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洪君疇除工侍內制 其二
不但持荷班法從,兼聞視草屬鴻儒。
邇英兩講煩箴砭,文德三麻待播敷。
即日載賡虞帝作,幾時重入洛英圖。
諸公若問樗庵叟,歲晚偏盲又夾扶。
不但持荷班法從,兼聞視草屬鴻儒。
邇英兩講煩箴砭,文德三麻待播敷。
即日載賡虞帝作,幾時重入洛英圖。
諸公若問樗庵叟,歲晚偏盲又夾扶。
洪君疇不僅能在侍從之列手持荷囊,還聽聞撰寫詔書之事交予了他這位大儒。邇英殿的兩次講學煩勞他進行規諫,文德殿的三道詔書等待他來傳播。馬上就能繼續應和虞帝那樣的詩作,不知何時能再次進入如洛陽耆英會般的盛會。各位如果問起樗庵老人,我到晚年眼更瞎了,還需人攙扶。
持荷班法從:持荷指侍從官員手持荷囊,班法從指在侍從的行列。
視草:為皇帝起草詔書。
鴻儒:大儒,學識淵博的人。
邇英:邇英殿,宋代皇帝聽講經史的地方。箴砭:規諫、勸誡。
文德:文德殿。三麻:唐宋時任命將相用黃、白麻紙寫詔書,這里指重要詔書。
賡:繼續、應和。虞帝作:虞帝即舜帝,這里指類似舜帝那樣的詩作。
洛英圖:指洛陽耆英會,北宋文彥博等人的聚會。
樗庵叟:作者自稱。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可知是作者聽聞洪君疇被任命為工侍內制而作。當時洪君疇獲得新職,在朝廷中承擔重要職責,作者出于對友人的祝賀和自身的感慨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祝賀洪君疇升遷,突出了洪君疇的才華和重要職責。詩中展現出當時朝廷的文化氛圍和文人之間的交往。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社交和情感表達。
先賢維大道,群蒙賴以啟。白沙宗自然,甘泉認天理。李翁闡其學,傳心在克己。克己乃無外,吾身豈稊米。誰云仕不達,懦夫色欲起。丹綍下天衢,皇言爛于綺。吾方處塵網,茫茫目有瞇。斯人如可作,從之若脫屣。
征車久搖倦夢,送韶華似水。挾文侶,游目山城,飛霙爭妒梅蕊。皓素積,一庭弄晚,迷茫似惜瑤華墜。有蛾綠。窺近紅妝,漸惹春思。赴壑修鱗,共喜競挽,羨莘莘學子。趁燈上,除夕筵開,履端芳訊將至。仗青衿,新歡鼓舞,岸微髭,皋比笑指。暗思量,醲炙登盤,倍珍佳意。依依餞歲,戰士長辛,凱歌掛夢寐。勞閨閣,稿砧望切,鏡聽偷卜,屢換羅衣,灑殘紅淚。家山歌憶,奚囊何在,漁竿應被,猿猴把走,黃塵皂帽秋容悴。青氈冷落,傷心阿對泉清,井渫犬豕圈里。西來避難,掇拾清暉,上大峨攬翠。更遠動,看山雙屐,吊古青城,訪勝彰明,謫仙呼起。中巖古剎,青連慈姥,蒼煙明鏡沉秀影,上三峰,鸞嘯諸天倚。詩篇親記飄零,直待還京,恨收故紙。
辟疆園里好花開,路隔仙源一水回。春暖鳧鹥當檻浴,草青胡蝶上衣來。柘枝屢舞團團扇,竹葉深傾滟滟杯。何事綠波生浩蕩,畫橋風急綵舟回。厭厭行酒日西斜,太守風流兩鬢華。簫引鳳凰停夜月,杯傳鸚鵡泛流霞。飛花半入長洲苑,歸燕空思王謝家。剪盡綠楊三萬樹,暖風吹絮滿天涯。望中煙雨赤闌橋,芳草行人去路遙。翠壁流泉通地底,青林虛閣轉山腰。遲遲綵艇香風度,滟滟金塘柳色饒。何處隔樓聞笑語,玉人□按紫瓊簫。石洞陰陰雪乍融,溪虛弱柳不禁風?;w草閣通歸燕,舟泊晴江見斷虹。甚欲題詩春竹里,不堪吹笛水煙中。歸來坐對高城晚,門外烏啼月照空。
支頤獨凝望,爽氣從東來。螺黛青盤煙嵐渺,影入平湖妝奩開。我欲放棹波心去,爭奈星光迷津渡?蒼茫六合寄此身,一嘯高齋誰相顧!
落日扁舟萬古心,半山明耀半溪陰。漁鹽商賈都來往,縱有客星何處尋。
登窯面海枕山陲,茅舍疏疏間竹籬。夢斷春風千頃雪,梨花廿里悔芳時。
官河新柳雪初融,仙客歸舟背楚鴻。鐵柱晝閒山似玉,石樓人靜水如空。煮茶榻畔延徐孺,燒藥爐邊覓葛洪。天上云多白鶴去,子規何事怨東風。
香裹寒云滿溪,月明津渡人迷。夢入江南舊路,夕陽流水橋西。
先漢雄詞后世無,子云學業冠西都。大醇難掩終身玷,直筆凄涼莽大夫。
皇都春暖雪初晴,節遇元宵月倍明。萬井笙歌聞禁苑,九重燈燭■蓬瀛。金吾禁弛恩波闊,紫陌香飄羅綺輕。時值太和多氣象,臣民無處不歡情。
公清,火戲虛。寂寂虎隨龍憩。蓮綻、勝似群花,緣行周濟。悟回頭,真自喜。訣無為清凈,自然通秘。自得、休別追求,人免不諱。
傾蓋論文兩不疑,別難方恨定交遲。霜風萬里隨王使,月夜何人聽杜詩。望入南山云正白,春生溟海樹先知。與君報國心俱在,矢直衡平欲問誰。
半生見梅喚作兄,我詩政見梅邊清。前回待欲喚曾子,惜許疏蟾未弄明。
煙火沉沉夜對床,山城寒漏覺偏長。詩脾欲困頻呼茗,旅夢初回更換香。司業館深誰共宿,中丞臺遠漫相望。隔窗明月窺人處,猶似前宵在玉堂。
曾介長房謁汝翁,壺中天地盡堪容。只教三試還難過,九渡深溪九渡峰。