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史可法像
紀文已識一篇篤,予謚仍留兩字芳。
凡此無非勵臣節,監茲可不慎君綱。
象斯睹矣牘斯撫,月與霽而風與光。
井命復書書卷內,千秋忠跡表維揚。
紀文已識一篇篤,予謚仍留兩字芳。
凡此無非勵臣節,監茲可不慎君綱。
象斯睹矣牘斯撫,月與霽而風與光。
井命復書書卷內,千秋忠跡表維揚。
已經知道紀文寫得誠摯深刻,賜予謚號還留存著美好聲譽。這些都是為了激勵臣子的氣節,看到這些怎能不慎重對待為君的綱紀。看到畫像撫摸著文書,如明月晴朗、清風和暢。鄭重下令再將此事寫進書卷里,讓史可法千秋的忠烈事跡在揚州彰顯。
紀文:記載史可法事跡的文章。篤:誠摯,深厚。
予謚:賜予謚號。兩字芳:史可法謚號“忠正”,“忠正”二字具有美好的聲譽。
勵:激勵。臣節:臣子的氣節。
監:通“鑒”,借鑒。君綱:為君的綱紀。
象:畫像。牘:文書。
霽:晴朗。
井命:鄭重下令。
維揚:揚州的別稱。
此詩為乾隆帝所作。史可法是南明抗清名將,堅守揚州,城破后不屈而死。乾隆帝出于鞏固統治、宣揚忠君思想的目的,對史可法進行褒揚,題寫此詩以表對其忠節的肯定。
這首詩主旨在于褒揚史可法的忠烈氣節,以激勵臣子盡忠,同時提醒君主重視君綱。它在宣揚封建道德觀念、維護統治秩序方面有一定作用,也反映了乾隆帝對歷史人物的態度和政治意圖。
古院無人僧作佛,碧潭有水魚化龍。當年矩諾小游戲,一石擊碎成三峰。
他鄉相見又離群,滿目西風落葉聞。二水空洲孤棹遠,三吳秋色一江分。白衣出郭金陵雨,綠酒看山震澤云。從此游蹤各南北,月明無處不思君。
吁嗟貧復病,為人絕友親。甕里長無飯,甑中屢生塵。蓬庵不免雨,漏榻劣容身。莫怪今憔悴,多愁定損人。
談詩究乎而。
灤水東風凈物華,石鰲峰下駐仙車。清明草檢歸黃閣,勝日開筵近紫霞。萬戶砧聲聞別館,九天秋色落誰家?仙郎賦罷長回首,南去還乘八月槎。
古松寒柏對青蒼,地主高情勸累觴。圣世鳳麟爭睹瑞,昆岡玙璧總稱良。門臨玉澗來天上,樹擁金堤近席傍。淺薄豈堪塵寵秩,也陪星履躡文昌。
自遣新愁自不支。蓬山迢遞問歸期。歡情似水春韶四,客感如云夜漏遲。羈彩鳳,托靈犀。就中心事有誰知。常時對面成辜負,何必天涯是別離。
北下星關道,川開百里寬。夢殘傾錦帢,吟細緩征鞍。土峽深回洞,山田疊醮壇。一杯亭傳酒,來為敵霜寒。
青山日未上,綠樹云猶濕。溪回路轉深,扁舟何處入。
樹侵閩嶺漸無霜,一望繁花一縣香。寂寞舟中誰借問,隔簾微月入中倉。
深宮漏永閉青春,象床玉枕繡為裀。虹梁日出照明錦,流蘇風動墮香塵。鴛鴦帳里承恩重,睡起鬟斜綠云擁。艷舞濃歌女伴誇,芳容嬌態君王寵。好風美景綺窗前,佳節良辰信可憐。點腮試拭花梢粉,畫眉還用麝臍煙。寶釵壓鬢犀梳映,幾度調妝看不定。雙鳳雕成白玉臺,四龍蟠作黃金鏡。妝成只是自焚香,絳唇紅靨間明珰。斂笑藏羞向窗坐,時理銀箏更炙簧。內家花柳春風早,桃園杏圃聞黃鳥?;B撩人可解禁,多歡多樂年年好。一從少小擅風流,日來歡御鳳凰樓。侍奉君王無所愿,上祝萬歲又千秋。
隔院共風雨,誰家秋意多。檐前走霹靂,門外散江河。留滯人扶杖,凄涼鳥在柯。應思折簡夜,乘月幾經過。
先生忘富貴,久客幸平安。發已千莖白,心猶一寸丹。衣冠前進士,家世舊郎官。醉入烏程里,吟登李杜壇。
滿節甘滋滲齒寒,醍醐誰與釀瑯玕。不知佳境何時入,試似前人取倒餐。
霜須瘴面老垂垂,瘦搭詩肩古佛依。滅跡尚嫌身是累,此生永與世相違。殘經倦讀閑憑幾,幽鳥獨聞常掩扉。寢處法華安樂行,蕩除五十二年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