行藏。圣明早晚求恬退,高步巖扉重顯揚。
紀南休嘆霸圖空,往跡人猶識渚宮。游獵近馳云夢澤,觀兵遙踐陸渾戎。細腰貯寵矜秦女,長鬣延賓傲魯公。末代孤臣賦哀怨,猶然大國有雄風。莽蒼江山百戰昏,興亡何只兩東門。梁家偪泰那須惜,高氏崎嶇未足論。獨許蘭成沿宋宅,思招子美合湘魂。前朝相國猶人杰,目極艱難感激存。
白頭人已老,同約不同游。寒食他鄉酒,春波各自舟。見燈思越語,聞櫓待吳謳。安得須叟見,令人散百憂。夜泊長江上,何人笑語同。月依臨浦樹,云逐渡江風。短發明燈下,浮生大夢中。卻憐河漢水,咫尺不相通。
日沒露易濕,日出露易晞。人生大都幾,王孫胡不歸。
楚宮細腰死,長安眉半額。比來翰墨場,爛漫多此色。文章本心術,萬古無轍跡。吾嘗期斯人,隱若一敵國。
元風扇正始,大雅竟淪委。蘆葦未渡江,清虛崇佛氏。空宗論篇翰,浮詞托名理。祖尚自王何,孫許蹈其軌。風騷體一變,清談何綺靡。群賢四十二,蘭亭宴曲水。賦詩永言懷,恣意尚詰詭。慷慨王右軍,中流挽駭駛。臨深抒寄托,無人會厥旨。詘彼齊彭殤,誕其一生死。千載感斯文,高尚誰比擬。惜為書法掩,昭然誤遺此。
春來歸路閱三州,是處跏趺懶出游。一到南園便忘返,亭邊綠浸琵琶洲。
但覺人間無限事,不知天上是何年?東風更趁西潮猛,搖動齊州九點煙。
鄧氏銅山虛設想,沈郎榆莢許為鄰。清宵風露頻頻擲,似向空庭卜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