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阮翁三首
躍馬橫戈老尚堪,時時游獵過龍潭。遙知此日非熊兆,不在周南在漢南。
鶴發虬須八十齡,白頭長對峴山青。朝來虎帳看云坐,閒課諸孫讀武經。
眉際生毫似發長,采苓時到白云鄉。閒來莫向桃源去,恐有漁人識阮郎。
躍馬橫戈老尚堪,時時游獵過龍潭。遙知此日非熊兆,不在周南在漢南。
鶴發虬須八十齡,白頭長對峴山青。朝來虎帳看云坐,閒課諸孫讀武經。
眉際生毫似發長,采苓時到白云鄉。閒來莫向桃源去,恐有漁人識阮郎。
躍馬橫戈的老將軍仍能勝任,時常游獵經過龍潭。遙想今日的祥瑞征兆,不在周南而在漢南。白發虬須的八十老人,白頭常對峴山的青翠。清晨在虎帳中看云而坐,閑時教孫輩讀兵書。眉邊長毫如發般長,采苓時常到白云繚繞的山間。閑時不要去桃源,恐怕漁人會認出阮郎。
非熊兆:典出《史記·齊太公世家》,周文王獵前占卜得『非龍非螭,非虎非羆,所獲霸王之輔』,后遇姜子牙,此處喻阮翁有賢才。
峴山:湖北襄陽名山,此處代指阮翁隱居之地。
虎帳:古代將軍的營帳,指阮翁曾有的軍事身份。
武經:兵書,如《孫子兵法》等,體現其武略傳承。
采苓:采摘甘草,代指隱者的閑適生活。
白云鄉:指仙鄉或隱者居處,形容阮翁居所清幽。
桃源:用陶淵明《桃花源記》典故,代指避世之地。
阮郎:雙關,既指阮翁,又暗用劉阮入天臺遇仙典故,增添趣味。
阮翁或為作者友人,年逾八旬,兼具武略與隱逸氣質。詩中提及『漢南』『峴山』,推測創作于湖北一帶。作者通過贈詩,既贊其老當益壯的過往,亦頌其閑適的晚年,當為二人相交時所作,具體時間待考。
三首詩從武略、天倫、隱逸三方面立體刻畫阮翁形象,既顯其『老尚堪』的英武,又繪『閒課孫』的溫情,末句以趣語收束,展現隱者之姿。語言平實而意蘊豐富,是友人之間贊賞之情的生動寫照。
鵲飛喬樹月臨波,仿佛天孫擲夜梭。卷盡纖云風不動,卻從直下看星河。
修竹祠堂曲水濱,寒泉菊盞久埃塵。道傍車馬無心到,似我頻來有幾人。
三尸調引,六賊迷惑。自然斗亂魂魄。鎮日爭財競氣,戀酒貪色。舉意先存己便,縱心機、更不厘勒。呆老子,你身軀有限,騁甚標格。壽數休言百歲,從今古人生,七十難得。計日都來,二萬五千二百。那堪夜消其半,更堤防、一著不測。如省悟,從山侗,不為凡客。
晚歲褒封雪滿頭,一官林下樂優游。吟行花徑扶藜杖,醉閱蕓編憩竹樓。塵夢忽隨仙夢斷,閑情竟與世情休。不堪回首蘭溪上,煙雨松楸鎖暮愁。
詩家在東皋,雞林價爭售。作者復幾人,風月三千首。
離合紛紛幾歲華,客中辛苦又移家。京城咫尺無由別,孤負清尊對菊花。
萬頃玻璃失釣磯,白云片片補蓑衣。鳥聲斷絕人蹤滅,獨向蘆花月下歸。
隱幾哦詩獨囅然,鏡花紅絢綺窗前。燈窺遠夢愁無罅,鳩喚新晴語若弦。檻外霜寒還自倚,歲闌心瘁更誰憐?一鐺銷盡茫茫劫,香荈從教取次煎。
暖風養麥天氣,萋萋芳草,一碧連平楚。聳黛髻煙鬟,白云深處。巘危壑陡,桃花夾道,山靈天外相招,軒軒霞舉。曳竹杖、來尋舊游路。望中紫府絳闕,鳩喚芳林,燕銜飛絮。高架崮、沈沈半隱煙霧。翠屏一邏,丹崖萬仞,妝樓片片花飛,落紅無主。叫蜀魄、匆匆送春去。對此棖觸。稚竹成林,勝游非故。碧落扃、泉聲咽如訴。望云門,群岫列戟青無數。林壑晦、羲馭歸何遽。斷虹黯澹南天暮。
綺段堆青壁,點綴秋顏色。幾使曉來風,縱橫裁不得。
渺渺秋江浸月宮,扁舟來往一絲風。錦鱗釣得渾閒事,萬象包羅指顧中。
萬田草生農務忙,飯牛夜半饑且僵。侵晨荷耒散阡陌,和買犒軍官取將。高堂大嚼飲繼燭,持遺妻子豐括囊。蒼頭廬兒飽欲死,義丁疇敢染指嘗。鋤耰漫勞犢方稚,十步九頓空徬徨。將軍大笑不負腹,東皋南畝從渠荒。
天險淮南紀,猶隔秦淮水。水上石頭城,城頭更戍兵。如何愛歌舞,坐待韓擒虎。璧月委瓊姿,歡娛能幾時。
閒囑病,慎莫忌多才。夜雨松它溫錦帶,霜天負我軟金杯。怕汝又安排。
獨對一壺酒,自斟還自吟。句從閑里得,愁到醉邊尋。擬廢班超茟,猶懷季子金。故廬湖水上,誰似暫幽沉。日暮涼風急,蕭然一旅身。酒邊歌草草,畫底喚真真。亂?因多想,閑愁不為貧。苦為懷土意,此際更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